馮新元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已經(jīng)成為了幼兒教師培養(yǎng)幼兒實踐能力和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根本方式。眾所周知,民間編織藝術活動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僅考驗人的動手實操能力,還考驗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將有效鍛煉幼兒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目前,已有很多的幼兒教師正在探究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方式方法而且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將根據(jù)這些研究成果進行如下分析,希望能為各位幼兒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民間編織藝術活動;實踐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中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對優(yōu)化幼兒教育內(nèi)容,提升幼兒的綜合學習能力等方面意義重大。而優(yōu)化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組織方式需要幼兒教師繼續(xù)在現(xiàn)代教育領域中進行深入研究。借助科學系統(tǒng)的活動過程,讓幼兒接觸更全面的學習內(nèi)容,獲得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面,筆者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
一、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教育作用和意義
民間編織藝術源遠流長,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在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優(yōu)良文化的今天,民間編織藝術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和意義。首先,組織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即是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藝術文化教育,讓幼兒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其次,組織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即是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實踐教育,調(diào)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增強動手能力。
二、幼兒園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問題分析
幼兒園在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初期往往會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由于不了解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特點和應用方式,導致許多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無法深入細致的展開,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更是讓幼兒對民間編織藝術不甚了解,難以完成文化教育目標??偟膩碚f,幼兒園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問題主要有三點,一是形式化教學普遍存在,二是淺嘗輒止,涉獵不深,三是內(nèi)容簡單,并無特色。下面筆者將根據(jù)這三個問題分析幼兒園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新方式。
三、幼兒園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新方式
(一)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
1.互動式教學
對幼兒來說,在活動中能夠和教師一起進行親密和諧的互動是一件非??鞓返氖虑?。教師在每次活動講解與示范編織技巧的要領中,引導幼兒多聆聽多觀察,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幼兒出現(xiàn)了編織技巧性問題時,教師可以順其自然的組織孩子們集思廣益,跟孩子們一起像朋友一樣交流,一起討論編織技藝,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還可以請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動手能力弱的幼兒進行活動,助推活動的有效開展。
2.親子化教學
親子化教學也非常符合幼兒的學習需求,讓家長成為組織和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一員,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編織精美的手工藝品,這樣的活動經(jīng)歷必然會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就在自己身邊,可以有效拉近親子關系,極大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深入細致,精準發(fā)力
1.動畫片講解編織過程
大多數(shù)幼兒都喜歡動畫片,為了深入細致的講解編織技藝而又不引起幼兒的心理不適,教師可以選擇動畫片形式講解編織過程,比如在講解三灶竹草編織技藝時,如何選草、如何處理材料,選擇什么工具,編織手法等等,分模塊進行講解,從而更容易讓幼兒看懂。
2.分層教學,豐富教學內(nèi)容
編織種類繁多,包括竹編、草編、繩編等等,教師可根據(jù)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采取分層教學方式,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開展不同的編織活動,比如3歲幼兒所在的小班則不會涉及具體的編織技藝,而是引導他們學習穿繩、打結等一些基本的活動,簡單有趣;4-5歲幼兒所在的中班可以稍稍加大難度,開展擰、繞和打結的難度遞增、二三股的編織等活動;6歲幼兒所在的大班則可以涉及編織技巧,學習如何創(chuàng)造出多樣的編織作品。
(三)豐富教學內(nèi)容,突出重點
1.結合地區(qū)特色
珠海地區(qū)的三灶竹草編織技藝是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是廣東省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地區(qū)特色,可以組織“三灶編織主題活動”,將由三灶竹草編織技藝編織而成的生產(chǎn)生活用具,比如各式各樣的籮、篸、籠、籃、篩、箕、篷、罩等等作為裝飾品放在教室里讓幼兒欣賞,營造濃郁的編織藝術文化氛圍,讓他們感受家鄉(xiāng)的文化,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并且可以對大中小班的編織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對于好的作品可以收錄在《幼兒園三灶編織主題活動》畫冊中,可以人手一本,或在重大節(jié)日的時候當做禮物送給爸爸媽媽,進一步提升編織活動的教學價值和意義。
2.組織參觀活動
幼兒只在教室里練習三灶竹草編織技藝是不夠的,因為此等精湛的編織技藝并非一天可以學會,為了增強幼兒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組織“一日參觀”活動,領著幼兒去參觀編織工坊,大家邊看邊學,時不時還能看到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兒,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是新課程理念思想指導下幼兒園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改革的重要措施。作為幼兒教師,應當明確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重要教學價值和意義,并采取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優(yōu)化民間編織藝術活動開展策略。以上的分析論證雖然只是筆者的個人建議,但是仍然希望能夠為各位幼兒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幫助。新課標下,幼兒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希望廣大幼兒教師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本著為幼兒負責的態(tài)度繼續(xù)探究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寶珠.《在幼兒園開展民間手工編織藝術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可行性分析報告[J].山西青年,2018(6).
[2]汪琴琴.幼兒園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實踐探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幼兒版,2018(4).
[3]顧志紅,陳雪花.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實踐研究[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7(Z1).
[4]陳奮錚.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開展民間藝術教育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