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遠木
【摘? 要】加強西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融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和關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探究西藏優(yōu)秀民族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現實意義,結合當前西藏地區(qū)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堂現狀,分析西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學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途徑,提高西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
【關鍵詞】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課概述
思想政治課教育的內涵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為一種德育課,指導當代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促進全面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課就是是對于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正確引導和塑造的課程,應當體現社會對于大學生的道德品質要求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理解及運用。第二,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理解為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使理論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特別是西藏自治區(qū),無論是地域效應,還是民族差異,更是體現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館和宗教觀,傳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加強民族團結的歷史責任,達到大學生成長自我素養(yǎng)提升的目的。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課還可以理解為一種行政課,思想政治教育課是由是由國家安排的,國家要求每一所大學必須開設,要求每一名大學生必須學習。
2.將西藏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理論依據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百花齊放,大放異彩,所以不同民族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各民族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各民族文化沒有優(yōu)劣之分,都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相互認同,相互促進,才能不斷推動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因此,民族傳統文化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必不可少的東西。
在民族地區(q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一部分當地少數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僅會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和方法,還可以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推動少數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內容上融入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各類符合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求的優(yōu)秀要素融入到其整個過程中,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和文化自覺。
3.西藏地區(qū)思想政治教育課與民族文化融合度有待提升。
近年,西藏的高校也已經意識到民族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重要性,但將民族文化同相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工作才剛剛起步。所以融合的過程中有一些不足。比如,在地方民族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與時俱進,部分高教師將民族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能力較弱。例如,對阿沛.阿旺晉美反對分裂的愛國主義事跡的講訴僅僅還是停留在在講故事層面,學生也僅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面,教師并沒有結合理論對學生進行深入分析,難以體現出民族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特點。
4.藏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紛紛多樣
一是愛國主義傳統: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一直是藏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增強各族人們凝聚力,推動少數民族社會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英國侵略西藏的時候,藏族人民與漢族人民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團結起來拿起武器,共同英勇抵御外敵,得以保住了這塊土地。二是優(yōu)秀的傳統美德:西藏人民在幾千年的日常生活中流傳下來了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美德,因此這些傳統美德深深烙印在西藏人民的心中,對維持正常平穩(wěn)的生活秩序產生來積極影響,維護著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這便成為西藏自治區(q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教育資源。三是生態(tài)文化,保護本地區(qū)生態(tài)的傳統。我國藏民族在千百年的發(fā)展中,形成了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生態(tài)倫理觀念,與建設美麗中國的精神高度契合。藏族人民對山川的敬畏體現得十分明顯,表現在賦予高山,河流以神性,例如納木錯漢語的意思是“天湖”,寓意為第一神湖,是西藏人民的圣地,以及位于康巴的白宗神山,藏族人民對其異常崇敬,以上種種例子,無不體現出藏族對山川河流對的敬畏。生態(tài)文化亦可以融入到西藏地區(q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豐富課堂內容。
5.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三種解決辦法,將藏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分別是熏陶式融入,轉換式融入與宣傳式融入。
(1)熏陶式融入,就是將藏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賦予各文本之中,通過這些載體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以達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情感熏陶通過利用非直接的情感因素對大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感染,于無形之中提升了大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感同身受。
(2)轉換式融入,就是將藏民族文化中流傳下來的各種優(yōu)秀的文化成分教授給藏族地區(qū)大學生的目的。換句話來說,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將藏民族的歷史,文化加以轉換,使這種優(yōu)秀的文化成分更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具體、更具時代活力的教育文本。例如,充分地吸收藏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與當地高校相對學科專業(yè)長處、特色以及時代潮流相結合,在課堂中傳授與藏文化的相關的各種知識,方便以藏族文化內容為基礎編寫民族特色文學作品,編排舞蹈、劇目,錄制微視頻,然后將成果在藏地高校中通過藏漢民族傳統節(jié)日、文娛活動、青年大講堂等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展示出來;利用高科技設立全方位展示藏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體驗場館等等,目的就是使文化傳播效果最大化,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大學生的注意力并吸引他們對藏文化的興趣,從而使藏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更加便捷地的,快速的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因為藏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所以對藏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轉換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3)宣傳式融入,就是以自上到下的課程調整對西藏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行宣傳或者將藏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富含崇高道德性的各種固有的、完全沒有經過修改的模范,如先進的人物事跡,利國利民的故事等優(yōu)秀的部分可以直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西藏地區(qū)高校大學生就可以通過在思想政治課上學習這些要素所表達、蘊涵的精神價值,以達到藏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的效益。這種方法似乎簡陋,但對于藏文化不是很了解的大學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這種從上到下的推動和直接吸收可以引起大學生對藏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歸屬感,繼而自覺、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藏族的詩歌,格言,神話等引入到思想政治課堂,提高學生的興趣,邀請藏民族的同學介紹自己家鄉(xiāng)優(yōu)秀人物的故事或邀請少數民族文化研究專家給大學生介紹藏族杰出人物的先進事跡,定期組織學生參觀藏族優(yōu)秀傳統的歷史遺址遺跡、村寨,先進人物的紀念館、故居、博物館等等。
6.結束語
綜上所述,西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將西藏傳統優(yōu)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前西藏地區(qū)思想政治課與西藏傳統文化的融合度并不高,融合過程中沒有與時俱進,限制了西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下一步,在兩者融合過程中,教育者要結合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特點,通過熏陶式、轉換式以及宣傳式等方法增加融入的范圍,提高西藏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發(fā)展力度。
參考文獻
[1]強巴央珍.西藏傳統文化在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9, 6,26(03):162-164.
[2]強巴央珍.運用傳統文化促進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求知導刊,2019, 000(001):49-50.
[3]劉珊珊.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傳統文化資源探微[J].河北交通教育,2018,19(33):21-22.
本文基金項目:少數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西藏大學為例,項目編號: S20191069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