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洋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各地先后實行了嚴格的隔離措施。對于在外地務工的小Y來說,這是他工作以來連續(xù)在家時間最長的一次。原想彌補與家人聚少離多的愧疚,對父母多盡一份孝心,可居家期間,小Y覺得父母的觀念態(tài)度、處事方式與自己有很大差別,而且總是因為一點小事發(fā)脾氣,讓他有些忍受不了。
子女與父母的溝通,看似普通平常,但其中也存在很多方法和技巧值得我們注意。
A損害家人身心健康。子女與父母發(fā)生不愉快的情況后,會出現憤怒、低落、壓抑等負性情緒,沒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即使和家人待在一起也會感到孤獨。由于長時間宅家,無法正常工作、開展社交,這種消極情緒可能會繼續(xù)加重,引起內分泌紊亂、失調等生理上的不良反應。這種身心欠佳的狀態(tài),更有可能同時出現在雙方身上。
B人際關系變得疏遠。子女和父母產生摩擦、爭吵,會降低雙方間的親密程度和心理預期,讓子女感到父母與以前不一樣了,無法進行正常溝通,進而破壞了家人之間的原有關系。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積極改善,子女心里的情感縫隙就會越來越大。壞情緒延續(xù)下去,會影響子女的待人態(tài)度,進而妨礙與同事、同學等其他人員的正常交往。
C影響下一代的教育。子女從小到大與父母共同生活,不僅會在父母影響下形成自己的基本人格、價值觀念等,也會產生自己教育下一代的理念、方法等。如果與父母的關系一直協調不好,就有可能將對父母的情緒態(tài)度轉移過來,把與父母的溝通方式運用到下一代身上,尤其是與下一代出現矛盾時更容易出現處理不當的情況。
◎ 家庭成員的個人原因
子女與父母在學歷層次、年齡階段、生活經歷、性格特點等方面存在差異,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對同一事件的評價會有一定程度的不同,進而會降低溝通效果。例如,處于成年期早期的子女,更希望自己從“依附”中獲得“獨立”,對父母的“權威性”意見構成挑戰(zhàn),可能做出與父母預期不一致的言行;再如,性格急躁的父母說話時更加果斷、容易沖動,發(fā)現子女的意見與自己相差較大時就會打斷對話、想要“糾正”,反而會引起子女的反感情緒。
◎ 家庭成員關系不平衡
可以把家庭內部關系看成是一個三角形,三個角分別是子女和父親、母親所處的位置,而每條邊則代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距離。最佳的家庭關系是“等邊三角形”,三方都保持相同距離,處于一個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家庭之中。但是在不同的家庭中,子女和父母的親密程度是有區(qū)別的,家庭成員關系的三角形會有不同種類的變形。如果子女與父母一方關系過于親近,與另一方過于疏遠,子女會對疏遠的一方產生排斥心理、甚至敵意,也更懶于相互溝通。
◎ 家人溝通方式不恰當
家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容易因太過熟悉而淡化對溝通的重視程度,卻不知無效的溝通容易使人受到感情挫折,積累多了就會引發(fā)家庭矛盾。例如,有的父母對子女具有明顯的心理優(yōu)勢,認為溝通就是為了讓子女聽話,習慣用自己的經驗開展教導、用控制的方式進行交談,結果卻使子女逐漸降低了對父母的依賴。再如,有的子女覺得父母已進入老年階段,跟不上形勢,不能準確領會自己的語意,因而在與父母說話時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態(tài)度。
◎ 外界因素的重要影響
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也是一種社會關系,雖然是在家庭中,但同樣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根據疫情防控措施的要求,家庭成員禁止外出、長期在家,心情逐漸變得復雜起來—既有對每天增長病例數量的恐慌、焦躁,也有因為較長時間處于單一環(huán)境里而感到煩悶、抑郁,進而出現身體乏力、失眠多夢等癥狀。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家人之間日常交流時的狀態(tài),比如言語表達不明確、信息接收不靈敏、遇到問題易發(fā)怒等狀況,給溝通增加障礙。
1尊重理解父母的意見。尊重和理解是家人溝通的前提,也是建立和諧家庭的基礎。首先,子女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遵守家庭內部的良好規(guī)則,對父母保持敬重、謙遜的態(tài)度,主動關心父母的需求,不能以自己為中心而忽視父母的感受。其次要學會傾聽、善于傾聽,耐心聽取父母發(fā)表他們的想法,不要表現出不滿態(tài)度,突然打斷父母的話語。最后,要認識到父母的意見是出于對子女的關切和疼愛,不要以對立角度來看待父母的言論。
2運用談話的方法技巧??梢远嗖捎谜Z言、表情、肢體動作等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子女在與父母溝通時,第一聲調要適中,避免大說大喊,動作要適度,避免過于夸張,不要使用晦澀、難懂的字詞。第二要做出合適的回應,待父母說完自己的觀點后,子女應及時做出點頭、皺眉等不同反饋,對有價值的意見要表示認同,對存在的疑惑可進一步詢問,以便推動交流的持續(xù)。第三要合理組織說話的內容,掌握溝通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并根據對話題的熟悉程度、內容的輕重緩急,組織好自己的說話順序,做到觀點明確、條理清晰。
3妥善解決出現的矛盾。首先要客觀看待不同意見。對于爭執(zhí)不下的問題,子女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及時打斷矛盾內容,也可以討論其他的內容、岔開話題。其次要妥善處理家人矛盾。子女要保持心平氣和的情緒,耐心解釋出現的分歧,避免說出父母忌諱的語句,如果自己存在不足,即使承認了也不是丟人的事情。最后,要緊跟家人心理變化,子女可以根據父母的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與父母一起做些舒緩的運動、看一些幽默的影視劇、聊一些輕松的話題,消除過度緊張的情緒,維持與父母良好的情感關系。
和諧家庭是幸福的港灣,可以給予家人更多的關心和包容。子女要珍惜與父母的相處時間,彼此理解、相互關懷,遇到事情要積極溝通、團結一致,從而使整個家庭在和諧、幸福的氛圍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