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禮儀
課堂禮儀
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儀。
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老師宣布上課時,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
聽講時: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fā)言時,身體要立正,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同學之間的禮儀
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能幫助你獲得良好的同學關系。
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請求同學幫助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
向同學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對方同意后再拿,用后應及時歸還,并要致謝。
對同學的相貌、體態(tài)、衣著不能評頭論足。
校內(nèi)禮儀
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
見到師長要止步立正,鞠躬問好,人多時,可以點頭示意問候;見到同學,可點頭致意,招手問好。
進入老師辦公室或居室喊“報告”或敲門,聲音以室內(nèi)人剛好夠聽清楚為適度。在社會交往中,進入他人房間也須先敲門,未經(jīng)允許不得擅自入內(nèi)。家庭禮儀
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根據(jù)時間、場合、節(jié)慶不同,采用不同的問候。
早起后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即將外出,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離家時間較長,要記得發(fā)信息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尊重長輩,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經(jīng)常和他們交流近期的思想、學習情況。
關心體貼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幫助父母整理家務,打掃衛(wèi)生等。主動為父母服務,表達對父母的孝心,盡可能地減輕他們的負擔。
對父母態(tài)度端正。不頂撞父母,不鬧脾氣,對父母的不正確言行要寬容并適時適度地指出、解釋、說明。
離家或回家與父母打招呼,未經(jīng)父母許可不得晚歸、遠行及無故在外過夜。長輩離家或回家時要主動招呼、遞接物品。
禮貌待客,謙虛有禮。有客人來訪,應以禮相待,起立相迎,熱情招呼??腿穗x去,應送到門外,并說“再見!”或“歡迎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