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暢 漆洪波 羅業(yè)濤 文 利 馮曉燕
(1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產科,重慶市 400016,電子郵箱:597725610@qq.com;2 重慶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與管理學院,重慶市 400016)
對于女性而言,單胎正常妊娠是一個壓力事件[1]。近年來,由于醫(yī)源性因素的影響,雙胎妊娠的發(fā)生率有增高的趨勢[2],因此女性壓力隨之增大。有研究表明,長時間高壓力狀態(tài)不僅會增加孕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還會影響新生兒遠期的生長發(fā)育[3-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一些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和導向,部分婦女孕前或孕期體重增長過快,甚至超重、肥胖[5]。有研究表明,孕前體質指數≥24 kg/m2的初產婦和單胎孕婦的早產風險更高[6],而早產會引起孕婦不良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導致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7-8]。但目前未見有關雙胎妊娠孕婦孕前體質指數與妊娠期心理應激之間關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討了雙胎妊娠孕婦孕期心理應激水平及其與孕前體質指數的關系,以期為產科醫(yī)務人員對雙胎妊娠孕婦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前健康教育和指導,提供方向和理論依據。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產科門診就診的183例雙胎妊娠孕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B超確診為雙胎妊娠;(2)年齡21~50歲;(3)妊娠孕周30~34周;(4)無認知障礙,能夠正常溝通;(5)未合并非傳染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6)雙胎均存活且無畸形;(7)患者精神狀態(tài)良好,未合并抑郁癥等不良精神疾??;(8)自愿參與本次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障礙患者;(2)合并肝、腎、心臟等重要器官疾病者;(3)近6個月來生活或工作中發(fā)生重大變故而影響心智者,如直系親屬重病和(或)離世、寵物離世等。183例孕婦中位年齡為29歲,中位孕周為33周,中位孕前體質指數為21.19 kg/m2。根據《中國成人體質指數分類的推薦意見》[9],將雙胎孕婦分為非肥胖組(體質指數<24 kg/m2)147例,肥胖組(體質指數≥24 kg/m2)36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表。自行編制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職業(yè)、是否初產婦、懷孕方式、付費方式、孕期內是否有接受心理輔導、孕期的婆媳關系及夫妻關系等。(2)妊娠心理應激壓力量表[10]。量表包括36個條目,共5個維度,分別為擔心母兒在整個孕期和分娩期安全的壓力,擔心是否能夠照顧好孩子和應對好家庭關系改變的壓力,擔心是否能勝任母親角色的壓力,擔心是否能得到社會支持的壓力,以及擔心妊娠分娩會導致體形和身體機能改變的壓力。各條目評分為0~4分,分別對應“完全沒有”“稍微有”“中等”“厲害”“非常厲害”,量表總分為0~144分。分數越高,說明孕婦妊娠心理應激壓力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2,重測信度為0.82。
1.2.2 資料收集方法:對調查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保證數據收集過程的真實性。當場發(fā)放問卷調查表,填寫完畢當場收回。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數據錄入采用雙人雙錄入模式。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AS 9.2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采用簡單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孕前體質指數與心理應激壓力得分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孕婦在年齡、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職業(yè)、是否初產婦、懷孕方式、付費方式、收入、是否獨生女、是否有心理輔導、婆媳關系、夫妻關系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比較
2.2 雙胎妊娠孕婦妊娠期心理應激壓力水平 雙胎妊娠孕婦妊娠期心理應激壓力總得分為5~103分,中位得分為49分;其中“擔心母兒在整個孕期和分娩期安全的壓力”維度總分最高,是妊娠期孕婦主要的壓力來源。不同條目中,得分最高的前6個條目依次為“胎兒的健全”“生產時胎兒的安全”“胎動是否正?!薄吧a時自身的安全”“擔心發(fā)生早產”“擔心發(fā)生難產”,得分最低的前5個條目依次為“保姆的找尋”“坐月子地點的選擇”“家人是否會接受新生兒”“覺得沒有得到家人的關心”“生產時丈夫的陪伴”。見表2及表3。
表2 雙胎妊娠孕婦妊娠心理應激壓力得分情況[M(P25,P75),分]
表3 雙胎妊娠孕婦妊娠心理應激壓力量表中位得分最高(前6)和最低(前5)的條目[M(P25,P75),分]
2.3 雙胎孕婦孕前體質指數與妊娠期心理應激壓力水平的關系 以孕前體質指數為自變量,妊娠期心理應激壓力水平得分為因變量,納入簡單線性回歸方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回歸方程為Y=10.596+1.868X(F=14.314,P<0.001),即孕前體質指數與妊娠期心理應激壓力水平呈正相關(P<0.05)。
2.4 兩組孕婦妊娠期心理應激壓力水平比較 肥胖組孕婦妊娠期的心理應激壓力水平總分高于非肥胖組孕婦(P<0.05)。在各維度中,肥胖組孕婦來源于“擔心母兒在整個孕期和分娩期安全”“擔心妊娠分娩會導致體形和身體機能改變”的壓力得分均高于非肥胖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孕婦妊娠心理應激壓力水平比較[M(P25,P75),分]
妊娠特有的心理應激是由妊娠引起孕婦情緒反應的一種特殊形式[11],指的是妊娠期婦女擔心懷孕所導致的身體不適、體型改變、社交活動改變、妊娠期及產時并發(fā)癥或合并癥、嬰兒的健康、新生兒撫養(yǎng)等相關問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妊娠期特有壓力不僅會增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病風險,還會導致早產等不良分娩結局的發(fā)生,同時也是母親產后抑郁的一個重要預測因子[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183名雙胎妊娠孕婦妊娠心理應激壓力中位總得分為49分,條目中位得分為1分,壓力水平處于中等狀態(tài)。其中,“擔心母兒在整個孕期和分娩期安全”的壓力中位總分為16分,為得分最高的維度,高于張利卷等[14]的研究中單胎妊娠孕婦在這一維度的得分,提示此可能為雙胎妊娠孕婦妊娠壓力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圍產醫(yī)學的發(fā)展使得圍生兒和孕產婦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多胎妊娠,尤其是三胎及以上妊娠的圍產不良結局發(fā)生情況仍然明顯高于單胎妊娠[15];此外,現今孕婦對孕期相關醫(yī)學知識了解渠道增多,必然導致多胎妊娠孕婦對母兒健康安全的擔心高于單胎妊娠孕婦。各條目中,中位得分最高的兩個條目是“胎兒的健全”和“生產時胎兒的安全”,這進一步說明,相對于自身安全,雙胎妊娠孕婦在妊娠期間更擔心胎兒在孕前和分娩期的健康情況,這與相關研究結果[16]相似。因此,不僅需要讓雙胎妊娠孕婦認識到雙胎妊娠屬于高危妊娠范疇,還應建立完善的孕期健康教育體系,開展形式及內容豐富的健康教育活動,使得雙胎妊娠孕婦了解更多的妊娠及分娩知識,以幫助雙胎妊娠孕婦重視規(guī)律產檢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對胎兒安危的警惕性;同時,針對雙胎妊娠孕婦妊娠壓力較高這一特點,產科門診醫(yī)務人員也應該通過日常產檢多關注孕婦的心理狀態(tài),對心理狀態(tài)異常的孕婦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雙胎妊娠孕婦建立良好的妊娠期心理狀態(tài),掌握緩解壓力的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孕前體質指數與妊娠期心理應激壓力水平呈正相關,且肥胖組孕婦妊娠期的心理應激壓力水平總分高于非肥胖組孕婦(P<0.05),尤其是“擔心母兒在整個孕期和分娩期安全”“擔心妊娠分娩會導致體形和身體機能改變”等方面(P<0.05)。因此,在產前門診健康教育時,應指導備孕婦女進行體重管理,特別是體型肥胖的婦女。合理膳食能夠顯著減緩備孕婦女及孕婦孕期體重增長,降低巨大兒發(fā)生的風險[17]。有學者提出,孕婦孕期膳食和體重管理,應提前到產前保健,作為關鍵優(yōu)先事項來完成[18]。針對未進行產前檢查的孕婦,可以在孕婦首次建檔產檢時進行宣教,特別要關注體型肥胖的雙胎妊娠孕婦,制訂一對一的飲食、運動計劃;同時,對這部分人群進行統(tǒng)一管理,動態(tài)掌握體重變化情況,及時給予干預,從而有效地控制雙胎妊娠孕婦的體重,降低妊娠期心理壓力,幫助其順利度過妊娠期及分娩期。
綜上所述,雙胎妊娠孕婦妊娠期心理應激壓力處于中等水平,且與孕前體質指數呈正相關,即肥胖雙胎妊娠孕婦的心理應激壓力水平較高,應引起產科醫(yī)務人員的重視。產科門診醫(yī)護團隊在管理雙胎妊娠孕婦時應該更為細致,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使屬于高危妊娠的雙胎妊娠孕婦掌握更全面的妊娠及分娩知識,從而減少因擔心妊娠及分娩而帶來的壓力。同時加強宣教,讓育齡期婦女在孕前就開始做好體重管理,將體重指數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從而有效降低雙胎妊娠孕婦的妊娠期心理壓力,保證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