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林 曾慶曙 楊明珍 黃震琪 李慶生 葛 健 夏瑞祥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血液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本質(zhì)是造血干細胞克隆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加,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老年患者占半數(shù)以上[1]。老年AML存在正常生理功能下降、合并癥多、化療耐受性差等特點。針對老年以及體能狀態(tài)較差的年輕患者,如何科學合理的制定誘導緩解方案,既能使患者耐受化療,又能提高緩解率和生存率,是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研究[2]表明,DNA甲基化是腫瘤發(fā)生的共同特征之一,也是AML最常見的分子學改變。地西他濱(decitabine,DAC)為5-氮雜孢苷類似物,低劑量使用發(fā)揮去甲基化作用,其單藥應用在AML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臨床治療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療效和安全性,但與預期仍有較大差距,完全緩解率≤30%,臨床上采用DAC聯(lián)合化療可提高其治療效果[3]。本研究采用DAC聯(lián)合減量的IAG/DAG方案治療AML患者,分析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初治或復發(fā)AML患者,所有患者均通過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檢查確診。23例AML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齡27~77歲,平均(52.23±13.52)歲;<60歲者10例,≥60歲者13例。法美英(France American Britain,FAB)分型:M1 1例,M2 11例,M5 11例??ㄊ瞎δ軤顟B(tài)評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70分6例,<70分17例。分子遺傳學異常13例,正常10例。根據(jù)不良預后因素和遺傳學指標進行危險度分層:高?;颊?7例,非高?;颊?低危+中危)6例;初治患者10例,復發(fā)患者13例;DAC聯(lián)合IAG治療8例,DAC聯(lián)合DAG治療15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AML診斷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2016)[4]標準者;②初次診治或復發(fā)AML者。排除標準:①嚴重感染者;②心、肝、腎功能衰竭等基礎疾病者。
1.3 方法 采用低劑量的DAC聯(lián)合IAG/DAG方案。DAC(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67)每天25 mg,靜脈滴注,連用5 d。伊達比星(Actavis Italy S.P.A,進口藥品注冊證號 H20130686)每天10 mg,靜脈滴注,隔天1次,共2~4次,或柔紅霉素(瀚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980)每天20 mg或40 mg,靜脈滴注,隔天1次,共4次;阿糖胞苷(國藥一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128)20 mg,皮下注射,每12 h 1次,連用7~14 d;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80029)300 μg,皮下注射,白細胞>20×109/L停用。治療期間予以心臟保護藥物,嚴密監(jiān)測心臟指標,同時予以止吐、保護胃腸道黏膜、預防尿酸性腎病。
1.4 療效評價 患者治療效果評價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5]。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白血病癥狀及體征消失,外周血液中性粒細胞≥1.5×109/L,血小板≥100×109/L,骨髓原粒細胞(原單+幼單)≤5%,無髓外白血?。徊糠志徑?partial remission,PR):患者骨髓原始細胞在5%~20%,血象檢查有1項未達CR標準;未緩解(non-remission,NR):患者臨床癥狀未減輕,甚至出現(xiàn)加重,骨髓內(nèi)的幼稚細胞>20% ??傆行?overall response,OR)定義為CR+PR。
1.5 不良反應評價 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相關不良反應依照WHO化療藥物不良反應分級標準判定?;颊咧委熎陂g予以護胃、保肝、保護心臟以及水化、堿化等對癥支持治療;加強病房衛(wèi)生消毒,注意飲食衛(wèi)生及口腔護理;患者血紅蛋白<60 g/L時,予以輸注紅細胞,血小板<20×109/L時,予以輸注血小板;如果患者合并感染,根據(jù)抗菌藥物治療指南推薦,及時、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治療。
2.1 臨床療效比較 23例患者均予以DAC聯(lián)合IAG或DAG,其中CR 13例(56.52%),PR 2例(8.70%),總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為65.22%。患者年齡、性別、KPS評分≥70分和<70分、高危與非高?;颊摺⒅委熐凹膊顟B(tài)、不同治療方案的OR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3例AML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 23例患者均出現(xiàn)血液學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Ⅲ~Ⅳ級的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非血液學不良反應方面:7例(30.43%)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1例(4.34%)出現(xiàn)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未見有腎功能損害病例。13例(56.52%)患者出現(xiàn)感染,其中2例為軟組織感染,其余11例均為肺部感染,包括1例肺部真菌感染。1例(4.34%)因血小板嚴重減低,導致顱內(nèi)出血,雖予以輸注血小板等積極處理,病情未獲好轉,最終死亡。
AML是起源于髓系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克隆性疾病,隨著分子遺傳學檢測技術的進步,尤其二代測序技術的發(fā)展,DNA甲基化相關基因突變在AML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6]。低劑量的DAC可通過抑制DNA甲基轉移酶發(fā)揮去甲基化作用。DAC單藥治療用于不適合標準誘導化療的AML患者,ORR為26%,中位總生存時間為5.5個月[7]。針對體能狀態(tài)較差的年輕和老年AML患者,不適合標準或強化療方案,國內(nèi)多個臨床中心探索采用DAC聯(lián)合小劑量化療,以期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降低不良反應。
針對老年AML的治療,Yamada等[8]首先提出應用CAG預激方案,化療耐受性好,不良反應輕,是老年白血病的常用治療方案。李國輝等[9]研究發(fā)現(xiàn),DAC組、DAC+CAG組及DAC+HAAG組有效率分別為17%、77%和63%。伊達比星、柔紅霉素和CAG方案中的阿克拉霉素均為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物,故本研究應用伊達比星或柔紅霉素替代阿克拉霉素治療AML,觀察其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
本研究應用DAC聯(lián)合IAG/DAG治療體能狀態(tài)較差的AML患者,所用藥品均可在醫(yī)院藥房獲取,減少外購藥品風險。目前已發(fā)表的DAC聯(lián)合IAG治療AML的研究較多。入組病例較多的為高飛等[10]和吳娟[11]應用DAC聯(lián)合IAG方案治療MDS轉化的AML,入組患者分別為53例和28例,ORR分別為64.2%和64.29%。管俊等[12]、張金燕[13]均為DAC聯(lián)合減量的IAG/HAG,ORR最高為84.62%,最低為54.17%,效果差異較明顯,考慮可能與入組病例疾病狀態(tài)、治療方案不全相同有關。本研究23例患者的ORR為65.22%,與上述參考研究的療效相當?;颊吣挲g、性別、KPS評分≥70分和<70分、高危和非高?;颊?、治療前疾病狀態(tài)、不同治療方案間ORR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考慮樣本數(shù)較少,后期繼續(xù)擴大樣本量。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均出現(xiàn)Ⅲ~Ⅳ級的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骨髓抑制期間出現(xiàn)的感染以肺部感染為主,提示應重視呼吸道感染的預防。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均可耐受,無患者出現(xiàn)嚴重肝腎功能損害。1例患者在治療初期因顱內(nèi)出血死亡,考慮與AML未緩解、血小板嚴重減少有關。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方案不良反應可耐受,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本研究應用DAC聯(lián)合IAG/DAG治療AML,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且不良反應可耐受,安全性較好,對于老年患者以及身體狀態(tài)無法耐受強化療的年輕患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