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義,高 浪,范 曄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我國現(xiàn)行《海港總體設計規(guī)范》[1]推薦采用PIANC(1995)[2]推薦的集裝箱船安全作業(yè)時的船體運動標準,碼頭作業(yè)效率分為100%與50%兩檔。需要說明的是,PIANC(1995)規(guī)定的集裝箱船體運動控制標準中所有運動分量均為峰-峰值(除橫移為零-峰值)。根據(jù)最新的BS 6349-1-1(2013)[3]、PIANC(2015)[4]有關集裝箱碼頭裝卸作業(yè)效率的專題研究報告,應嚴格控制碼頭的縱移或橫移等運動分量,并給出具有一定概率保證的作業(yè)位移控制標準。表1給出上述規(guī)范的裝卸作業(yè)效率的船體運動控制標準。
表1 集裝箱船的作業(yè)運動控制標準
本文以3E集裝箱船作為研究對象,首先提出其不同工況下的系泊分析準則,包括生存工況準則(survival criteria level 1)、作業(yè)工況準則(operational criteria level 0)。Level 1 準則主要用于確定碼頭結構及其系泊附屬設施的生存安全條件,重點以控制護舷吸能變形能力、纜繩力和系船柱等是否安全為標準。超大設計船型可能產(chǎn)生極高的纜繩系泊系統(tǒng)內(nèi)力,應予以特別關注。Level 0 準則主要用于確定碼頭的不可作業(yè)天數(shù)、裝卸運營效率,重點以控制船舶運動量為主。
本文的研究重點是根據(jù)英標要求進行3E集裝箱船的系泊纜繩布置模式設計,通過詳細系泊分析研究得到較優(yōu)的纜繩布置模式,包括纜繩規(guī)格、型號及其預張力等技術要求,并給出生存工況離泊風速和作業(yè)工況上限風速。
阿布扎比哈里發(fā)港二期項目位于阿聯(lián)酋阿布扎比的奧塔維拉(Al Taweelah),碼頭設計通過能力為250萬TEUa。二期工程碼頭岸線長1 200 m,其中800 m岸線為一期已建,400 m為后續(xù)擴建岸線。設計最大船型為載質(zhì)量12.5萬t的New Panamax集裝箱船,最小船型為載質(zhì)量3 500 t的Panamax集裝箱船。從設計船舶大型化考慮,二期工程要求最大設計船型升級為3E級集裝箱船“中海環(huán)球”號,載箱量為1.91萬TEU。
碼頭采用岸壁式方塊結構,碼頭前沿線方位角為51.5°N~231.5°N。碼頭面高程為5.087 m(參考最低天文潮位),前沿設計水深為-18.0 m。碼頭系船柱采用T形,其設計參數(shù)見表2。系船柱結構的安全系數(shù)取為1.33,滿足文獻[5]最小安全系數(shù)1.18的要求。護舷采用斯巴達鼓形護舷,護舷設計參數(shù)見表3。
表2 系船柱參數(shù)(T形RT100-200)
表3 護舷參數(shù)
碼頭結構設計最大船型為“CSCL Globe” 3E集裝箱船,其參數(shù)見表4。由于低潮位時纜繩角度更為有利,因此生存工況Level 1分析計算時分別考慮平均高潮位(MHW)和最高天文潮位(HAT),而作業(yè)工況Level 0分析計算時考慮平均海平面(MSL)潮位。
表4 “CSCL Globe” 3E集裝箱船設計參數(shù)
1.2.1生存工況風浪流條件
1.發(fā)揮先鋒作用。通過設崗、劃區(qū)、建隊、立項等實踐載體,創(chuàng)建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qū),教育和引導全體黨員踐行崗位承諾、做出表率,確保黨員人人身上有目標、人人身上有壓力。組建“黨員突擊隊”攻堅克難,著力在卓越績效、“三自一獨”阿米巴、品質(zhì)革命、市場開拓、產(chǎn)品開發(fā)、工藝改進、成本管理等中心工作中做表率、當先鋒。通過選派黨員骨干到子企業(yè)任職、服務G20峰會場館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到急難險重崗位錘煉等方式,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遇到重大技術攻關時成立黨員攻關小組,以項目的落實推動任務落實。
表5 生存工況設計風要素(Level 1)
注:U3 600為10 m高處的平均風速;U30為10 m高處30 s陣風風速。
1.2.2作業(yè)工況風浪流條件
作業(yè)工況設計流速忽略不計。其設計波浪的有效波高(Hs)范圍取值為0.05、0.10、0.15和0.20 m,波周期Tp考慮范圍是6、8和10 s,浪來向為平行于碼頭岸線。相應的設計風要素見表6。
表6 作業(yè)工況設計風要素(Level 0)
設計分析采用OPTMOOR系泊分析程序。初始的纜繩布置模式主要依據(jù)相關規(guī)范推薦[6-7],規(guī)范推薦的纜繩布置情況見表7。
表7 推薦纜繩布置情況
根據(jù)上述纜繩布置要求,主要研究4種纜繩布置模式。1)纜繩布置模式L1:采用常規(guī)纜繩布置,纜繩采用50 mm鋼纜,不施加預拉力,不設置艉纜,見圖1a);2)纜繩布置模式L2:采用優(yōu)化的纜繩布置,纜繩采用50 mm鋼纜,施加預拉力140 kN,不設置艉纜,見圖1b);3)纜繩布置模式L3:采用優(yōu)化的纜繩布置,纜繩采用50 mm鋼纜,施加預拉力140 kN,設置艉纜,見圖1b);4)纜繩布置模式L4:采用優(yōu)化的纜繩布置,纜繩采用65 mm鋼纜,施加預拉力250 kN,設置艉纜,見圖1b)。
圖1 纜繩布置模式
纜繩采用鋼纜,其最大工作荷載是其破斷荷載的55%。施加預拉力和設置艉纜是纜繩的主要措施,纜繩的預拉力考慮為纜繩破斷力的5%~10%。案例研究纜繩采用鋼纜,艉纜采用尼龍纜。
2.1.1模擬工況
生存工況針對3E集裝箱船進行8種工況分析計算(表8),包括4種纜繩布置模式、風速、波浪效應的對比研究。
表8 生存工況分析研究
2.1.2系泊模擬分析
1)優(yōu)化纜繩布置模式。前7種生存工況系泊分析船體位移、最大纜繩內(nèi)力和最大系船柱內(nèi)力見表9。比較工況1~4,纜繩布置模式L1未考慮纜繩預加拉力和設置艉纜,纜繩內(nèi)力和系船柱內(nèi)力最大,系泊系統(tǒng)剛度較大;纜繩布置模式L2考慮了纜繩預加拉力但未設置艉纜,纜繩內(nèi)力和系船柱內(nèi)力居中;而系泊系統(tǒng)剛度較小的布置模式L3~L4均設置了纜繩預加拉力和艉纜,船體位移大且系船柱內(nèi)力大,且由于L4纜繩較粗、預加拉力大,最大系船柱內(nèi)力最大。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纜繩布置模式L3的纜繩內(nèi)力和系船柱內(nèi)力最小,因而纜繩布置模式L3較優(yōu)。因此,后續(xù)研究將基于纜繩布置模式L3進行。
2)風速和風向的影響。在波浪條件(Hs=1.0 m,Tp=10.9)和水流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選擇最不利水位(HAT)進行分析。比較工況5~7,可以得到生存工況離泊風速為14.1 ms(時平均風速為10.7 ms),其中最不利風向為吹開風,角度為從0°N~300°N。當為吹攏風且風向角為150°N~180°N時,風速為37.0 ms(時平均風速),接觸護舷壓縮至極限變形。
表9 前7種生存工況最大船體位移、纜繩內(nèi)力和系船柱內(nèi)力
3)波高的影響。在水流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選擇控制系船柱的荷載和纜繩內(nèi)力滿足要求(實際控制系船柱最大內(nèi)力為1 500 kN),可降低波浪輸入至Hs=0.5 m(Tp=10.9 s),進而可以得到生存工況離泊風速為18.3 ms(時平均風速為13.8 ms)。
作業(yè)工況針對3E集裝箱船進行7種工況分析計算(表10),側(cè)重針對L1~L3纜繩布置模式的作業(yè)期風浪要素的影響研究。由于作業(yè)期水流較小,研究計算忽略了水流的影響。
表10 作業(yè)工況分析
3.2.1波高和周期的影響
研究的纜繩布置模式L1~L3在定義的波高(0.05、0.10、0.15和0.20 m)和波周期(Tp=6、8和10 s),L1的船體位移最小,L2次之,L3船體位移最大,但均未超過船舶95%裝卸作業(yè)效率的限制。對纜繩施加10%的預加拉力會引起船體的橫搖轉(zhuǎn)動,但對于超大的3E集裝箱船的其他運動量影響表現(xiàn)不敏感。針對L1、L2或L3單一工況,波高和周期越大,船體的縱移和橫移運動量越大(表11)。
表11 作業(yè)工況最大船體位移
續(xù)表11
船體運動分量縱移∕m橫移∕m升沉∕m橫搖∕(°)縱搖∕(°)回轉(zhuǎn)∕(°)H=0.05 m T=6 s0.030.010.01000H=0.05 m T=8 s0.030.020.01000H=0.05 m T=10 s0.040.020.01000H=0.10 m T=6 s0.030.020.02000H=0.10 m T=8 s0.030.020.02000工況2H=0.10 m T=10 s0.050.030.02000H=0.15 m T=6 s0.060.020.03000H=0.15 m T=8 s0.040.030.03000H=0.15 m T=10 s0.060.040.030.100H=0.20 m T=6 s0.030.020.040.100H=0.20 m T=8 s0.040.030.040.100H=0.20 m T=10 s0.070.040.030.100H=0.05 m T=6 s0.070.010.01000H=0.05 m T=8 s0.080.020.01000H=0.05 m T=10 s0.080.020.01000H=0.10 m T=6 s0.080.020.02000H=0.10 m T=8 s0.080.020.02000工況 3H=0.10 m T=10 s0.090.030.02000H=0.15 m T=6 s0.060.010.03000H=0.15 m T=8 s0.080.030.03000H=0.15 m T=10 s0.10.040.030.100H=0.20 m T=6 s0.080.020.040.100H=0.20 m T=8 s0.090.030.040.100H=0.20 m T=10 s0.110.040.030.100
3.2.2風速和風向的影響
船體運動分量(升沉、縱搖和回轉(zhuǎn))對風速和風向的影響不敏感。此外,正常作業(yè)條件下,纜繩內(nèi)力為破斷力的20%,系船柱的最大內(nèi)力為66.10 kN。因此,建議Level 0工況下,碼頭結構的系纜荷載取為750 kN。
表12 作業(yè)工況4~7的系泊分析結果
1)針對3E集裝箱船,經(jīng)系泊分析比較,得到較優(yōu)的纜繩布置模式L3,采用優(yōu)化的纜繩布置,纜繩采用50 mm鋼纜,施加10%預拉力且設置艉纜;
2)Level 1生存工況在設計波浪為Hs=1.0 m(Tp=10.9 s)的條件下,碼頭離泊風速為14.1 ms(時平均風速為10.7 ms),而在設計波浪為Hs=0.5 m(Tp=10.9 s)的條件下,碼頭離泊風速為18.3 ms(時平均風速為13.8 ms);
3)Level 0作業(yè)工況在設計波浪為Hs=0.2 m(Tp=10.0 s)的條件下,碼頭作業(yè)風速為13.4 ms(時平均風速為10.1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