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宏,潘沖根
(1.平湖市市政公用事業(yè)管理處,浙江 平湖 314200;2.平湖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浙江 平湖 314200)
平湖市園林的建設可追溯到唐代,那時始建寺廟園林,至宋代有松風臺[1]、山月池、梓樹坪、雨花亭、菊花坡等,明代以所建的報本寺院山門前“五老峰”尤為奇特。平湖的私家園林始筑于宋代,有魯簡肅院;元代有太虛一碧樓、南村書堆;明代有陸堂、劉園、寓園、耘廬;清代有張園、倚園、北墅等,尤以高士奇所建的北墅(建于耘廬舊址)在浙西園林中頗有名氣。這些園林后歷經(jīng)戰(zhàn)火,先后被毀。民國16年(1927),將東湖邊大湖墩改建成公園,名“中山公園”,園內(nèi)植樹2200余枝,為“中山紀念林”,并筑“中山林紀念塔”1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1986年,縣城仍只有東湖公園(曾用名中山公園)1座。1986年4月,在大南門外新橋南側(cè)東湖畔新建公園,名“兒童樂園”,園內(nèi)有各類建筑1274 m2,綠地面積6100 m2,總投資66.48萬元,整個公園建筑典雅活潑,為兒童游園活動主要場所,于1987年6月1日對外開放,到2004年6月,更名為“老年活動中心”。后直到1997年3月在當湖路南側(cè)動土興建當湖公園,1998年10月1日建成開園,公園占地7.4萬m2,投資1017萬元。后又建成東湖景區(qū)等一系列的園林綠化,現(xiàn)正建設圍棋公園。
2.1.1 當湖公園背景
當湖公園[2]位于當湖路當湖橋南堍,占地7.4萬m2,原為勝利鄉(xiāng)(現(xiàn)為當湖街道)曹兌村農(nóng)田,東側(cè)河邊尚存一些本地經(jīng)濟作物——嘉興雷竹。公園于1997年3月動土興建,1998年10月1日初步建成開園。綠地面積占全園總面積的70.56%,公園停車場面積1500 m2。2001年建成吳一峰藝術館,2003年底又將工業(yè)園區(qū)的大楊涇橋古橋遷入公園和東部環(huán)境的整治,使公園日臻完善。
2.1.2 圍棋公園(暫名)背景
圍棋公園[3]位于東湖景區(qū)核心區(qū)南側(cè),現(xiàn)場原為居住區(qū),現(xiàn)西側(cè)規(guī)劃居住用地,東側(cè)隔河為報本禪寺,項目北側(cè)的“南村書堆”已建有游客服務中心、碧瀾榭、九峰一覽樓,登高可覽九龍山森林公園。公園用地面積長210 m,寬50~100 m,面積15050 m2,綠化9362 m2,綠地率62.2%,園路鋪裝面積3254 m2,驛站339 m2、圍棋比賽館500 m2、圍棋培訓館488 m2、地下車庫3734 m2、影三閣310 m2、水榭48 m2等。于2018年5月開工,2019年6月底竣工。
2.2.1 功能劃分與組合
2.2.1.1 當湖公園功能劃分與組合
當湖公園是個綜合性公園,深層次挖掘當?shù)氐奈幕?,注重功能,突出分區(qū),將各具功能的景點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造出既有時代特色又有水鄉(xiāng)特征、適合各種年齡各種需求的公園,公園內(nèi)有群芳迎賓、合歡生輝、梅林春早、當湖遺韻、綠灣垂釣、丹桂探月、竹谷幽徑、天馬神跡、小溪秋色、荷花擁翠共10個景點,分為入口廣場區(qū)、兒童活動區(qū)、老年活動區(qū)、文化娛樂區(qū)、垂釣區(qū)、盆景園等(圖1)。
2.2.1.2 圍棋公園功能劃分與組合
圍棋公園是“當湖十局”主題公園,國棋是智力運動的巔峰,不世而出的十番棋更是皇冠上的明珠,而平湖則是這顆明珠的誕生之地。1739年(清朝乾隆年間),范西屏、施襄夏在當湖(即現(xiàn)在的平湖)留下的名局依然為后人所細細品味;公園有觀棋山、當湖十局、圍棋培訓館、圍棋比賽館、休憩驛站、清芷榭、影三閣、圍棋碼頭等多個景觀節(jié)點(圖2)。
2.2.2 空間序列與景深
2.2.2.1 當湖公園空間序列與景深
當湖公園是按照中國古典園林手法營造的,把握起、承、轉(zhuǎn)、合等節(jié)奏,有主題,有起伏,有高潮,有結(jié)束。進入公園是約2000 m2的“群芳迎賓”,地形高2~3 m,低緩舒展,正坡上群植雪松組成障景,背坡上群植石榴組成背景:經(jīng)過這障景,左側(cè)是“合歡生輝”和驛站,站在驛站上,又是“天馬神跡”和高約7 m的“主峰”,“主峰”南坡為丹桂探月;進入公園右側(cè)是小溪秋色-當湖遺韻-天馬神跡-綠灣垂釣-竹谷幽徑-荷花擁翠。
圖1 當湖公園總平面
圖2 圍棋公園總平面
當湖公園利用漕兌港自然形成的河灣2518 m2,向內(nèi)推進,開挖曲折有度、宛自天開的景觀岸線,開挖面積723 m2,灣上建設寬5 m的景觀堤,長115 m,構(gòu)成前后內(nèi)外二重空間。利用東南角當湖城區(qū)原有十年的垃圾堆,搬運填埋,經(jīng)規(guī)范設施防滲池、泄氣孔和分層消毒處理后填埋在“群芳迎賓”和“竹谷幽徑”下,面積6000 m2,填方量約5萬t。
2.2.2.2 圍棋公園空間序列與景深
圍棋公園圍繞圍棋這一主題,全園以圍棋比賽、培訓館為主景,以高端比賽的“影三閣”、巔峰對決的“清芷榭”為中景,輔以節(jié)點處的圍棋廣場、圍棋文化景墻,入口處的“當湖十局”主題雕塑、“當湖十局”棋盤、圍棋棋盤特色鋪裝、觀棋山等,和配套特色圍棋廣場、驛站,整一個圍棋的世界。開挖土方11238 m3,回填土方16857 m3,又通過地形地貌的塑造,一個個鮮活空間躍然而出,主入口為十局小筑-當湖十局-圍棋比賽、培訓館;次入口為特色圍棋廣場-圍棋比賽、培訓館。
2.2.3 可能的觀賞點與線
2.2.3.1 當湖公園可能的觀賞點與線
當湖公園是以分散之景點、連續(xù)之景-線、鋪展之景-面等不同形態(tài)梯度推進、層層展開的,形成看有點、行有線、動有面的空間構(gòu)架。10個景點,是線的節(jié)點、視點形成的活動中心和視覺焦點,以文化+景觀組織。線是點組織的線性空間,有游線園路、景觀走廊、河邊岸線,是空間秩序的組織。當湖公園可能的觀賞點與線是公園游客體驗的向?qū)?,是典型的現(xiàn)代中國園林線、點組合,步移景異,先抑后揚。
2.2.3.2 圍棋公園可能的觀賞點與線
圍棋公園可能的觀賞點分散,線卻相對集中,靜態(tài)交通:一個主入口、一個次入口,地下車庫車行出入口,地下室人行出入口,當湖棋院主入口。圍棋公園的動態(tài)游線:2.5 m寬的主園路貫穿基地南北,1.2~1.5 m寬的石板路溝通其中,3.0m寬的下穿通道連接東湖景區(qū)的“南村書堆”,2.4~3.0 m寬的石棧道漂浮于水面,供人駐足(圖3)。
圖3圍棋公園總體鳥瞰
2.2.4 造景與組景
2.2.4.1 當湖公園造景與組景
當湖公園的造景、組景,是通過對人文的梳理、地形的改造、綠化的配置和硬質(zhì)景觀的應用來實現(xiàn)的。自然景觀的再創(chuàng)造是以模擬自然原生環(huán)境為基點創(chuàng)造自然造景,以人和地方文化為基點創(chuàng)造人文環(huán)境,以建筑、小品為基點創(chuàng)造活動環(huán)境。在高約7 m的“主峰”上建“當湖亭”,構(gòu)成整個公園的視覺焦點。
2.2.4.2 圍棋公園造景與組景
圍棋公園的造景,是通過植物空間、建筑空間、地形、水系等元素多功能組合的,以建筑為主景,以人工導向來營造植物圍合、植物的郁閉或半郁閉和開敞。
2.2.5 文脈與史源挖掘
2.2.5.1 當湖遺韻
平湖秦漢時期曾屬海鹽縣治,公元127年陷為湖,傳說番僧路過海鹽縣治時曰,是當為湖后果陷所故名當湖,明宣德五年(1430年)平湖縣建于當湖鎮(zhèn),古當湖面積之大仍是謎,今離平湖市東三十多里之全塘鎮(zhèn)存一當湖村,可見可猜,又南宋魯應龍《閑窗括異志》載:“當湖東西六里,南北十二里,周四十里?!?/p>
2.2.5.2 天馬神跡
雅山,為乍浦九峰中最西端的一座山峰,距平湖市乍浦鎮(zhèn)西三公里。據(jù)清光緒《平湖縣志》[4]載:“雅山,在縣東南二十七里,高五十丈,周六里,俗曰瓦山,又呼惹山。多怪石,南涇塘繞其下。山有十景,曰天馬峰、梁石峽、游仙洞、頭陀石、一脈泉、南極峰、望仙嶺、萬歲巖、龜石、端石?!碧祚R峰-從山頂往北至山之北端,有大片巖石群,即為天馬峰所在。趙伊《天馬峰》詩云:
舊傳天駟曾星隕,逐電追風氣郁紛。
一見祖龍鞭策影,挾山超海勢難群。
天馬峰為一巨大巖石,形似馬首,惟妙惟肖。據(jù)地質(zhì)考察,雅山的石質(zhì)為古生代寒武紀(距今約5億年)硅質(zhì)白云質(zhì)灰?guī)r,故以石景取勝。
2.2.5.3 當湖十局
清代的圍棋無比繁榮,產(chǎn)生過許多圍棋高手,其中尤以范西屏、施襄夏煌煌然于諸位“高手”之上。范西屏和施襄夏兩位大師,無疑都是棋藝方面難得的天才。所謂“落子乃有仙氣,此中無復塵機,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
當湖又名拓湖,即浙江平湖別稱。乾隆四年(1739年),平湖縣世家張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永年字丹久,家中五世善弈,永年及其子孝坡、香谷皆能文工弈,有“拓湖三張”之稱。后來曾將范、施授子譜選錄二十八局,輯為《三張弈譜》行世。本年范、施曾應主人的請求,進行十局對抗比賽,這就是“當湖十局”的由來。范、施兩位大師在《當湖十局》中的藝術造詣,是我國棋藝發(fā)展長河中的精品,體現(xiàn)出華夏民族的智慧與才華,包羅豐富內(nèi)涵,正如所有偉大的藝術品一樣,圍棋縱然不斷地向前發(fā)展,《當湖十局》的魅力,始終閃爍光輝。平湖致力于把圍棋“當湖十局”打造成一張文化內(nèi)涵豐富、地域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廣泛的城市名片。
2.2.6 植物與景觀建筑
2.2.6.1 當湖公園植物與景觀建筑
當湖公園以自然園林取勝,綠化配置十分講究,在10個景點中,“群芳迎賓”中以雪松為主景,石榴、桂花為輔景,各種花灌木組景迎接賓客;“合歡生輝”中的合歡,體現(xiàn)合家歡;“梅林春早”中的各種梅;“綠灣垂釣”中的垂柳;“丹桂探月”中的市花桂花;“竹谷幽徑”中的嘉興雷竹;“小溪秋色”中的市樹銀杏、楓香;“荷花擁翠”中的荷花;還有堤壩上的水杉,主景山上的香樟,南岸邊的馬褂木等,體現(xiàn)著亞熱帶季風氣候下的撲朔迷離。
當湖公園的景觀建筑以驛站和秋月樓為代表。驛站建筑以民居為基調(diào),又有現(xiàn)代構(gòu)架元素,整個建筑的平面無與倫比、美的曲折,立面是既有民居底蘊、又是突破與創(chuàng)新。秋月樓與地形渾然一體,與周邊建筑、平臺宛若天成,前三層后二層,有空間、有層次、有呼應(圖4)。
2.2.6.2 圍棋公園植物與景觀建筑
圍棋公園是以景觀建筑為主、綠化配套為輔的主題公園,滿足圍棋培訓、比賽、交流等功能(圖5)。當湖棋院地下停車面積3734 m2,有90個停車位(其中新能源車位14個),還有落定式充電樁、掛壁式充電樁和公共充電樁、專用充電樁。
圖4當湖公園秋月樓效果
圍棋公園的綠化以銀杏、香樟、桂花為骨干樹種,以櫻花、海棠、桂花為基調(diào),以梅、蘭、竹、菊為點綴,營造出靜謐、低碳、和諧的氛圍。
圖5圍棋公園棋院效果
平湖當湖公園與圍棋公園的建設,相差整整20年,公園性質(zhì)不同、風格不同,但意境異曲同工。功能劃分與組合、空間序列與景深、可能的觀賞點與線、造景與組景、文脈與史源挖掘、植物與景觀建筑等,都有地域?qū)傩?、景觀屬性、人文屬性。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功能不斷疊加、融合,但園林的本質(zhì)、生態(tài)的群落、人文的內(nèi)涵等都沒有大的變化。
20年前建設平湖當湖公園,章法完全遵循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園林,擷天地精華、筑詩畫妙境、抒人們情志,以現(xiàn)代審美和功能要求進行規(guī)劃建設,意在筆先、巧于因借、疊山理水、步移景異等,如4600 m2的公園入口區(qū)占比6%,其中2200 m2為機動車停車場,是那時認為的奢侈;600 m2的健身休閑廣場,也是驛站的前廳;“秋月樓”依改造后的地形而建,內(nèi)外空間分隔神妙,宛若天成,拾階而上,步入“秋月樓”,曲徑通幽,豁然開朗,放眼前景南市CBD盡情呈現(xiàn)。2013年的改造完善工程,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礎,拆除基地內(nèi)破舊的動物園、小木屋,完善基地內(nèi)的休閑座椅、游樂設施,增加新業(yè)態(tài)功能的建筑,結(jié)合場所輔以一定配套設施,提升照明燈光系統(tǒng)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2018年又投資126萬元用以增加宿根花卉、公廁設施改造、建筑內(nèi)部設施修繕(圖6)。
圖6當湖公園健身廣場、疏林地被
當湖公園1997年建設面積7.4萬m2,投資1017萬元(不含土地款),2013年改造完善工程投資882萬元,2018年提升改造投資126萬元,累計投資2025萬元;圍棋公園(暫名)的建設面積15萬m2,投資約4200萬元。從投資角度來看,園林綠化不僅僅能美化環(huán)境,還是綠色銀行,便于日后生態(tài)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