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樂舒,孫宏睿,宋劍濤,葉姍姍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眼底病變,多見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是不可逆的嚴重性致盲眼病[1]。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全球AMD患病率約8.69%,到2040年患病人數預計將增加到2.88億,20年后AMD患病率將幾乎翻一番[2]。目前,AMD仍然是眼科界治療難題,其發(fā)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光損傷是重要的發(fā)病因素。筆者從“光毒”論治AMD,在基礎及臨床研究方面均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光毒”可分別從“光”和“毒”兩個層面進行論述。在古代從《五十二病方》[3]開始便有對“毒”的記載,如:“邪者,毒之名也”,《素問·五常政大論》[4]云:“夫毒者,皆五行盛暴烈之氣所為也”。中醫(yī)“毒”有病名之毒、病因之毒、病機之毒、病理產物之毒以及藥物之毒,病因之毒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致病物質,屬于“戾氣”“雜氣”范疇,“毒”具有暴戾、火熱、穢濁的特性,致病性強且具有特異性[5]?!肮狻痹诠糯ǔV溉展?、燭光,在現代社會包括各種自然光、人工光源等。光的特性為溫暖、溫和,而光蓄積日久,則漸為炙熱、灼熱之性,而成光邪,光邪久襲會對人體產生損傷。因此“光毒”可理解為光長時間照射和累積而成光損傷,可歸于外感六淫之外的一種特殊外感之邪,是可直接或間接刺激人體導致某些疾病的物質。在現代“光毒”主要指光污染,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由現代文明所引發(fā)的光污染問題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手機、電腦等視頻終端大量涌入人們的生活,各種自然光、人工光源等,正不知不覺地傷害著人類的眼睛。
古代醫(yī)家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光對眼的損傷,《備急千金藥方·卷六上·七竅門上》[6]中記載:“數看日月、夜視燈火……,并是喪明之本”;《外臺秘要·眼疾·二十四門》[7]中進一步提到“數向日月輪看”“雪山巨睛視日”,皆是“喪目之由”。說明古代醫(yī)家已經認識到光損傷對視力的危害。肝開竅于目,受血而能視,肝腎同源,精血互生。慢性持續(xù)的光損傷,易傷陰耗血,致目竅失養(yǎng)[8]?!秾徱暚幒穂9]云:“眼乃五臟六腑之精華,上注于目而為明?!比簟肮舛尽本靡u于目,或目久視于光,必會引起目珠失于濡養(yǎng),而發(fā)視物昏渺,甚則喪目。根據其臨床癥狀,眼的光損傷可歸屬于中醫(yī)眼科“視瞻昏渺”范疇,其致病因素有外因、內因之不同。若患者年老體虛,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目珠及黃斑失于濡養(yǎng)則更易發(fā)生視網膜光損傷,因此光損傷可能是造成視瞻昏渺的重要外因。
現代醫(yī)學對眼光損傷的認識,主要從眼的解剖及生理結構進行剖析。視網膜是接受和傳導光的敏感組織,過度的光暴露,會引起視網膜光損傷,對視網膜的結構和功能均引起異常改變。結構上,損傷部位主要在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 和視網膜神經感覺層,以視網膜細胞損傷為主,病理表現為神經節(jié)細胞核縮小,排列疏松;外核層細胞排列紊亂,部分細胞核濃縮、聚集,外叢狀層及外核層結構變?。还飧惺芷骷毎麅?、外節(jié)、視桿細胞外節(jié)排列紊亂,膜盤間隙部分斷裂。功能上,損傷是以其結構損傷為病理基礎,主要表現為視信息在視網膜內形成視覺神經沖動(三級神經元傳遞即光感受器-雙極細胞-神經節(jié)細胞)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正常視覺的形成[10-12]。相關文獻表明[7]其損傷程度與時間有高度相關性,光照時間越久,視網膜損傷越嚴重,進而影響視功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光損傷可引起多種視網膜疾病,如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AMD,而AMD較為多見[10-11,13]。
AMD包括干性和濕性2種類型。目前認為AMD是由環(huán)境因素作用于遺傳易感個體而引起的疾病,其發(fā)病機制仍不明確。而大量實驗數據指出視網膜光損傷是導致AMD、RP等視網膜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并證明了一定的光照條件對視網膜和色素上皮細胞的毒性作用,光氧化現象、光毒性作用在光與視網膜損傷之間的因果關系鏈中具有重要意義[12,14-15]。光損傷會導致視網膜發(fā)生病理反應如氧化應激反應、炎癥反應、Ca2+通道穩(wěn)態(tài)失衡等,進而損傷其結構與功能。在14個流行病學調查Meta分析中,過度自然光的暴露增加了AMD的患病風險[16],過度藍光暴露與濕性AMD具有高度相關性[17]。過度光暴露會引起RPE氧化應激,產生炎癥和有毒化合物的積累,進一步導致RPE損傷、光感受器細胞死亡,引發(fā)AMD,進而影響視功能[18-21]。由此可見預防和減少光氧化損傷可降低AMD的發(fā)生風險。
光損傷導致的眼病屬中醫(yī)眼科 “視瞻昏渺”范疇,臨床分型包括痰濕蘊結證、絡傷出血證、肝腎虧虛證和脾腎虧虛證[22]。光久襲于目,光毒對目絡產生傷害,若強光久襲于目易導致邪氣化熱、化火,進而損及眼部血絡,內外合因而出現絡傷出血證;若非強光久照,日積月累,同樣傷及目絡,加之年老,本肝腎虧虛,更易致黃斑失于濡養(yǎng),而發(fā)為視瞻昏渺。“光毒”襲目主要表現為眼外觀端好而視力逐漸下降,視物不清,及一過性眼盲等癥狀。當光毒類外邪引發(fā)眼病時,往往是隱匿難以發(fā)覺的,因此預防和減少不必要的光源損傷對目絡及黃斑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光毒”易引發(fā)AMD,從“光毒”理論進行抗光損傷研究,對治療AMD有重要指導意義。
基礎研究方面,團隊針對光毒引發(fā)AMD進行治療研究[10,23],用清熱解毒藥黃連的提取物小檗堿對光損傷模型小鼠進行研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眼科分子生物實驗室和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眼科醫(yī)院實驗中心進行了用小檗堿干預光損傷模型小鼠的實驗,已證實其有效性。研究發(fā)現[23],小檗堿干預的小鼠模型視網膜功能有所改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和組織學圖像顯示,藥物治療組視網膜外核層和IS/OS層損傷減輕,視網膜光感受器細胞凋亡受到明顯抑制,視網膜中氧化應激基因Hmox1和Cp的mRNA水平下降,炎癥基因Aif1、Cat、Gpx1和Sod1的mRNA水平亦明顯降低,視網膜中小膠質細胞數量下降等。表明在光誘發(fā)小鼠視網膜光損傷中,小檗堿具有抗氧化應激、抗炎癥反應,以及改善視網膜功能、減輕光感受器細胞損傷的作用。這與中醫(yī)理論從光毒治療AMD相吻合。
小檗堿是從中藥黃連中提取出的一種生物堿,《神農本草經》[24]載,“黃連味苦、寒。主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選取黃連的理論基礎來源于對“光毒”理論的認識及其實際治療作用?!肮舛尽逼湫曰馃?、穢濁,長久積累,侵犯目珠。針對“光毒”這一外因對眼部造成的損傷,直接采取對因治療,以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F代藥理研究顯示,小檗堿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等效果[25],恰與光損傷造成視網膜的病理反應相拮抗,進而達到抵抗光損傷的作用,故選擇黃連進行實驗探索。在多種疾病的研究中,小檗堿可以抑制氧化應激反應、抗炎、保護神經損傷等[26-28]。且相關毒理研究又證明了小檗堿沒有明顯的急慢性毒性,可連續(xù)安全口服[29]。
AMD是年齡相關性病變,發(fā)生多與老化退變相關,臨床辨證多從肝腎不足或氣陰兩虛論治,同時在此基礎上考慮到光毒作用,治療時加用清熱解毒黃連,經多年臨床觀察有較好療效。
患者,男,59歲。主因雙眼視力下降伴視物發(fā)暗5年余,加重1年,于2019年4月22日至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眼科醫(yī)院就診?;颊?年前診斷為“雙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行雙眼抗VEGF(雷珠單抗)治療4次,視力未見明顯改善。近1年視力下降明顯,因抗VEGF治療不理想,遂尋求中醫(yī)治療。眼部檢查:視力,右眼0.1+1,左眼0.05,矯正不提高。雙眼外眼未見明顯異常,角膜、前房清,虹膜紋理清,晶狀體周邊輕混。雙眼底視盤界清、色可,右眼黃斑區(qū)局限性隆起,左眼黃斑區(qū)萎縮灶形成,余未見明顯異常。OCT示,右眼脈絡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伴神經上皮水腫、黃斑區(qū)水腫;左眼黃斑區(qū)萎縮灶(圖1A-1D)?,F癥見:雙眼視物模糊伴干澀,納可,寐可,二便正常。舌質暗紅苔薄,脈沉細。西醫(yī)診斷:雙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中醫(yī)診斷:雙眼視瞻昏渺(氣陰兩虛,目絡瘀滯證)。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處方:黃芪30 g、生白術15 g、茯苓12 g、當歸15 g、茺蔚子12 g、枸杞子15 g、鐵皮石斛6 g、川芎15 g、熟地黃15 g、山萸肉15 g、炒棗仁15 g、黃連9 g,16劑,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
二診(2019年5月9日):患者訴雙眼視物較前略清晰,雙眼干澀好轉。查視力,右眼0.12,左眼0.1。繼予上方加決明子10 g,密蒙花6 g以增明目之功,10劑,用法同前。
三診(2019年5月28日):患者訴雙眼視物模糊較前明顯清晰。查視力,右眼0.4,左眼0.12。繼予上方加麥冬15 g以增養(yǎng)陰明目之效,14劑,用法同前。
四診(2019年6月11日):患者訴雙眼視物較清晰。查視力,右眼0.4,左眼0.12。為鞏固視力,繼予上方14劑口服,用法同前。
隨訪: 患者于1個月后門診復查,視力穩(wěn)定同前。2019年9月20日查OCT示,右眼CNV伴神經上皮水腫、黃斑水腫消失;左眼萎縮灶較前略有縮小(圖1E-1H)。
按語:患者年老,肝腎虧虛,陰液不足,無以滋養(yǎng)目珠,而視物模糊,發(fā)為視瞻昏渺。久病虛而致瘀,治療以滋補肝腎,養(yǎng)陰明目,活絡化瘀為主,根據前期基礎研究成果,加以黃連入復方,以取佳效。
綜上所述,根據目前對“光毒”理論的認識,現代研究已基本掌握其病理損傷機制,結合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選取黃連作為拮抗光損傷的治療藥物,在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關研究雖已證實小檗堿的治療作用有效,但還需擴大樣本量進行臨床研究,可以考慮在中藥復方中加黃連觀察其臨床療效,進一步探究其療效及應用價值。在現代電子產品廣泛使用、光損傷嚴重的時期,運用傳統(tǒng)中醫(yī)辨證結合“光毒”理論治療AMD具有重要意義。其實,“光毒” 引起的視網膜疾病,并不僅僅局限于AMD,其他由光損傷導致的視網膜疾病是否同樣可以運用“光毒”理論論治還需進一步探討??傊F代生活中各種電子產品已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工具,努力尋找防治“光毒”的藥物是必要的。
圖1 患者治療前后OCT對比圖。治療前(2019-4-22),1A右眼橫切面;1B右眼縱切面;1C左眼橫切面;1D左眼縱切面。治療后(2019-9-20),1E右眼橫切面;1F右眼縱切面;1G左眼橫切面;1H左眼縱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