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曉藍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弊x著文天祥的這首《端午即事》我便會想起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在端午節(jié)這天,我更了解節(jié)日的傳統(tǒng)及活動。當然,端午節(jié)少不了龍舟比賽和吃粽子這兩個習俗。
我從書中了解到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傳說:楚懷王執(zhí)政時,秦國日益強盛,對楚國形成很大的威脅。愛國詩人屈原主張與齊國聯(lián)合,卻遭到了反對。有一年,秦昭襄王請楚懷王去武關(guān)相會,屈原感到兇多吉少,可是楚懷王卻毫無戒備地去了,結(jié)果被軟禁起來。楚國只好擁立太子為國君,而這國君卻更昏庸,重用小人。屈原勸楚國國君要富國強兵,而國君一氣之下把他放逐到了一個偏僻之地。屈原懷著憂傷之情,經(jīng)常去河邊散心。在五月初五,屈原抱著石頭跳江自盡了。老百姓便用樹葉包著食物投到江里,防止河里的魚把屈原的身體吃掉。慢慢地,這個食物就演變成粽子,以紀念屈原。
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天,我和媽媽來到珠村,觀看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只見一些村民下河,把龍舟排列整齊,那碩大的龍頭,烏黑閃光的眼睛,金燦燦的雙角,活靈活現(xiàn)。雖然這條龍舟早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卻可以看清楚那細細的筆工依舊鮮艷和分明,它沒有被歷史洗禮而褪色和脫落。選手們吃過豐富的龍船飯后,9對劃手、一位鼓手和一位舵手紛紛上船了,河里的紅龍與青龍仿佛活了,它們不再是一條木船,而變成了一條將會在水面進行比賽的“龍”。在一聲哨響后,紅龍和青龍里的劃手們便拼盡全力往水里劃,他們有節(jié)奏地劃著,激起了許多小水花。不一會兒,紅龍比青龍快了,頓時人們更是緊張地看著江面上兩條龍舟,很快紅龍以更快的速度沖過終點,全場人們立即歡騰起來。
過端午節(jié),少不了粽子。我和媽媽從市場上買來綠豆、糯米、蛋黃、肥肉和竹葉等。我先把竹葉折成一個漏斗形狀,先加入三分之一的糯米,再逐一加入其他食材,最后再細繩把它扎起來,放入鍋中煮。5個小時后,飄來了陣陣竹香味,我迫不及待從鍋中取出一個,剪開細繩,打開粽葉,吃了一口,米飯粘口,味道鮮美。
(指導老師:陳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