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 要】《無名之輩》使用主題先行、多線敘事的方式,從社會底層小人物入手,講述了這些人物各自的堅守和救贖,通過的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現了其悲劇美學的價值,讓整個電影充滿現實意義,并且也成功成為當時的票房“黑馬”。本文主要是從《無名之輩》的悲劇美學入手,對其進行一定的探究,希望能夠從這個角度更好對該電影進行一定的鑒賞和分析。
【關鍵詞】《無名之輩》;悲劇美學;表現形式
引言
電影《無名之輩》拍攝于2017年8月10日,貴州省,同年,我國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而早在2015年,習近平主席就曾到貴州省調研,強調堅持精準扶貧。近年來,短視頻平臺作品的爆發(fā)熱度,讓底層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展示機會而2018年11月,《無名之輩》的上映,更是在小人物的命運故事上延續(xù)了人們的目光。
電影《無名之輩》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貴州的一座小城當中,主要的人物就是一對“傻了吧唧”的劫匪、一個癱瘓的“毒舌女”、一個命運悲慘保安,還有一個帶著情婦逃債的商人以及其他的社會底層小人物。這些人物因為一把丟失的手槍和一起烏龍搶劫案被匯集到了一起,然后共同上演了一出極具黑色幽默的精彩故事。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是被其喜劇的外殼所吸引,越看才越發(fā)現,這部電影是在戲劇的外殼之下,展示了一場悲劇美學,以小人物為主體的電影表現形式,讓這部電影更具有現實性意義和觀影價值。
1.《無名之輩》中的美學意象表現
《無名之輩》中各種意象的使用讓道具的指向意義與畫面的情感調性更具有的協調性,在進行物件的意象化處理的過程中,讓整個電影的美學價值可以更好的顯露出來。槍的意象指的就是向往和傷痛,也是影片的核心意象,故事就會圍繞一把失蹤的槍來展開的,懸念的設置也在于此,影片中的槍不僅是槍么更是身份與尊嚴的代名詞,是人物追求的一種隱喻;門的意象指的就是隔離和彌合,在影片中是一個具有感情力度的意象,是對命運轉折的一種暗示;畫指的就是泡影或者是藍圖,在影片中,美和善的寫照,同時也隱喻著新生;路指是套利和回歸,在影片中代表著命運軌跡的轉變;橋指的就是盡頭或者是開端,而影片中的橋具有多層的象征意義;面具指的就是流露和遮蔽,在該影片中具有亮點的隱喻功能;煙花是宿命也是憧憬。這些意象構筑了電影的整體基調,讓電影本身更具有外延性,并且也體現了電影悲劇的氛圍。
2.銀幕內的槍與煙花
《無名之輩》表面上講述的是幾個人與槍的故事,實際上電影卻是在講述小人物的尊嚴與現實。電影中,“槍”作為電影故事里的重要線索,串聯起多個故事,而最后故事又以一場煙花大會收束。從符號學角度看,“槍”與“煙花”在其中分別所指著尊嚴與現實?!皹尅痹谡Z言系統(tǒng)有生目標為主的一種中解釋為一種打擊無防護或弱防護的武器,通常用于治安警衛(wèi)、狩獵、體育比賽;而在影片故事中,它是一種捍衛(wèi)自己尊嚴的武器。“協警”或者說保安馬先勇,他發(fā)現了槍要把槍送往公安局,可是途中槍丟了他于是一直尋找槍,正如他的理想他的尊嚴一樣,曾經他擁有尊嚴與驕傲,做協警、成就自己心中的浩然正氣,可惜一場車禍讓他曾經美滿的家庭與夢想破滅。他執(zhí)著地尋找著他的“槍”哪怕途中為了得到槍他潛入嫖娼地被抓,在家人朋友面前顏面盡失,他也不能割舍他的追求,他心中的尊嚴與正義。馬老板的兒子偷拿走了槍要為自己父親復仇也是同理,他是想用槍為自己父親掙回尊嚴,“眼鏡”胡廣志拿著槍搶劫手機店,也是想用槍證明自己的尊嚴……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論中提到,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而電影中的他們都習慣于用攻擊本能武裝自己來獲得尊嚴。最后,一場“煙花”大會,又將人們帶到另一個現實?!盁熁ā痹谡Z言上總有絢麗的印象,但它深層來說與槍也有一些聚類關系,在電影故事的高潮煙花大會,幾條故事線收束匯合,大頭、眼鏡被抓,馬嘉祺沒能如愿自殺,馬先勇終于達成自己心中的正義尊嚴但也身受重傷,看客聚集又被驅散,“煙花”在電影里就像現實社會一樣是每個小人物尊嚴的聚合,每個人生本能與死本能的交織。
3.銀幕外的小人物
麥茨的電影“鏡像論”中提到“銀幕成為自我映射和窺看他人之鏡”電影觀眾對視覺快感的迷戀,涉及兩種重要的深層心理,“認同”與“窺視”。當我們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們不自覺將自己代入其中角色,而事實上電影故事中刻畫的角色也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有許多相近處,讓觀眾能迅速產生認同感。故事中“眼鏡”這個角色很能引起觀眾的認同,一方面是其人物設定上有反差,另一方面改電影發(fā)布時間正逢短視頻蓬勃發(fā)展的時間,觀眾或多或少能在現實生活中通過網絡新聞看到類似事件,讓觀眾與角色之間有共鳴,同時又大大滿足網絡新聞不能滿足觀眾的窺探欲,讓觀眾知道原來犯罪當事人看到自己被做成搞笑視頻被嘲笑羞辱后的反應是這樣的,滿足觀淫欲后的同時讓人大笑后對其悲慘遭遇認同,引導觀眾在角色角度思考自我與本我,現實與尊嚴。
4.結束語
或許,一定程度上,《無名之輩》也在影響著銀幕外的“小人物”在短視頻內容上的創(chuàng)作,在銀幕外,他們把對尊嚴的追求融入內容,像巨大的煙花大會一樣在互聯網上綻放自己的故事。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名之輩》帶領觀眾走進了小人物的生命中,描繪了悲劇主義的生存和毀滅,影片是以喜劇的外衣來凸顯出悲劇的現實性,避免落于俗套的抒情,從生活經歷到人生感悟的飛躍,讓《無名之輩》成為中國電影升級的重要推力。
參考文獻
[1]馬思泳,李春雷.底層電影人物的情感表達研究——基于《無名之輩》的分析[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9(02).
[2]蘇米爾.電影工業(yè)美學視域下《無名之輩》的“工業(yè)化”運營之道[J].現代視聽,2019(04).
[3]徐紫霄,嚴宇橋.淺析電影《無名之輩》的悲劇美學及表現形式[J].西部廣播電視,2019(15).
[4]蘇米爾.銀幕“黑馬”《無名之輩》之審美探微與文化溯源[J].電影評介,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