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曉 薛晨曦 楊 戈 胡景蕙
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450002)
3003鋁合金屬于Al-Mn系熱處理不可強化合金,其抗蝕性好,力學性能優(yōu)良,廣泛應用于各種需要加工成形和耐蝕性能比純鋁高的場所。由于Al-Mn合金自身的特點,采用鑄軋與冷軋法進行批量生產仍存在許多技術難題,其中,用3003合金鑄軋板冷軋生產的板帶材,中間退火后晶粒粗大就是一個很顯著的問題。
晶粒組織粗大的鋁板帶在精加工后,沿軋制方向會產生許多粗晶條紋,對板帶材表面質量產生極大影響,同時也會使材料的力學性能下降,用戶使用會發(fā)生彎折開裂、沖制破孔等嚴重質量問題。因此,在冷軋工序生產3003合金板帶過程當中,如何優(yōu)化生產工藝,避免晶粒粗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選用同一批次3003合金板坯作為實驗材料,鑄軋卷規(guī)格為7.0 mm×L mm,原始晶粒度等級均為1級,合金成分(質量分數(shù))見表1。
表1 鑄軋3003化學成分(Wt%)
1.2.1 軟化曲線
為確定新的鑄軋3003中間退火工藝,取樣在實驗室做不同溫度的小樣退火,檢驗其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及延伸率,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3003的再結晶開始溫度為360℃左右。在該溫度,退火、力學性能發(fā)生顯著的變化;完全再結晶溫度為460℃左右,退火溫度達到或超過該溫度時,材料的力學性能基本穩(wěn)定。擬對同種產品中退后總加工率相同情況下,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在實驗室進行小樣退火的基礎上,制訂3種不同退火工藝的生產試驗,以便最終確定新的生產退火工藝。
圖1 不同溫度的退火工藝生產試驗
1.2.2 生產試驗
冷軋在2050六輥不可逆冷軋機上進行,退火在箱式退火爐中進行。為了更好地掌握3003中間退火工藝制度,針對同種產品中退后總加工率相同情況下,先后小批量試驗了3種不同退火工藝,其工藝流程如下:
方案1:7.0 mm→0.49 mm中間退火(480℃/10 h+420℃/2 h)→冷軋至成品0.32。
方案2:7.0 mm→0.65 mm中間退火(480℃/8 h+420℃/2 h)→冷軋至成品0.42。
方案3:7.0 mm→0.43 mm中間退火(550℃/6 h+420℃/2 h)→冷軋至成品0.28。
3003鋁合金再結晶組織普遍為晶粒粗大而且不均勻,其晶粒度與經過鑄錠均勻化的熱軋卷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試驗了3種退火工藝,從3種工藝流程生產的鋁卷上切取試樣,用硝酸+氫氟酸+鹽酸按一定比例組成的混合液中侵蝕10~15 s,用肉眼即可明顯觀察到各試樣的晶粒組織,如圖2所示。另作力學性能檢測,見表2。
表2 退火工藝下對力學性能和晶粒度的影響
圖2 3種退火工藝的晶粒組織照片
從圖2可以看出,采用方案1生產的鋁卷樣片在經過混合酸侵蝕后晶粒較為粗大(如圖2a所示),采用方案2生產的鋁卷樣片晶粒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細化,但再結晶仍不完全(如圖2b所示),采用方案3生產的鋁卷樣片已發(fā)生完全再結晶,其晶粒組織已相當均勻細小(如圖2c所示)。因此方案3工藝最優(yōu),確定為生產中的中間退火工藝。
由于鑄軋實際上是鑄和軋的結合,帶坯內鑄造、變形、再結晶3種組織共存,且致密度較差,晶界間較寬。3003合金中錳元素在鋁中的擴散速度比較慢,在快速冷卻(鑄軋生產的冷卻強度可達300℃/s)條件下來不及沉淀,以過飽和狀態(tài)保留在固溶體中,產生晶內偏析,導致晶界附近區(qū)域含錳量較晶粒內部高。這種存在著明顯晶內偏析的板帶材在進行中間退火時,由于錳可提高鋁合金的再結晶溫度,如圖3所示[1],因此,含錳量高的區(qū)域再結晶溫度較含錳量低的區(qū)域高。在進行中間退火時,含錳量低的區(qū)域就會先生成核再結晶晶粒,還可能因降低儲能水平使再結晶溫度更高,繼續(xù)升溫至高錳區(qū)能發(fā)生再結晶時,低錳區(qū)晶粒早已長大,高錳區(qū)可能自身形核,也可能以低錳區(qū)再結晶晶核為核心而長大,最后形成粗大的晶粒組織,如方案1。
圖3 再結晶開始溫度及終止溫度與錳含量的關系
在方案1的基礎上,縮短退火時間,試驗了方案2,使晶粒組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相同的成品加工率力學性能普遍偏高,折彎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為此制訂了方案3,采用高溫快速退火,用其代替鑄錠均勻化退火。退火后MnAl6相或(FeMn)Al6相均勻析出,鑄錠均勻化處理是在高溫下,錳原子擴散,從而消除錳在晶內的偏析。冷軋帶材進行高溫中間退火。由于冷變形激活能提高,更利于原子擴散,使MnAl6充分均勻析出,消除錳在晶內的偏析。檢測表明,退火達到0態(tài)的上限,且表面大晶粒的現(xiàn)象已經完全被克服,晶粒度達到了1級,力學性能和折彎也基本上達到了標準及客戶的要求。
從上述的試驗結果看出,冷軋卷經高溫中間退火,可以像鑄錠均勻化處理那樣,起到均勻化的作用,消除錳在晶內偏析,使之再結晶退火時不發(fā)生粗大晶粒。
研究表明,鋁合金隨著變形量的變化,再結晶處理后的再結晶織構也會有所不同。通過織構組分分析可以得出,鋁合金板低變形量時 (冷軋30%,50%)冷軋織構基本上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軋制板內主要發(fā)生了回復或原位再結晶。只有冷軋織構中的反戈斯織構組分消失了。中變形量時(冷軋70%,90%)出現(xiàn)了立方織構和黃銅R型織構,Ifu R織構組織分卻不很強。冷軋70%時經再結晶退火的鋁板,黃銅R織構組分的出現(xiàn)表明不連續(xù)的初次再結晶在退火后仍然被保留下來,說明鋁板內仍有一部分晶粒只發(fā)生了回復或原位再結晶。高變形量時(冷軋95%,98%),R織構組分在退火后變成了主要的再結晶織構,同時立方及黃銅R織構均未能出現(xiàn)。變形量不同會影響到冷軋鋁板內晶粒再結晶的方式,進而造成不同的再結晶織構[2]。隨著變形程度增加,金屬儲能增大,形核率與核心長大速度的比值不斷增加,再結晶晶粒不斷變細[3]。
由表2可以看出,本試驗的變形量為94%~96%,為高變形量范圍,但對其力學性能影響不大。
3003鑄軋卷冷軋優(yōu)化中退工藝:550℃/6 h+420℃/2 h,可以有效避免大晶粒產生。
冷軋變形程度94%~96%,變形程度對力學性能影響不大。
提高加熱速度,可以有效細化晶粒,但也可通過合理控制合金成分,改善鑄軋板組織,增加冷變形程度,高溫短時退火等途徑來改善其組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