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燕 雷曉平 毛 靜 余 柳
深圳市羅湖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科,廣東深圳 518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好發(fā)于育齡期女性,其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不調、性交痛等癥狀,甚至可導致患者不孕,可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給患者造成明顯身心傷害。腹腔鏡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安全有效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中,其療效確切,但手術復雜,創(chuàng)傷較大,易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2]。目前,臨床主要通過常規(guī)護理提高患者的術后恢復,但仍有部分患者的術后恢復不佳。而有研究顯示,個案管理模式是一種靈活、系統(tǒng)而具有合作性的護理模式,其在促進患者康復和降低醫(yī)療成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有關該模式對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患者的受孕和自我管理能力還有待深入研究[3-4]。對此,本研究通過給予患者個案管理模式護理,探討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受孕成功率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9 月~2018 年9 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患者120 例,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影像學、病理學證實為子宮內膜異位癥[5];(2)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3)無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4)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感染、腫瘤的患者;(2)就診前有相關藥物治療史;(3)有心、肝、腎等嚴重性疾?。唬?)拒不配合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60 例,其中實驗組:年齡22 ~39 歲,平均(29.1±3.2)歲,病程1 ~5 年,平均(2.12±0.52)年,產次1 ~3 次,平均(1.22±0.54)次,分期:Ⅱ期25 例,Ⅲ~Ⅳ期35例,常規(guī)組:年齡21 ~40 歲,平均(29.2±3.2)歲,病程1 ~6 年,平均(2.23±0.62)年,產次1 ~3 次,平均(1.13±0.62)次,分期:Ⅱ期28 例,Ⅲ~Ⅳ期32 例,本研究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且通過,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1 常規(guī)組 給予所有術后患者常規(guī)護理,即常規(guī)藥物指導、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并叮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等。
1.2.2 實驗組 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給予個案管理模式護理,個案管理具體方案如下:(1)由護士長建立個案管理小組,旨在對患者提供全程化、專業(yè)化、個體化的一對一服務,給予案管理小組進行培訓,包括疾病、溝通、個案管理、自我管理等內容的培訓,設立考核機制,培訓通過者方可進行服務。(2)術后護理:患者術后結束后,護理員應積極與患者及家屬介紹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詳細信息,并講述術后用藥、膳食、活動、激素治療及注意事項,以提高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繼而提高其配合醫(yī)護人員后續(xù)的護理工作。(3)心理護理:術后患者難免會出現(xiàn)焦慮、不安、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故醫(yī)護人員應面帶微笑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心理需求和不良情緒,并及時幫助患者解決問題,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樹立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同時可組織團隊形式的心理輔導,提高患者的參與度,繼而提高其心態(tài)。(4)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護理員一對一建立患者的個人數據庫,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需求和個案管理工作需要編寫和制作子宮內膜異位癥健康教育手冊、海報、科普手冊、疾病診治相關知識、自我管理能力手冊、各類SOP 流程和護理常規(guī)等內容,并發(fā)放給患者,悉心與患者交流及培養(yǎng)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5)出院指導:護理員應囑咐即將出院的患者在家休息2 周左右,注意保持心情愉悅,可適當傾聽輕音樂及進行簡單的功能訓練,同時應吩咐患者多查閱相關資料或手冊,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以提高治療效果。
(1)月經情況及護理前后的心理情況:通過電話或門診復診了解患者的月經恢復情況,并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6],兩者均采用正向或反向4 級評分法,累計20 個條目得出粗分,總粗分乘以1.25 得標準分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明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2)受孕成功率:隨訪1 年后,通過電話或門診復診了解患者護理6、12 個月的受孕情況。(3)自我管理能力[7]:設計問卷包括:日常生活管理、疾病知識管理、癥狀管理、治療依從性管理、情緒認知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急救管理等7 個維度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采用5 級評分法進行評定,總分為35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4)并發(fā)癥:術后出血、膀胱損傷、皮下氣腫、瘀斑、切口感染。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 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對各組時間差異的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的SAS、SDS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實驗組護理后月經恢復時間、SAS、SDS 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月經情況及護理前后的心理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月經情況及護理前后的心理情況比較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 <0.05
組別 n 月經恢復時間(d)SAS(分) SDS(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60 59.21±5.21 36.21±3.23 20.12±2.47* 36.33±3.25 21.23±2.56*常規(guī)組 60 75.68±7.33 36.31±3.42 29.23±3.55* 36.28±3.24 30.17±3.05*t -14.186 -0.165 -16.317 0.084 -17.391 P <0.001 0.869 <0.001 0.933 <0.001
表2 兩組不同節(jié)點的受孕成功率和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
表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n(%)]
兩組護理前受孕成功率和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隨訪1 年后,實驗組護理6、12 個月的受孕成功率和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實驗組護理后的并發(fā)癥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生長于子宮腔以外而形成的女性常見婦科疾病,其發(fā)病率為10%~15%,其中約一半的患者合并不孕,是繼輸卵管因素、排卵障礙導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目前,手術聯(lián)合藥物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手術難度大,加之術后創(chuàng)傷嚴重,對患者的身心帶來一定傷害,且具有一定的復發(fā)性,故術后常需護理以提高患者的術后康復[8-9]。
研究[10-11]顯示,個案管理模式是一種較為新穎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以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醫(yī)療團隊,通過評估患者病情、制定個案護理計劃、實施計劃、協(xié)調解決護理過程中各種問題,繼而為患者提供全程化、個體化的專業(yè)醫(yī)療護理服務,能夠有效糾正患者的錯誤認識,促進其身心康復。
本研究通過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及個案管理模式護理,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護理后月經恢復時間、SAS、SDS 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而孫芳曉[12]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個案管理模式能夠改善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表明個案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經及不良情緒。這可能是所有護理員均通過專業(yè)培訓并指導術后患者正確用藥、飲食及活動,繼而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輔導,能夠讓患者清晰的認識疾病及治療后遇到的問題,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和解決疑惑,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繼而使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更好的發(fā)揮藥物作用,改善患者的月經及心理狀態(tài)[13]。
本研究隨訪1 年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組護理6、12 個月的受孕成功率和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而李彩宏等[14]的研究結果提示該護理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本研究進一步證明基于個案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受孕率及自我管理能力。這可能該護理模式改善了患者的月經情況,從而有利于子宮的正?;顒?,并且患者的積極樂光向上的心態(tài)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術后恢復,繼而提高其受孕率。同時該護理模式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建立個人數據庫,并形成手冊、電子檔等資料發(fā)放給患者,使患者明確、熟知整個護理流程,繼而使患者獨處時知曉接下來的操作過程,最終從理論到實踐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實驗組護理后的并發(fā)癥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表明個案管理模式能夠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這可能是該護理模式不僅改善了患者月經及心理狀態(tài),并且護理員叮囑患者術后用藥、注意事項及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繼而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
綜上所述,常規(guī)護理及個案管理模式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患者的月經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受孕成功率,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