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鋒
摘要:英語文學作品內涵豐富,其是歐美文化的深厚積淀,是屬于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而在作品中,典故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表現方式,其能夠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精髓,是民族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文學方式不可或缺的精髓。雖然英語文學典故沒有漢語文學典故傳播廣泛,但在國際化進程中,英語文學典故發(fā)揮著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隨著文化融合趨勢的進一步增強,英語文學典故不僅對西方國家的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開始推動非英語文學作品的進步,這就需要不斷提升典故研究水平,基于文化學視域下提升英語文學作品的翻譯技巧。
關鍵詞:英語文學作品;典故翻譯;翻譯技巧
1、提升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的翻譯質量的必要性
1.1 英文文學作品典故翻譯更考驗譯者功底
對于一個中國譯者的角度來說,中譯英還相對簡單,因為譯者自身基于對中文典故的內涵深刻理解,在翻譯的時候只要翻譯到位,則不會出現明顯地詞不達意問題,而在英文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中,此問題則比較突出,基于譯者本身的閱讀面較窄、知識面的積累不夠深刻等客觀問題,導致在翻譯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翻譯只存在于一方的文化淵源但不存在與目標語言的典故翻譯問題,導致文學作品的翻譯受阻,這樣在很多特定的環(huán)境下的典故翻譯就需要嚴謹的英文語境中的典故的識別,并基于翻譯作品的技巧表達積累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翻譯能力。
1.2 有效實現文化交流和價值觀互通
中英文作品互譯在文化交流和價值觀弘揚上有著突出的作用,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西方文化也有其精神積淀和價值觀弘揚內涵,而譯者起到的就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動溝通的作用,合理恰當的文學翻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價值觀的互相交融,發(fā)現不同文化中蘊含著的精神文化價值理念。
2、影響英語文學作品典故翻譯的因素
中西方文化本身就有顯著的差異性,而如果不能直接面對這些差異,并做好文化交融,在實際的作品翻譯中,尊重不同國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風俗,并展現文化背景的多異化,才能做到有效翻譯,但是往往很多譯者不能做到此標準,而是通過中國和西方典故中相關聯(lián)的典故進行“捆綁式”翻譯,那么就會影響翻譯的質量,譯者的自身素質是關鍵的因素,還有一些翻譯技巧的掌握,都會影響文學作品中典故翻譯的準確性。同時,在實際的典故翻譯中,面對的讀者群體文化程度和教育程度也有很大的關系,如在進行幼兒讀物的翻譯的時候,更需要譯者以一種生動的語言表達和語言描述讓文章增色,但如果是一些比較嚴肅的文本翻譯等,就需要忠實原文,避免譯者的自由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
3、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的翻譯技巧探究
掌握了多樣的翻譯技巧,并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典故的理解差異,合理翻譯英語文學作品,并進行高效優(yōu)質的翻譯工作,以提升綜合翻譯能力為本,提升典故翻譯質量,一般情況下這幾種翻譯技巧比較常見,本文將通過舉例說明的形式,重點對此進行分析與研究。
3.1 直譯法翻譯
直譯法就是按照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的原意進行翻譯,以保留原汁原味的典故內涵為基礎,實現西方文化的特色化表達,直譯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典故翻譯方法,也比較適用于已經耳熟能詳的典故翻譯,沒有過多的解釋也能令人領會貫通。例如,“crying crocodile tears”就能用直譯法來翻譯,對于“鱷魚的眼淚”最早出現在《約翰.曼德維爾爵士的航海旅行》中,后來用在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Each drop she falls would prove a crocodile. Out of my sight!正因為大文豪的引用,讓這個詞語解釋已經被很多人有著深刻的認識,這就導致其可以采取直譯法翻譯。
3.2 意譯法翻譯
如果在典故翻譯的時候,出現一些不能用常規(guī)的翻譯方法解決的典故翻譯,使用意譯法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該方法還能令翻譯的內容更加生動優(yōu)美,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加貼合作者自身的文學風采。意譯法是一種貼合中國讀者閱讀習慣的翻譯方法,但是在實際的典故翻譯過程中,應當以直譯翻譯為主,并以意譯法翻譯為輔。例如:“Peter!What you've done before is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如果用直譯法翻譯就會變成:彼得,你這樣做簡直就是把煤搬到紐卡索,這樣顯然不通順也不合乎常理,而在文學作品中,這樣的現象也非常常見,通過對紐卡索延伸——作為英國的產煤區(qū),把煤運到產煤區(qū),就是多此一舉,即“It's a waste of time for you to do so.”如此一來,能加深讀者對文章的理解,也不會顯得譯文過于繞口難懂。
3.3 直譯加注法翻譯
直譯加注法翻譯是一種基于直譯法產生的,將文章原意保持不變,但是將譯文中存在理解偏差或翻譯差距的地方進行有效注釋,其內涵就是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保留文學作品的原汁原味,讓中文譯文更加貼合原文的意思,該翻譯方法在英語文學作品中翻譯較為常見,如:Pandora's box。Pandora's box無論用直譯法還是意譯法都不能表現出其真實的含義,直接翻譯其為“潘多拉的盒子”,而在希臘神話中,Pandora的意思是“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而這樣就可以采用譯文加注的形式,對典故進行注釋,降低讀者的閱讀難度,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在遇到這樣比較特殊的情況需要靈活分析。再如一些中譯英作品中,“東施效顰”翻譯成“Dongshi imitates Xishi”,這樣就顯得不倫不類,因此需要采用直譯加注釋的方式,對典故內涵進行解讀。
3.4 意譯加注法翻譯
意譯加注法翻譯是基于對英文典故的解讀,并以一種中文讀者方便理解的形式翻譯出來,最大程度上降低閱讀難度,意譯加注法在尊重原文含義的基礎上,保留了文章的格調,但是這需要譯者自身具有不錯的文學功底,并能對西方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文化典故了然于胸,這樣才能達到不錯的翻譯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參照“Cinderella”,現在Cinderella延伸含義為“灰姑娘”,但是在這個故事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其只是一個人名“仙度瑞拉”,這樣就不能突出故事的形象刻畫效果,而采用“灰姑娘”一詞進行替代,就能最大程度上突出故事情節(jié)。而現在“Cinderella of the family”被意為“一時間不被賞識的人”,就能令作品翻譯的表達效果更加出眾。
3.5 釋義法翻譯
釋義翻譯就是在以上情況均用過以后,但是難以表現出作品內涵的時候使用的翻譯方法,其主要形式就是對典故進行簡單地闡述,并用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釋義內容已經將文學作品中的風味色彩遺失殆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直白明了,只是一個充當解釋作品內涵的意思。如:“東施效顰”,就可以用釋義法翻譯:Blindly copying others and making oneself look foolish.這樣一來能更照顧讀者的思維方式,降低理解難度,同時這種模式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文化的折損。
參考文獻:
[1] ?孔祥燕.試論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的翻譯技巧[J].輕紡工業(yè)與技術,2020,49(02):28-29.
[2] ?劉睿軒.試論英語文學作品中典故的翻譯技巧[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8):164-165.
[3] ?趙菊菊.文化學視闕下英語文學作品的翻譯技巧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7(08):197.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