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中后期福建訴訟處理的困境及其成因

        2020-06-10 12:54:22肖麗紅
        閩臺文化研究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積案咸豐官吏

        肖麗紅

        (廈門理工學院,福建 廈門,361024)

        清代福建省積案嚴重,地方官在治閩政書、地方志、判牘等資料中都留下不少理訟感慨。與地方志、判牘等資料不同的是,治閩政書在感嘆“南方風俗虛囂,士民逞刁健訟”[1]之余,還側(cè)重從自己的治理經(jīng)驗出發(fā),思考基層財政、制度等缺陷如何影響閩訟處理,這種思考常常以“窮而求卸”“病而求卸”等等“官累求卸”的抱怨文字出現(xiàn)在治閩政書中。特別是清代中后期,地方動亂頻繁,加劇閩地基層治理難度,各類“官累求卸”文字更為頻繁可見。如記錄了咸同年間程榮春等官吏治閩經(jīng)歷的《桐軒案牘》,40 余封的為政公文中,涉及“官累求卸”的多達12 件[2];記錄咸豐年間徐宗幹治臺經(jīng)歷的《斯未信齋文編》亦充滿“州縣難為無米之炊”的抱怨。初遇此類“官累”文字描述,頗覺矯情,以為“官累求卸”或“因病求卸”只是官吏的牢騷之語,或者官吏以退為進的官場周旋技巧。但有清一代,清廷對官吏的任期考核及告病請辭都有嚴格的制度規(guī)定。如果官吏詐病,罰俸、降職將緊隨而來。所以,清代閩吏文獻中留下的大量的“傷身”“患病”“請辭”言論應該不是不痛不癢的抱怨之舉,而是以卸任為目標的請求,其背后折射了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地方官吏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與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財政、官僚體制運作等困境,此州縣運作困境又直接影響閩訟處理,結(jié)果清代中后期福建省積案繁多始終難以緩解。以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官吏抱怨的史料為中心,可為閩省積案難除找到另一分析視角[3]。

        一、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基層財政困境影響閩訟處理

        (一)“窮而求卸”折射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基層政府的財政困境

        “窮而求卸”是清代閩吏文集最常見的“官累求卸”理由之一。以《桐軒案牘》為例,12 篇求卸文字中,7 篇明白表達作者為地方政務陷入“剜肉補瘡”的財政困境,無奈只能求卸任。

        如咸豐七年(1857)馬巷廳署令程榮春稱,地方官不是任勞任怨就能讓地方治理萬世太平,若沒有一定的經(jīng)費支持地方辦公,許多地方政務無法開展。因為清代官員俸祿相對較低,平日里地方辦公“公則有兵勇之費、器械之費、攤捐之費,私則有修脯之需、應酬之需、食用之需”,支出款項居多,結(jié)果“計廳缺進項僅有應領(lǐng)捕費銀二千兩,而所出則不下萬余金”。無奈之下,程榮春自己出資支持地方行政事務,但有限的官員俸祿又讓他倍感壓力巨大,稱若短期在任,“或可竭蟨支持,為剜肉補瘡之舉”,但若長期在任,必定不堪其擾。果然,在馬巷廳任上二十一個月后,程榮春“告貸無門”,稱“一切公私費用竭蹶不遑,無米難炊,雖欲聚精會神,為地方興利除弊,力圖整頓,而費無所出,束手焦心,因而中止”[4],“公私交困,心力難支”[5],只能請求卸任。咸豐十年(1860)龍溪縣令程錫疇也發(fā)表過類似的擔憂。在龍溪縣任職一年期間,他為了募勇防剿太平軍,“共墊軍需四萬五千余兩”,現(xiàn)在“無從報銷”,結(jié)果“一介微員,何堪負此重累”[6],因此希望求卸。程錫疇調(diào)離龍溪縣后,咸豐十一年(1861)十二月龍溪代理縣令上臺,同樣要籌措兵餉,“辦團練以資捍衛(wèi),聯(lián)保甲以固疆圍,轣轆奔馳,不敢稍涉松懈,及經(jīng)費無出,無不羅掘為之”,好不容易將動亂稍微平息,但“地方未靖,民多觀望,催征不前”,州縣無米之炊現(xiàn)象還是沒有改變,因此感嘆自己自上任以來,“儉以律己,勤以奉公”,“惟辦公之費入不敷出,挪墊之款累益加贈,竭蹶情形,委難展布”[7],于是求卸。

        還比如同治三年(1864)同安縣代理縣令[8]于四月十二日上任后,十二月初七日即請求卸任,理由是同安縣經(jīng)費短缺,為了催糧及平息抗糧,他“調(diào)兵募勇籌辦,防堵接應兵差”[9],卻又面臨兵餉無從籌措、兵勇因口糧積欠不愿履職等問題,不堪重負,只能求卸。咸豐末年晉江縣令也稱,自其上任以來,“承辦來往兵差、接遞軍餉,及墊給防海兵勇口糧銀數(shù),已逾四萬,疊次稟請經(jīng)費,從無分毫給發(fā)”。所以每遇催科撫字,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官欲從嚴懲辦,每苦經(jīng)費乏資,猶虞急則生變,釀成巨釁,反蹈辦理不善之愆”[10],于是官累求卸。

        除《桐軒案牘》外,其他閩吏文集也普遍存在“州縣難為無米之炊”抱怨。特別是臺地官吏“無漕余也,無陋規(guī)也,地方紳商無通融借貸也,止有正供之羨”[11],且“孤懸海外”讓其財政協(xié)濟較為困難,臺府官吏對經(jīng)費充足程度尤為敏感??滴跄觊g臺灣府諸羅縣首任知縣季麒光稱,其上任以來,“殫心察核,茫無措乎,正苦無征者,斷難無米為炊”[12]。咸豐年間徐宗幹治臺期間,也是不斷感嘆臺灣辦公經(jīng)費不足,他說,“以乾一身言之,臺地每年養(yǎng)廉止一千六百兩,而職兼臬司學政讞員薪水幕友修脯,在在需資,加以船工例價不敷,兼捐養(yǎng)精兵各款,全恃各屬舊例,致送公費應用,其實即陋規(guī)也,因不敢踵而加增,有無亦悉聽其便,僅僅敷衍辦公”[13]。因此徐宗乾不停表達“臺灣窮而難治”,如“臺地孤懸海外,為最難治亦最易治,財用足則易,不足則難,無財可理,則無人可用”[14]、“各省吏治之壞,至閩而極。閩中吏治之壞,至臺灣而極。然猶是民也,猶是官也,豈真無可治之民,無可用之官,而卒至束手無策者,一言以蔽之,曰窮而已矣”[15],等等。財政壓力讓臺吏地方政務處理過程中,掣肘諸多,于是不斷求卸。

        形式各異的“窮而求卸”抱怨,折射了清代中后期地方存留比率越來越低的大背景下,為了防剿太平天國等地方動亂,福建省各州縣普遍面臨的財政困境。地方財政困境不僅影響地方訴訟處理效率,也直接影響閩省官民的訴訟行為與法律態(tài)度,加劇閩訟難理。

        (二)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基層財政困境影響閩訟處理效率與發(fā)生頻率

        首先,閩吏因為州縣財政困境而“怠訟”。

        訟案的辦理在在需費,以命盜案件為例,從求證到捕犯、解犯到行刑,都需要一定經(jīng)費支撐。如“求證”階段,地方官吏除了下鄉(xiāng)實地勘驗外,還得找“線人”花錢買線索,結(jié)果“飭令重出賞格花紅,購線緝拏,動輒數(shù)百兩”[16]。確定嫌疑人后,地方官著手“捕犯”“兵勇之費”隨之而來。程榮春任職馬巷廳時即害怕下鄉(xiāng)捕犯,因為馬巷“一清如洗”“所恃者僅一緝捕經(jīng)費,而錢糧之領(lǐng)抵在是,捕勇之費用在是,本署捐款以及一切支應無不在于是”[17]。捕犯后,官吏需支付囚犯關(guān)、押過程中的各項開支,清代漳州府南靖縣對此曾做過詳細記錄,稱:“命盜犯每日每名口糧錢三十文。在府候?qū)徱粋€月,口糧錢共九百文,交差按日散給。在省候?qū)弮蓚€月,共口糧錢一千八百文;包封、繳驗、用印、花司、書冊費銀六錢正包封。系經(jīng)承出自出命犯在木籠一乘抬二名,每名每日夫價錢一百二十文”[18]。到了“行刑”環(huán)節(jié),經(jīng)費開支同樣少不了。清代南靖縣記載,行刑時,“正劊手,每名賞銀二元,一名。副劊手,每名賞銀二元,一名。綁手,每名賞銀一中元,一名。掌號賞銀一中元,一名。炮手賞銀二錢。府差賚文賞銀四元”[19]??梢姡瑲v經(jīng)求證到捕犯、解犯到行刑,訟案處理需耗費不少辦公經(jīng)費。咸豐年間給事中陳壇曾對州縣審理命盜案件的開支做過統(tǒng)計,稱“州縣審理命盜及一切雜案,自獲犯擬罪后,徒流以上,皆須招解府省,往返囚籠扛夫之費,長解差役飯食之費,省監(jiān)囚糧之費,貼監(jiān)差役、雇送差役飯食之費,半年不轉(zhuǎn),則一犯有數(shù)犯之費。再次審駁,則一案有數(shù)案之費。故州縣每辦一案,多則需四五百金,少亦一二百金。若逆?zhèn)愔匕?,親身解省,則需七八百金。以州縣廉俸計之,每年所入,不敷辦五六案之費矣”[20]。結(jié)果,面臨財政困境的地方政府往往礙于經(jīng)費,理訟效率低下,晚清曾于廣東任知縣的褚瑛就曾建議各省州縣官,“斷不可以經(jīng)費無出,苦訴艱難,一味吝惜,推延不辦,恐遷延日久必致別生事端,難以收手”[21]。

        地方財政困境不僅影響官吏的理訟效率,還影響官吏的理訟態(tài)度。如地方治理頗有政績的徐宗干稱自己治理臺灣時,秉承的是“得忍且忍,姑求無事,為福茍安”原則。因為在地方財政壓力之下,如果官吏要認真理訟,又“不肯令民間受累”[22],結(jié)果只能自己賠錢,否則“緝捕之不可惜費,繩以詞訟之不可累民,無非托之空言耳”[23]。甚至有些官吏極力勸說百姓改變訴訟類型,“命案則欲百姓私和,而盜案則欲百姓改竊,于逆?zhèn)愔匕敢嗷蚋抑弥粏枴盵24],希望將命盜案件改為州縣自理的戶婚田土類型,減少拘犯、押解過程中的經(jīng)費開支。這些做法往往會導致錯過理訟的最佳時期,結(jié)果積案繁多。徐宗幹即稱,州縣捕盜時“一由于不耐煩,一由于惜費”,導致捕務廢弛[25]。即便捕盜在案,亦“慮招解之費,駁發(fā)之煩,一聞重辦,先犯人而生畏矣”[26]。站在地方財政制度困境前,這些做法或許有值得同情之理,但對地方政務處理卻無裨益。

        可見,地方財政困境不僅影響了地方訴訟處理效率,也直接改變閩吏理訟態(tài)度,官吏怠訟普遍,地方積案自然難除。

        其次,民眾因為州縣財政困境而“健訟”。

        清代中后期,州縣財政困境影響閩吏理訟行為已是公開事實,《福建省例》即公開批判官吏嗇于解費而怠訟,曰“乃閩省各屬疲玩成風,遇有緝獲案犯,或怠于審辦,或吝惜解費,往往久逾例限,延不審解”[27]。特別是駁回之案,更“吝惜解費,匿報居多,歷來駁回之案,鮮有審解”[28]。與此同時,民眾卻鉆制度之空,利用州縣財政困境而“健訟”。舉數(shù)例說明。

        其一,遇到命盜案件,不少閩民選擇逃亡出海,規(guī)避處罰。咸豐末年程榮春署官馬巷廳時稱,馬巷廳多“聚族而居”,好械斗與誣富,且“瀕臨大?!?,一旦合族犯案,地方官親赴擒拿,“則丁壯航海,女稚應門”,合族配合利用海濱地理位置,幫助人犯逃竄。一旦官府要認真追究此事,必定得派出“營兵弁水陸”進行團捕,結(jié)果不僅耗費軍費,加劇州縣財政緊張,且結(jié)果并不是很理想,因為“該鄉(xiāng)民人在各營入伍者,實繁有徒,而仕之偏裨者有人。該匪徒非其宗族,即其姻婭。大義滅親,古今有幾?”[29]最后一句“大義滅親,古今有幾”表達了地方官的無奈。徐宗幹治臺期間,也是不斷感嘆福建省訟案難理,因為人犯經(jīng)常逃竄出海,抗不到案十分嚴重[30],如果官吏要出洋捕盜,捕費與押解之費又無從籌措,財政壓力下,只能放任不管,而奸徒又“明白官之無可如何,于是律例煌煌皆成虛設(shè),各屬又恃有重洋,事事得亦推托”[31]。結(jié)果,逃匿海外的案件往往成為衙門束之高閣的積案。

        其二,“誣富”始終無法根絕。清代福建省“誣富”案件十分典型,一旦出現(xiàn)械斗、圖賴等案件,“窮民挾仇詐訛,砌詞上控,希圖拖累富民”[32]。面對誣富,閩吏常常十分矛盾,畢竟地方財政危機下,富戶乃“地方元氣”,徐宗幹就于不同場合表達了“聯(lián)富治理”的重要性。他說“臺民則無業(yè)者十之七,皆仰食于富民,富民貧,貧民益貧,而官亦因之而貧”[33],所以遇有剿匪事件,總向富戶求捐;遇有無業(yè)游民作亂,也是勸諭臺灣富戶出錢將無業(yè)游民招為“社丁”,以避免他們因為“無業(yè)忍饑”,“怨而通賊”[34]。但面對民眾的“誣富”行為,官吏卻沒法“保富”,而是不斷勸說富戶“破財消災”。徐宗乾說,民眾因為窮而流亡海外,“無恒業(yè)”,也“無身家可戀”,窮至極點時,不會“坐守饑斃”,而是“鋌而走險”,于是地方戶婚田土糾紛、命盜案件不斷。一旦出現(xiàn)民命,百姓也是“不求償命,但求得錢”,因為“窮到無可奈何,只好要錢不要命”。而官以“宦于海外”,“舍性命而來,無從虧挪告貸,只可茍且姑安”。所以面對民眾的“求財不求命”做法,地方官只能默許,“以錢了事”,希望富戶能破財為地方消災。這種“委屈”富戶的做法,實在是州縣財政困境時的無奈之舉,徐宗幹即說,“是官以窮而不能馭劾之,不能自新舉之,亦復如舊,此為官之難也”[35]。徐宗干的這一治理思路在清代福建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熟悉了官吏這一理政思路后,清代福建省“誣富”案件始終無法根絕。

        可見,州縣財政困境不僅影響地方訴訟處理效率,也直接影響閩省官民的訴訟行為與法律態(tài)度,加劇閩訟難理。當州縣財政困境已成為清代中后期地方社會治理面臨的共同難題,而國家又無法從制度規(guī)定上真正保障地方“存留”的財政來源,地方官吏面對財政緊張,政務又日益增多,自然感覺官累,希望求卸。

        二、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官僚體制運作困境影響閩訟處理

        (一)“病而求卸”加劇清代中后期閩吏調(diào)任頻繁

        繁忙的政務加上巨大的工作壓力,不少閩吏不堪重負病倒了,“病而求卸”成了閩吏政書的另一特色。如咸豐末年福寧鎮(zhèn)的鐘室山稱其自上任以來,經(jīng)?!把惭缶兘松舷掠螘耍脷v風霜,染成咳疾之癥,現(xiàn)在年逾六旬,氣血兩虧,操勞過甚,即形氣喘”。幾個月前已經(jīng)“奉賞假回郡醫(yī)治”,但覺得巡洋緊要,病好了點就又前往三沙督緝。無奈身體還是不堪重負,如今“晚間批閱公牘,霎時頭暈眼花,躺倒在地,不省人事,經(jīng)家人扶起移時始醒,即赴郡延醫(yī)來沙診視,據(jù)醫(yī)者云勞心過度,塍理不密,內(nèi)虧外感,營結(jié)而成,非靜心調(diào)養(yǎng),難冀速痊”[36],于是再次求卸。

        咸豐十一年(1861)順昌縣令顏壽芝的求卸文字對其病體的描述更為精彩。其稱自上任之后,他“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怠荒”,在“精神已憊而難支”情況下,又“于城內(nèi)徒步巡查,徹夜不息,披星沐月,蒙露凌風”,結(jié)果“忽于本月十五日飲食不進,寒熱間異”。為此,他一邊工作一邊調(diào)理,無奈病情繼續(xù)加重,“氣逆上沖,腹痛下痢,頭目暈眩,手足麻痹”。為此,他多次請醫(yī)生診視,最終明白“病雖發(fā)于感冒,原實由于虛勞陰陽兩損,內(nèi)外俱傷,度其形勢,急切難痊”。無奈順昌太偏僻,“醫(yī)藥絕少精良”,所以希望上憲能夠準其卸任,回省醫(yī)治,否則“彌留既久,生氣莫回”[37]。在顏令精密言辭下,這封求卸稟文很快有了結(jié)果,同治元年(1862)順昌縣已易新令。經(jīng)過一段時間調(diào)理,顏壽芝身體也大有改善,于同治五年(1866)出任江西于都縣令,成為一代賢令。

        有清一代,清廷對官吏的告病請辭有嚴格的制度規(guī)定。如康熙九年(1670)議準,“總督患病,巡撫驗明具題;巡撫患病,總督驗明具題;如無總督之省,巡撫自行具奏”。若“告病官員托故詐病者,發(fā)覺之日,令本官赴部驗看,如無疾病,將本官革職,驗看官、保結(jié)官各降一級調(diào)用,代題督撫罰俸一年”“官員身無大病,托故回籍者,革職”[38],等等。所以上文提及的鐘室山、顏壽芝請病后,上憲還是認真驗證了其病情,如程榮春就稟請上憲,鐘室山已“力不能勝任”御敵之事[39],希望上憲能夠準其卸任。所以,閩吏文集中多數(shù)的“傷身”“患病”“請辭”言論并非不痛不癢的抱怨之舉,而是以卸任為目標的請求。其小心翼翼的言辭,折射了清代閩吏身體難堪繁忙的政務及沉重的工作壓力,彰顯清代閩吏的生存狀態(tài)。

        為了進一步探究清代福建省官吏的生存狀態(tài),我們整理了清代福建巡撫的仕途考評及身體健康情況[40],希望通過對清代福建巡撫的考核結(jié)果的量化分析,從另一個視角看看其“治閩傷身”“因病求卸”是否具有普遍性。

        表1: 清代福建巡撫任職情況表

        清代于順治四年(1647)開始設(shè)置福建巡撫,光緒十一年(1885)改設(shè)臺灣巡撫,福建巡撫由總督兼理。據(jù)筆者統(tǒng)計,238 年間共設(shè)置了105 名巡撫[41]。表格的分析可見,這105 名巡撫任職結(jié)局各異,其中“因病免職”共有12 名,占總巡撫比率11.4%,其中增福、吳贊成上任未滿一年,宜永貴、董國興、楊魁上任才滿一年。105 名福建巡撫中,“卒于任”共有9 名,占總巡撫比率8.6%,其中朱綱、莊有恭、葉世倬上任不到一年。除了上述9 位“卒于任”的閩吏,另有5 位福建巡撫離任后不久死亡,如吳士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被革職,二十七年卒;鄂寧于乾隆三十四年被革職,不久卒;楊魁于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因病被免職,六月卒;李因培于乾隆五十五年被貶官,不久病死;呂佺孫于咸豐七年(1857)以病乞歸,不久卒。也就是說,清代105 名福建巡撫中,于巡撫任上因病被免職、或卒于任、或離任不久死亡的巡撫人數(shù)達到24 人,占巡撫總數(shù)的22.9%。所占比率之高,十分出乎我們意料。此外,表格還顯示,福建巡撫任上被提拔的有10 名,占總?cè)藬?shù)比率9.6%;被革、免(除去因病被免、丁憂被免)、休、降的官員有25 人,占總?cè)藬?shù)比率23.8%;平級調(diào)動的有31 人,占總?cè)藬?shù)比率29.5%。雖然表格統(tǒng)計的是清代福建巡撫的仕途情況,但結(jié)合前文列及的閩吏的各種“治閩傷身”“因病求卸”言論,我們可以感知以上反映的巡撫的生存狀態(tài)于清代福建官吏群體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頻繁的“因病求卸”反映了官吏“視治閩為畏途”,結(jié)果閩吏調(diào)任頻繁。如咸豐末年晉江縣令稱自咸豐三年(1853)動亂以來,晉江縣“民情愈壞,則施治愈難;用度日巨,而設(shè)籌愈困”,來此地任職的官吏“無不棘然憂心,坎窩莫提,是以視茲缺為畏途,捧委書而膽落”,晉江縣也因此“十余年來,先后易七八令,均至一蹶莫振,無不因此受累、因此掛誤,卒之無可伸訴,而極濟無由”[42]。還比如同安縣于咸豐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年、同治五、六、七、八、九年是年易一令[43]。漳州府于咸豐八、十、十一年每年更換一名知府,同治十一年更是一年內(nèi)更換三名知府[44];龍溪縣于咸豐二、六、七、八、九年及同治二、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年年易一令,咸豐三、十年,同治三年更是一年易兩令[45];順昌縣于咸豐八年一年易三令,咸豐十一年及同治七年、九年、十一年都是一年易兩令[46],等等。“易令頻繁”給地方政務處理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嘉慶二年(1797)福建布政使汪志伊即認為知縣任期的長短對一地的影響甚大,任期長則有利于知縣熟悉民情、推行政務,所以上請“郡守縣令當久于其任,以歷俸三年始,準調(diào)繁,宜其吏習民安,以收績效”[47]。但在地方財政壓力及繁忙的政務生活中,福建省各級官吏還是不斷求卸,且求卸心理還頗為急迫。如同治三年(1864)四月同安縣代理知縣[48]上任后,十二月即求卸,上憲因此調(diào)安溪縣魏令接任。結(jié)果過了好些天,魏令始終未上任,代理縣令著急了,稱“卑職瓜期可待,聊解愁懷,乃盼望多日,未見履新,就近函催,亦未大幅,深恐挨延,轉(zhuǎn)悵疑慮”。無奈之下,只能再請求上憲幫忙催促。這種舊官想快點離開福建省,新官又延不到任的場景,確實讓我們感嘆“閩吏難求”。

        (二)清代中后期閩吏調(diào)任頻繁影響官民的訴訟行為與法律態(tài)度

        “閩吏難求”與“閩吏調(diào)任頻繁”直接影響閩訟處理。

        首先,影響官吏理訟心態(tài)。

        如前文研究所稱,官吏理訟在在需費,在“州縣難為無米之炊”的大背景下,不少閩吏不是盡最大努力解決積案,而是以無事為茍安,不敢有所作為。加上頻繁的官吏調(diào)任,讓閩吏認為“為時未久官又換,管汝仇讎結(jié)不斷,管汝百姓咨且怨”[49],結(jié)果“非止一官一任,依樣葫蘆,據(jù)詳率轉(zhuǎn),并不核實抽查,亦未從嚴參辦,以致各屬無所顧忌,相率怠玩”[50]。面對地方官吏的怠玩,清廷本應立即降職官吏,但頻繁的官吏調(diào)動又不利于糾紛的處理。徐宗干治理臺灣期間,不斷感嘆兩任交卸之時,最容易形成積案,稱吏治“一有更動”,舊案“又將高擱”[51]。因為面對前任留下的積案,后任官吏往往因為考成、經(jīng)費等問題,以“事非己任”[52]而不愿處理。徐宗干曾經(jīng)批判臺吏解犯往往遲至四五年以上。遲滯的原因并非只是因為“風汛阻滯”,還有“歷任積壓,解費未交,交代未結(jié),年復一年,陳陳相因”。但面對州縣普遍存在的無米之炊困局,徐宗干也客觀地說,“如費用浩繁,果系前任無從著追者,將來或設(shè)法議攤交冊可以列抵。如無從設(shè)措,先由道署代墊,亦無不可”[53],希望各府縣能夠盡早解犯,盡量清理積案,但其實踐效果并不理想。

        且官吏調(diào)動頻繁,容易導致缺官嚴重。如順治二十年(1655)朱克簡巡按福建省時,焦心不少官吏不愿赴閩上任,結(jié)果“晨星落落,或一人而兼數(shù)事,或數(shù)百里而共一官”[54]??滴跷迨辏?713),閩浙總督、福建巡撫不顧臺廈道官員“三年一任”的規(guī)定,以“臺灣系海外要地,道員尤屬僚表率,遴選恒難其人”[55]為由,請旨讓陳瑸再任三年。嘉慶二年(1797)汪志伊巡撫福建時,稱漳泉二府所屬各縣,素稱難治,如果知縣頻繁調(diào)動,“不得久于其任,整飭難而化導尤難”[56]。到了咸同年間,程榮春署事福寧府時,也憂心“閩省向例自守牧至州縣以下缺分實授者少,而署事代理者多”[57],導致地方政務廢弛,因此希望上憲能夠委派官員,延長官吏任期,隨時稽查。且官吏處罰過于頻繁之后,可能導致官吏害怕處罰而不敢為實政,李之芳即稱“近年以來,外官參罰處分,日密一日,降級革職,動出意外,是以各官救過不暇,徒務虛文以為彌縫旦夕之計,不能為地方盡心愛民”[58]。所以,清代不少地方督撫總是建議官吏不應如此頻繁調(diào)任,因為“官不久于其任,雖敏才未有能裨于地方也”[59]。

        其次,影響民眾的訴訟態(tài)度。

        熟知閩吏調(diào)任頻繁,及對待前任積案的態(tài)度后,民眾的訴訟策略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如以抗不到案、逃亡出海等等方式拖延案件,制造積案,而頻繁的易令則加劇了積案難理程度,最終導致清代福建省積案繁多難以改變。

        “因病求卸”“易令頻繁”“閩吏難求”,體現(xiàn)了清代州縣官僚體制運作陷入困境。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地方動亂日益增多,地方治理壓力日益增大,但清廷體恤地方的舉措?yún)s并不明顯,官吏為政壓力日增,在影響其身體健康及仕途晉升概率的雙重擔憂下,閩吏理訟積極性與效率都受到影響,自然也加劇了閩省積案繁多。

        三、清代中后期閩吏的官場責任意識影響閩訟處理

        “窮而求卸”與“病而求卸”展示了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官吏的疲憊生活狀態(tài),體現(xiàn)了地方財政困境與官僚體制困境如何影響官民訴訟行為與法律態(tài)度,進而影響閩訟發(fā)生頻率與處理效率,最終加劇閩訟難理。清代中后期同樣面臨財政困境與治理危機的清廷已無力在地方財政與官僚體制方面做出有利地方的變革。要改變清代中后期福建省積案繁多現(xiàn)狀,還需治閩官吏發(fā)揮“主人公”意識,改變“視治閩為畏途”心理,增強治閩積極性。

        但我們在清代中后期的治閩政書中卻頻繁看到閩吏“視治閩為畏途”的心情描述,如不少閩吏稱福建省“僻處海疆”[60]、“地處邊圉”[61],臺灣府更是“孤懸海外”[62]的“新辟之疆”[63]。他們在感嘆“官累求卸”“危疆難理”的同時,多數(shù)地方官表達的是,想求卸,一去了之,卻始終缺乏思考如何開展地方變革,改變地方治理困境。如咸豐十一年(1861)寧化縣縣令任職三年后,苦惱地方頻遭動亂,經(jīng)費不足。但面對難題,他的做法就是告訴上憲,他太熟悉寧化縣了,熟悉到難以威懾、整頓民眾,只能求卸,讓新人來做,即“卑職抵任已歷三載,一切民間刁悍性情,俱已熟慣,實難整頓。莫若更易生手,使彼都人士耳目一新,或可治理起色”[64]。還比如同治三年同安縣代理縣令任職八個月后即求卸任,上憲因此調(diào)安溪縣魏縣令接任,結(jié)果魏縣令延不到任。同安縣代理縣令著急了,稱八個月期間,他“挖肉補瘡,伎倆殆盡”“現(xiàn)有交卸之信,不特更難設(shè)法,即各項公務亦呼應不靈,倘魏令延不赴任,眼見貽誤”[65]。字里行間表達的好像是對地方事務的擔憂,但通讀代理縣令求卸全文,卻又讓我們疑惑,官吏真正關(guān)心到底是仕途、身體,還是地方治理?因為文中的官吏并沒有身體不適,只是同安縣的財政困境限制其仕途發(fā)展,于是不停求卸。當接任官未如期上任時,他就著急了,以已交求卸信件,公務呼應不靈為由再次請求上憲督促新官速速接任。這個催促過程,我們并沒有看到其為地方財政危機努力尋求解決措施,而是焦慮地想快點離開同安任上。

        且有意思的是,求卸官吏往往以自身能力有限為由請求辭去難理州縣的官職,但也會適時表達自己希望能在“完善之區(qū)”繼續(xù)效忠朝廷。如上文提及的同安縣代理縣令因財政難題請求卸任時,不忘為自己謀求新差,稱“情緣晉省當差,或赴軍營候遣,則卑職有生之日,皆出自鴻慈之所施也”[66]。還比如咸豐末年龍溪縣令程錫疇稱自己“菲才”,恐難勝任“沖途累缺”的龍溪縣,但求卸的同時也懇請大人“逾恒栽植,待至歲底察看情形,或可量移一缺,否則調(diào)省當差,俾釋擔荷”[67]。還比如咸豐十一年寧化縣知縣以州縣難為無米之炊為由請求卸任時,也沒忘記表達自己的官場愿望,“卑職亦非敢奢望優(yōu)缺,不過冀求量移完善之區(qū),得以從容措施,不致貽累”[68]。此類言辭會讓讀者減少對求卸官吏的同情,反而多了一種“避重就輕”的官場惡習的反感。不過人非圣賢,我們也不能要求閩吏都要有這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心理,即便是賢吏,其不堪其擾,同樣可能求卸。如咸豐六年任職馬巷廳的程榮春深得百姓愛戴,咸豐七年離任馬巷廳時,馬巷廳百姓還為其設(shè)立德政碑,但程榮春于咸豐七年請求卸任馬巷廳時,同樣請求上憲能夠遴員接署,“以均苦樂,而節(jié)逸勞”[69]。但上述求卸文字的分析,確實讓我們看到清代中后期,福建省官吏治閩的“主人公”意識還是不夠。面對治閩的困難與風險,多數(shù)閩吏還是希望求卸規(guī)避,而不是立身其中,繼續(xù)探求各種解決困境的辦法。且最終閩吏不管是因為身體難堪重負求卸,還是能力難以勝任求卸,還是規(guī)避苦差而求卸,最終都導致地方社會易令頻繁,加劇“視治閩為畏途”與“閩吏難求”,影響了閩訟處理效率。

        綜合而言,清代中后期福建省積案繁多,除了閩吏政書一直批判的“閩人喜訟”原因外,清代州縣財政困境、官僚體制運作困境,及閩吏的官場責任意識不夠、清廷無力展開有效的財政與官僚體制改革均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注釋:

        [1](清)劉兆麒:《總制浙閩文檄》卷六,《再布告期條約》,清康熙十一年刻本。

        [2]陳支平的《從〈桐軒案牘〉看清末福建地方官員的求卸之風》(收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集》,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年版)一文曾以《桐軒案牘》中有關(guān)地方官請求卸任的公牘檔案,分析了清代后期福建社會動亂造成的民間管理秩序混亂、地方財政虧空嚴重等社會問題。

        [3]目前學界關(guān)于清代地方社會“積案繁多”的原因探討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從社會因素思考積案繁多,如侯欣一認為特殊的民風、人口增長的壓力、現(xiàn)行體制的弊端加劇南方社會訴訟繁多(《清代南方地區(qū)民間健訟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6 年第4 期);徐忠明、杜金認為負氣好斗的性格因素、土客沖突及訟師唆使是造成民眾好訟的三大因素,族黨幫和、誣告、謊告、人口問題加劇地方訴訟繁多(《清代訴訟風氣的實證分析與文化解釋》,《清華法學》2007 年第1 期);等等。其次是從經(jīng)濟視角思考積案繁多,如尤陳俊認為明清司法經(jīng)濟影響了官民訴訟態(tài)度,民眾常常訴諸法律但又沒有走完司法程序,官吏也將“健訟”視為彌補地方司法能力不足的“話語資源”。(《明清司法經(jīng)濟對民眾訴訟策略的影響》,《法學》2019 年第3 期;《清代簡約型司法體制下的“健訟”問題研究》,《法商研究》2012 年第2 期);等等。第三是關(guān)注到具體的區(qū)域社會環(huán)境對積案繁多的影響,如吳佩林等對清代四川南部縣訴訟情況的研究、鄭小春等對徽州訴訟情況的研究,汪毅夫等對清代閩臺訴訟情況的研究,等等。綜合而言,目前對清代地方社會“積案繁多”的研究視角較廣,但區(qū)域特性凸顯還是較為不足。除了四川巴縣、南部縣、徽州等地因為有豐富的檔案、文書等史料優(yōu)勢,區(qū)域研究成果較多,其他區(qū)域的社會環(huán)境如何影響該地訴訟風氣仍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如清代福建省的海疆邊陲特性如何影響該地官民訴訟行為與法律態(tài)度,加劇該地積訟難理,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理解清代訴訟文化,也能為清代福建區(qū)域社會史研究貢獻薄力。

        [4][29][69](清)程榮春:《桐軒案牘》,《署馬巷廳稟求卸事由》,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抄本。

        [5][17](清)程榮春:《桐軒案牘》,《署馬巷廳稟奏銷業(yè)已解賠累難支懇請遴員接署由》,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6][67](清)程榮春:《桐軒案牘》,《請將墊用軍需劃抵奏銷并附求交卸由》,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7](清)程榮春:《桐軒案牘》,《求交卸并飭新任到任由》,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抄本。

        [8]查民國《同安縣志》,咸同期間,冊籍丟失,同安縣令記載不全,無法確定此代理縣令身份。

        [9][66](清)程榮春:《桐軒案牘》,《求交卸墾飭補授赴任稟》,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抄本。

        [10][42][57](清)程榮春:《桐軒案牘》,《晉江縣稟苦累難支,請予卸篆委員接署由》,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11][33][62](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五《官牘》,《請籌議積儲》,清咸豐五年刻本。

        [12](清)季麒光:《東寧政事集》,《覆議二十四年餉稅文》,陳支平主編:《臺灣文獻匯刊》第4 輯第2 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年。

        [13][14][23](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六《官牘》,《請加增養(yǎng)廉議》,清咸豐五年刻本。

        [15][60][35](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四《官牘》,《答王素園同年書》,清咸豐五年刻本。

        [16][21](清)褚瑛:《州縣初仕小補》卷上,《毋惜賞費》,光緒十年森寶閣排印本。

        [18]南靖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清代官文范稿》,《犯人解審路程口糧夫價》,漳州:南靖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5年,第61 頁。

        [19]南靖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清代官文范稿》,《死刑犯正法事宜》,漳州:南靖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5 年,第81 頁。

        [20][24](清)陳壇:《請撥州縣罰俸銀兩為解案經(jīng)費疏》,盛康編:《皇朝經(jīng)世文續(xù)編》卷一百二《刑部五·治獄中》,光緒二十三年思刊樓刊本。

        [22](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五《官牘》,《致兆松厓廉訪書》,清咸豐五年刻本。

        [25](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六《官牘》,《寄嘉義丁令述安書》,清咸豐五年刻本。

        [26][30](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三《官牘》,《寄松龕方伯書二》,清咸豐五年刻本。

        [27][52]《福建省例》卷二十八《刑政例下》,《詳定命盜等案犯解費章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年。

        [28]《福建省例》卷二十八《刑政例下》,《各屬解省案件發(fā)審章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年。

        [31](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五《官牘》,《稟清理遞解人犯禁止浮費由》,清咸豐五年刻本。

        [32]《福建省例》卷二十八《刑政例下》,《計開清訟事宜八條》,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年。

        [34](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六《官牘》,《論各社家長》,清咸豐五年刻本。

        [36](清)程榮春:《桐軒案牘》,《病軀實難供職,乞準告假回籍調(diào)理,一面遴員接署鎮(zhèn)篆稟》,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37](清)程榮春:《桐軒案牘》,《稟請卸事養(yǎng)病》,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38]《大清會典則例》卷十四《吏部》。

        [39](清)程榮春:《桐軒案牘》,《稟鐘鎮(zhèn)病形》,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40]嚴格意義上說,此處應該整理清代福建省各地方知縣(知府)的任職情況,但如此細致的考察會面臨資料缺失、太過繁瑣等相關(guān)問題,所以本文只考察清代福建巡撫的任職情況。一則因為資料的完整性較有保障,二則福建巡撫直接經(jīng)理福建軍政事務,其遇到的治閩困境也是普通府縣官吏遇到的難題的集合,有一定代表意義。

        [41]其中鐘音、浦霖、韓克均等人兩次出任福建巡撫。

        [43]民國《同安縣志》卷十三《職官》,民國十八年排印本。

        [44][45]光緒《漳州府志》卷十二《秩官四》,光緒三年芝山書院刻本。

        [46]民國《順昌縣志》卷十五《職官》,據(jù)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影印。

        [47][56](清)汪志伊:《敬陳吏治三事疏》,賀長齡編:《皇朝經(jīng)世文編》卷十六《吏政二·吏論下》,光緒十七年上海廣百宋齊橋印。

        [48]因咸同期間,同安動亂,冊籍丟失,無法考察其真實姓名。

        [49]古豐州人撰:《泉俗刺激篇》,《懸案》,福建省圖書館藏抄本。

        [50]《福建省例》卷十三《戶口例》,《保甲通飭事件》,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年。

        [51](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四《官牘》,《致方伯書》,清咸豐五年刻本。

        [53](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卷五《官牘》,《與各廳縣書》,清咸豐五年刻本。

        [54][61](清)朱克簡:《按閩奏議》卷一《恭進請補缺員疏》,陳支平主編:《臺灣文獻匯刊》第2 輯第13 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年。

        [55](清)陳瑸:《陳清端公文稿》,道光六年泲上東署不負齋刻本。

        [58](清)李之芳:《請除無益條例疏》,賀長齡編:《皇朝經(jīng)世文編》卷十五《吏政一·吏論上》。

        [59](清)謝振定:《察吏八則》,賀長齡編:《皇朝經(jīng)世文編》卷二十《吏政六·大吏》。

        [63](清)季麒光:《東寧政事集》,《覆議留配船丁事文》,陳支平主編:《臺灣文獻匯刊》第4 輯第2 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年。

        [64][68](清)程榮春:《桐軒案牘》,《歷陳苦情稟求調(diào)劑》,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65](清)程榮春:《桐軒案牘》,《稟福州府新任延不到任請轉(zhuǎn)稟藩憲迅飭赴任》,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猜你喜歡
        積案咸豐官吏
        某鋼鐵企業(yè)化解信訪積案的工作機制
        山東冶金(2020年6期)2020-02-16 11:57:49
        聰明的官吏
        關(guān)于信訪積案攻堅行動的實踐與思考
        朝鮮質(zhì)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鄭雷卿案
        十里荷香賞荷歸來
        岷峨詩稿(2016年2期)2016-12-06 01:06:06
        咸豐妙解寫錯字
        故事會(2016年16期)2016-08-23 08:27:38
        古代官吏如何嚴以修身?
        公民與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0
        科學謀劃 精準扶貧——“咸豐路徑”的探索與實踐
        學習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1:40
        履職盡責鑄造咸豐“人社品牌”
        學習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6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推動信訪積案化解
        麻豆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东京热| 久久亚洲一级av一片| 亚洲av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熟女亚洲|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肥老熟女性强欲五十路| av国产传媒精品免费|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欧美人与禽交zozo| 亚洲精品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日本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女直播一区二区|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欧洲freexxxx性少妇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亚洲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亚洲日韩AV无码美腿丝袜 |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手机在线免费看av网站|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少妇| 国内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文字| 国产极品女主播国产区| 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人妻av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久久黄色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天天爽夜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