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燕
【摘? ?要】針砭“抗疫”期間小學語文線上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線上語文教學需要從“教學內容的改進”“學習方式的更新”“課程開發(fā)的跟進”三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從而凸顯兒童化和生活化,體現(xiàn)自主性和開放性,追求廣泛化和多元化,有效提升線上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疫情;線上教學;現(xiàn)實挑戰(zhàn);路徑優(yōu)化
2020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疫情,使各地中小學延期開學。在“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之下,線上學習“閃亮登場”。一時間,線上教學——“春風吹綠江南岸”,空中課堂——“無邊光景一時新”。如何理性把握“抗疫”背景下的線上教學,提升線上教學效果?筆者以小學語文為例,做一個簡要的分析闡述和對策討論。
一、漫步云端,細觀現(xiàn)象:線上教學的現(xiàn)狀
疫情之下,課堂搬到了空中,教室移到了網(wǎng)上,各校如火如荼地組織實施線上教育教學活動,教學現(xiàn)狀究竟如何?
(一)線上教學“教什么”
從“教什么”的視角來看,線上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類。
1.遵循教材序列的語文教學
線上學習模式一啟動,教師就把教室里上課的模式,搬到網(wǎng)絡直播平臺上,變成線上的新授課教學。學校想方設法把教科書和作業(yè)本等資料及時送到學生手中,進行提前學習。
2.“抗疫”專題為主的大語文教學
圍繞“抗疫”主題,各校迅速開發(fā)設計了一系列在線語文課程。如福建省林莘名師工作室的陳秀娟老師設計的10項“抗疫”專題學習,深圳實驗學校周其星老師推出的一系列“疫情中的語文課”;浙江省仙居縣實驗小學推出的“疫主題 拓展學”系列微課程……
3.立足語文元素的“語文+”課程教學
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師自身優(yōu)勢進行專題學習和專項訓練:有的開展名著名師導讀,有的進行團隊古詩詞助學微課的開發(fā),有的展開一些基于真實問題的綜合拓展性學習……
(二)線上學習“怎么學”
從“怎么學”的視角來看,線上學習也分為三類。
1.教師導學助學
在線上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導學和助學很關鍵。導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內容、方式,學習要達到的程度等。助學要幫助學生疏解學習中的卡點、堵點,破解難點,強化重點,解決困惑點和疑點。導學和助學一般都是通過在線軟件平臺進行視頻直播,或者通過錄播微課,利用云課堂、大數(shù)據(jù)展開。
2.學生自學互學
一類是宅家自主預習,根據(jù)教師要求做好預習筆記;另一類是通過刷屏,利用學習App系列功能進行。以某學習軟件為例,里面提供了微課、生字、知識點和相關練習。學生自主學習后借助網(wǎng)絡社交群的語音留言、視頻交流功能,實現(xiàn)同伴互動,如分享學法、做法,幫助其他同學更好地展開學習。
3.家長陪學助學
線上教學要取得預期效果,還涉及家長配合的問題。家長要準備學習設備,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協(xié)助督查學習,反饋教學建議。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更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和陪伴,需要家長的幫助和指導。在線“親子共讀”“親子共學”等活動都很普遍。
二、風從地起,云自山出:線上教學面臨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
從小學語文線上“教”與“學”方式來看,都在加速打破語文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大語文”“大課堂”下的學習渠道更廣泛,教學視野更開闊,對教師教學技術的要求更高。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對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挑戰(zhàn)
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而線上學習,不僅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還有教師和家長之間,都是通過電腦、平板、手機等移動設備進行間接式、多項式的交流(見下圖)。教師的線上教學、學生的線上學習、家長的線上督學都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需要合力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控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錘煉學生的意志,養(yǎng)成自覺的學習習慣。
(二)對教師備課要求的挑戰(zhàn)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課堂中,教師是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來源,但開展線上學習之后,學生對信息的獲取變得更方便、更快捷,相應的知識儲備也會增加,教師必須對原有構建的知識體系有所調整。此外,線上教學的針對性、延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也比線下教學更強,更多地指向學科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意味著教師備課要向收集、篩選、思考、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教師需要借助信息技術,與備課要求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習更多地向課前和課后延伸,打開課內外學習的通道,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
(三)對課堂結構形態(tài)的挑戰(zhàn)
語文學習要真正發(fā)生,必須基于兒童立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疫情下的線上教學,迫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只能進行遠程調控,對教師的教學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線上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教學視野更多地向廣闊的生活延伸,體現(xiàn)“大語文”觀指引下的語文教學方向。讓學生更好地親歷學習,深入思考,這是對傳統(tǒng)課堂結構形態(tài)的挑戰(zhàn),需要教師用更高的視點、更多的智慧、更強的專業(yè)能力來應對,以努力實現(xiàn)線上課堂教學的高質量。
三、云開霧散,旭日東升:線上教學的優(yōu)化路徑
從實際效果和問卷調查反饋來看,獲得“點贊”最多的線上教學課都凸顯了其獨特的價值引領特質和鮮明的個性特質。線上教學要更加有效,還需要從三個方面追尋改進。
(一)教學內容的改進:凸顯兒童化和生活化
小學語文姓“小”。這是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定位,是對兒童立場、兒童本位的堅守。少年兒童需要更生動、更靈活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教師必須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1.課堂語境真實化
學生的言語實踐是在真實語境中的實踐。倡導課堂語境真實化,就是把學習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一個似生活的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從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提升品質。如在學習《且看“疫”時“丑行”》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疫情當下的語境,在美與丑的生活現(xiàn)象對比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直面疫情時期的丑行,感悟世間的美好。這種調用生活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場景的方式,能更好地喚醒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有效參與學習。
2.學習交流童趣化
學生的言語實踐是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童趣化的學習交流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圍繞“宅家”話題,教師這樣引導:宅在家中是一門對抗病毒的武功,它有4層功力。翻開這本《宅家寶典》,看看該如何修煉吧:入門級——安全宅,基礎級——計劃宅,專業(yè)級——豐富宅,大神級——文字宅。童趣化的形式使學生興趣盎然。通過在線空間的交流分享,同學間的評議點贊,學生在綜合中進行言語實踐,在言語實踐中達到新的綜合。
3.言語訓練生活化
學生的言語實踐離不開言語訓練。比如,在學生分享了宅家的恐懼、擔心、無聊、疑惑、煩惱等五味雜陳的心情后,教師要借助具體的寫法指導讓學生把這種真實的心情描寫下來。又如,在了解一批批“抗疫”英雄人物的故事后,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話,以發(fā)自肺腑的“頒獎詞”給英雄舉行一次“空中頒獎典禮”。這樣的言語訓練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文字的有效載體。
(二)學習方式的更新:體現(xiàn)自主性和開放性
線上學習更關注提高學生自學和自控的能力,教師的角色也由此發(fā)生了變化:不只是單純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指向啟發(fā)思考,他像一位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而不是給予真理的顧問。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大語文”“大課堂”的觀念,給予學生自主和開放的空間。
1.給學生一個主體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線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學前,教師與學生、家長說清注意事項,并分別“立下盟約”。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基礎較弱或性格內向、缺乏互動的學生反復觀看直播回放,并相約課后通過在線交流軟件進行答疑解惑,以彌補線上課堂教學的不足。此外,教師還聘請學生做“小小策劃師”,結合他們的意見,適時調整語文學習方案,從而引導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學習。
2.給學生一個主題空間
在當前的特殊背景下,任務式、專題式、項目式的學習,更適合在線學習。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主題,精心設計一組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小支架,利用“線上與線下”“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優(yōu)勢進行深度學習。教師還可以借助學校公眾平臺邀請能干的學生參與學習主題的發(fā)布和學習成果的推廣,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的優(yōu)勢構建自主學習的平臺。既學到網(wǎng)絡知識,又在查資料、編文章的過程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真是一舉多得。
3.給學生一個心靈空間
教育是為了凈化、美化人的心靈,語文教育也是如此?!翱挂摺逼陂g,學校自制“疫主題,微拓展”系列微課程,從“疫情起源、病毒傳播、抗疫行動”等10個角度引導學生“閱讀新聞時事信息,思考現(xiàn)象背后原因,書寫內心真實想法,積極參與抗疫行動”。這樣的學習,沒有說教,而是在立德樹人的目的指引下,讓學生拓展視野,增長見識,鍛煉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表達傾聽、理性思考等能力。
(三)課程開發(fā)的跟進:追求廣泛化和多元化
從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現(xiàn)狀來看,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是大勢所趨,將成為學校特色課程和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載體,語文課程的開發(fā)必將更廣泛更多元。
1.共享名校名師優(yōu)質課程
受世界商業(yè)巨頭沃爾瑪成功之道的啟發(fā),他的經(jīng)營哲學、管理技能同樣適用于小學語文課程的開發(fā)。在舉國上下凝心聚力抗擊疫情之際,名校名師紛紛帶頭,推出了眾多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語文教師可以對這些共享優(yōu)質資源進行學習和借鑒,按照“廣采博取、為我所用、立足實際、優(yōu)化組合”的原則,把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效果最大化地發(fā)揮出來。
2.開發(fā)小學語文生本課程
課程開發(fā)和建設的目的是為學生發(fā)展服務,所以開發(fā)的起點和終點必須是基于學生,為了學生,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這段時間,學校依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學科特點進行分類分層研究,開發(fā)了適合學情特點的“非常系列”課程、“超市式”課程,如“線上名家講壇”。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課程,真正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理念,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3.探索語文家校合作課程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學生語文知識獲得的外在途徑,那么家庭教育就可以說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獲得的內在根基。而線上教學讓家庭成為學習的主要陣地。因此,小學語文家校合作課程的開發(fā)和探索能更好地達成教師和家長之間一致的語文教育觀念,有效發(fā)揮語文教育功能,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意義。
線上教學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只要直面問題,不斷探索,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語文教育的生活意義和語文生活的教育意義會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線上教學也會更加血肉豐滿、立體多維、富有實效。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實驗小學? ?3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