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日報》的權威性彰顯了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報道的引領性,有關評論員文章是抗擊疫情報道的 靈魂之作。運用內容分析法研究《人民日報》“抗疫”評論員文章,其具有如下特點:立論之本是正確的政治導向, 行文主旨是溫情的人文關懷,適時的形勢評判體現(xiàn)了時效要求,緊跟形勢、強烈的問題意識既是出發(fā)點也是落腳 點。這一系列評論員文章為媒體做好“抗疫”報道樹立了榜樣,發(fā)揮了政治引領和輿論引導作用。
關鍵詞:新冠肺炎;“抗疫”報道;《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7-0124-03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高度關注的話題,做好“抗疫”報道是我國所有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人 民日報》作為中共中央的機關報,發(fā)揮耳目喉舌功能,傳 遞權威聲音,加強輿論引導,既是黨性原則的體現(xiàn),也是 使命與擔當使然,更是“抗疫”實踐對新聞工作提出的 特殊要求。作為抗擊疫情報道的靈魂之作,《人民日報》 的評論員文章以政治性為基準,有針對性地發(fā)表觀點,有 傾向性地傳遞價值,為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營 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一、正確的政治方向是立論之本
戰(zhàn)勝疫情就是命令,做好報道就是責任,以黨報為代 表的權威媒體如何做好報道是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特 別是在自媒體信息充斥人們生活的社會現(xiàn)實中,如何發(fā) 揮主流媒體的“中流砥柱”作用,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 這根紅線,引導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是必須要 破解的命題,以輸出價值為核心的評論員文章更應該注 重正確的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 2016 年 11 月 7 日會見中國記協(xié) 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 者代表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時明確指出:“廣大新聞工作者堅 持正確政治方向,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 論導向,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新聞志向, 做業(yè)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作風優(yōu) 良的新聞工作者?!?p style="margin-left:1.0pt">政治方向正確是媒體黨性原則的根本要求,是馬克 思主義新聞觀的具體體現(xiàn),落實到報道實踐中就是要在 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 信”,做到“兩個維護”,及時準確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 署,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就目前國內和國 際的政治環(huán)境而言,防控疫情是最大的政治,不管是中國政府還是外國政府,抑或是國際組織,打贏疫情防控戰(zhàn)爭都是頭等大事。具體到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報道實 踐中,媒體要結合我國的國情,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 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宣傳從中央到地方推出的一系列防 控舉措,及時報道防控疫情的進展成效和先進的工作經(jīng) 驗,深入采寫抗擊疫情中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弘揚 社會各界支援一線的感人故事。這一點在《人民日報》 的評論員文章中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為全國媒體特別是機 構媒體“戰(zhàn)疫”報道提供了優(yōu)秀的學習樣本,本文研究 過程中所選取的 1 月 26 日至 2 月 29 日的文章中,8 次提到“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 ‘兩個維護”,這就是講政治的體現(xiàn),是旗幟鮮明講黨性 的體現(xiàn)。
運用內容分析法對《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進行歸 納總結,發(fā)現(xiàn)所有的文章都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 話、重要指示、重要部署”為切入點,以黨中央國務院針 對疫情的戰(zhàn)略部署為核心。例如,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會在 2020 年 1 月 25 日農(nóng)歷庚子正月初一緊急召開會議, 再動員、再部署、再研究疫情防控特別是患者治療工作, 足以顯示出抗擊疫情的政治屬性。這次會議正式吹響了 舉國“戰(zhàn)疫”的沖鋒號,《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也拉 開了“抗疫”報道帷幕,以此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 重要講話為核心,連續(xù)發(fā)表了兩篇評論員文章《堅定信 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 重要的工作來抓》,均明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抗擊新冠 肺炎疫情的思想高度和實際行動都要統(tǒng)一到習近平總書 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各級黨委和政府抗擊疫情的部署 和舉措都要統(tǒng)一到黨中央決策上來,一定要堅決落實好 “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的核心理念,堅決 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边@鏗鏘 有力的號召,彰顯了黨中央機關報的政治引領作用。
二、溫情的人文關懷是行文主旨
隨著疫情的變化,防控工作從硬性措施向軟硬結合 轉變,從單一方向向多元目標轉變,這是黨和政府為人民 服務的體現(xiàn),中央層面審時度勢,于 2020 年 2 月 3 日召 開專門會議,明確提出要非常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文關懷, 要加強心理干預、情緒疏導、輿論引導。中央的要求為用 “心”防“疫”指明了正確方向,為用“愛”戰(zhàn)“疫”提供了精神支柱,而人文關懷是應對災難的強大精神力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只有全社會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能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換句話說就是在嚴格管控的 同時,注重有溫暖的關懷。
體現(xiàn)人文關懷也是媒體責任與使命的體現(xiàn),用富有 人情味的文字凝聚人心勢在必行。疫情席卷全球,信息 焦慮加劇,再加上居家隔離帶來的心理應激反應,公眾的 身體健康不僅受到了威脅,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有關公眾心理問題的報道屢見媒體。因此,媒體在做好 新聞報道的同時,通過題材的選擇、新聞點的呈現(xiàn)以及評 論文章的引導,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是黨和國 家“為人民服務”意識的體現(xiàn)。具體到此次疫情報道實 踐中,就是要求新聞媒體,特別是黨媒務必做好正向輿論 引導工作,要成為自媒體信息泛濫潮流中的燈塔,通過報 道我國在聯(lián)防聯(lián)控中取得的巨大成效,引領社會形成強 大的凝聚力;通過展現(xiàn)人民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引導廣 大人民群眾加入疫情防控的隊伍中來;通過講好抗擊疫 情故事,形成全民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
疫情持續(xù)蔓延,防控不能放松,人文關懷的核心就是 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既是黨和國家防控疫 情的初心,也是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zhàn)的目標,更是廣大黨 員領導干部參與疫情防控的力量之源。這一理念落實 到《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中就是不忘“人民”,本文所 選取稿件中 21 次提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例 如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這篇評論中認為,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是黨性原則和群眾性原則的必然選 擇,也直接關系著廣大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是社會穩(wěn)定和 人民幸福的堅實基礎。很顯然,防控疫情是當前我們國 家所要全力推進的首要任務,但是從長遠來看,守護人民 的安全和健康才是最終目標。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屢次提及人文關懷的話題, 還專門寫了《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一文,分析 強化人文關懷的理論基礎和必要性。文章雖然沒有明確 列出研究者和研究過程,但是對人在面臨危機時的心里 狀態(tài)給出了結論性的答案——作為個體而言,面對危機 時必然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和恐慌心理,只是因為個體自身 特質的不同而程度有所差異;對于群體而言,作為一個組織去看待也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應激反應,當然和個體一樣,由于群體的差異導致反應的程度不一樣,但是無論如 何都要警惕可能產(chǎn)生的蝴蝶效應,更何況全國人民都有 或多或少的恐懼心理和應激反應,因此要及時將心理干 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培養(yǎng)廣大民眾積極健康的應 對心態(tài),形成強有力的戰(zhàn)勝疫情社會氛圍。
不論是從評論的選題來看,還是內容的表達來看,《人民日報》有關“抗疫”的評論員文章都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生命價值,體現(xiàn)出令人動容的人文關懷,形成了黨媒獨特的政論風范。
三、適時的形勢評判是時效要求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評論是針對新近發(fā) 生的事實的觀點化陳述,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擊戰(zhàn) 是一項長期任務,但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媒體報 道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從單純的疫情防控向多方位的 社會秩序恢復延伸,《人民日報》作為媒體報道的行動 指南,其標桿意義非常明顯,《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作 為靈魂之作,其研判形勢的能力是別的媒體無法比擬的。
《人民日報》“抗疫”評論員文章具有緊跟形勢的特 點,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 2020 年 1 月 25 日召開的研究 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為契機,《人民日報》連續(xù)發(fā)了多篇 文章強調疫情防控的艱巨性、緊迫性和重要性,例如《把 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一文中明確寫 道,疫情爆發(fā)恰逢春節(jié)期間,而我國春運是前所未有的人 員流動潮流,如果不能全面、理性、客觀判斷春運對疫情 蔓延的負向效應,如果不能正確預判到特殊時期、特殊環(huán) 境、特殊情感之下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如果 不能果斷地做出武漢封城、各地管控、網(wǎng)格化排查的防控 決定和堅實舉措,后果不堪設想,“寧可十防九空,不可 失防萬一”是特定時期的非常做法,是特定時期的政治 訴求。光有認知沒有落實猶如紙上談兵,任何認知只有 擲地有聲才能起到應有效果,于是《人民日報》接連發(fā) 布多篇評論員文章,在具體操作層面為如何做好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提出了思路,例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 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 高高飄揚》《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在嚴峻斗爭實 踐中考察識別干部》《以科學精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等,從防控理念、黨的領導、群防群治、干部考察以及科學 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具體部署。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穩(wěn)中向好的持續(xù)推進,有關復工 復產(chǎn)的呼聲屢見報端,于是《人民日報》及時推出《奮 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目標雙勝利》的評 論員文章,客觀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企業(yè)和行 業(yè)的現(xiàn)實情況,特別是疫情對我國實現(xiàn)預期經(jīng)濟發(fā)展目標帶來負向效應。問題是暫時的,解決問題之路是必然的。文章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明確了解決之道:首先,必須 堅持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一盤棋;其次,要在全國范 圍內形成全面高效部署的疫情防控態(tài)勢;再次,要在抗擊 疫情運行體系中形成全形成全面動員的良好工作的面。 問題再多也要克服,任務再重也要想方設法完成。面對 疫情影響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問題,《人民日報》又發(fā) 表文章強調解決問題的決心和信心,要求依然要毫不動 搖地堅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目標任務,對落實黨和國家的 經(jīng)濟發(fā)展工作能起到積極引導作用,同樣是向社會吹響 沖鋒號,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務必要確保國家的各項目標 任務完成,更何況 2020 年是非常關鍵之年。隨著疫情防 控的持續(xù)推進,新增病例零增長態(tài)勢在全國多地的廣泛 呈現(xiàn),呼吁發(fā)展經(jīng)濟的文章不斷推出,比如《保持經(jīng)濟平 穩(wěn)運行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有序推動復工復產(chǎn)》《統(tǒng)籌推 進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工作》《加快建立同疫情防 控相適應的經(jīng)濟社會運行秩序》。
疫情沒有國界,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雖然國內 疫情控制形勢向好,但是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勢嚴峻令人 擔憂,于是《中國抗疫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的評論員 文章向公眾展示中國的“大國擔當”,派專家組赴重災區(qū) 意大利指導疫情防控,及時向世界發(fā)布權威的疫情信息, 第一時間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相關機構分享病毒研 究成果,同世界衛(wèi)生組織保持有效的資源共享和良好的 信息溝通,并積極向其他出現(xiàn)疫情擴散的國家和地區(qū)提 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面對疫情的不斷發(fā)展,權威媒體的 報道是公眾獲取信息主要渠道,把握時機就是關注重點, 審時度勢就是客觀呈現(xiàn),無論是專題策劃,還是發(fā)表時 機,《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都是其他媒體做好此類報 道的典范。
四、問題意識既是出發(fā)點也是落腳點
疫情突然暴發(fā),各種問題此起彼伏,出現(xiàn)問題、分析 問題、解決問題是戰(zhàn)勝疫情的必由之路,必須正視存在的 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梳理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 發(fā)布權威信息,消除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積極回應群眾 的關切,增強及時性、針對性和確定性,幫助廣大人民群 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媒體的權威解讀 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護知識,強化對健康理念和傳染病 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緩解公眾焦慮情緒和消除社會恐 慌心理。
對于媒體而言,發(fā)現(xiàn)問題是職業(yè)敏感性使然,分析問 題是媒體功能和價值存在的體現(xiàn),為解決問題營造良好 的輿論環(huán)境是社會責任要求,這一點在新聞評論中表現(xiàn) 得更加突出,問題意識是新聞評論行文立論的關鍵因素,但它并不簡單等同于發(fā)現(xiàn)問題,重要的是堅持理性、善意、建設的原則,在梳理問題的過程中尋找到解決的突破 口?!度嗣袢請蟆贰翱挂摺痹u論員文章對問題的分析客觀 理性,對解決問題方法實事求是探究,例如《把疫情防控 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一文中寫道,面對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存在的挑戰(zhàn),務必 要理性看待,而且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只有把現(xiàn)在問題想 得嚴重一些,只要把可能存在的問題考慮全面一些,才有 可能早日找到解決之道;務必要科學分析,把可能存在的 風險想得更大一些,才有可能部署更為周密的防控計劃, 才有可能避免自亂陣腳的慌亂局面,最終打贏疫新冠肺 炎情防控阻擊戰(zhàn),切實守護住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但 是問題想得嚴重不是為了凸顯問題意識,而是為了有效 地解決問題,緊接著在《堅定信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 擊戰(zhàn)》一文中明確提出,要對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問題進 行全面客觀分析,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尋找出理性有效 的解決辦法。當然,從國家的層面來講,一定要充分調動 各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我們國家“集 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
梳理《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可以發(fā)現(xiàn),其既有 針對全局層面上問題分析,也有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的分 析。有一段時間“扣押防控物資”的新聞比較集中,自 媒體上也出現(xiàn)了“歧視武漢人”的聲音,面對這些影響 舉國之力防控疫情的雜音,《人民日報》及時發(fā)表評論 員文章《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強調疫情防控是 一場全民戰(zhàn)爭,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更沒有那個地方可 以獨立于疫情之外存在,因此全國抗疫戰(zhàn)線必須一盤棋, 所有地方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所有部門必須 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所有人員必須從全局層面尋找解決 問題的辦法,把工作放到全國甚至是全球疫情防控的高 度和廣度中去思考。后來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現(xiàn)了官僚主 義、形式主義的作風,《人民日報》敏銳地認識到了這一 問題,針對這一現(xiàn)象發(fā)表了評論員文章《讓基層干部把 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明確點出問題之所 在,雖然疫情防控的任務艱巨繁重,全國都在為戰(zhàn)疫奉獻 力量,但是也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清疫情防控任 務面前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xiàn)象,雖然是一些地方 和部門的不妥做法,但是必須及時解決,類似于讓基層 干部重復填報各類表格的事情,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直 接導致基層干部的精力被分散,如果這種苗頭不及時糾 正必然嚴重影響基層抗疫堡壘建設。文章在理性客觀呈 現(xiàn)問題的同時,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守土有責、守 土擔責、守土盡責,形成協(xié)同作戰(zhàn)的強大合力”。從問題 的提出,到問題的分析,最后落腳到標題所要表達的觀點上,形成了一篇有的放矢、指導性強的政論文章。
五、結語
新冠肺炎疫情給新聞報道實踐提出了新的使命,全 媒體環(huán)境給傳統(tǒng)媒體價值存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面對疫 情心理焦慮的受眾給觀點傳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 日報》利用自身資源優(yōu)勢、品牌優(yōu)勢、渠道優(yōu)勢、權威性 優(yōu)勢、影響力優(yōu)勢,發(fā)布了諸多評論員文章,無論是方向 的指導性,立論的建設性,行文的邏輯性,都顯現(xiàn)了高屋 建瓴特質,凸顯了權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彰顯了絕對強 勢的輿論引導力,堪稱經(jīng)典之作,為抗擊疫情營造了良好 的輿論氛圍,為媒體“抗疫”報道提供了樣本。
參考文獻:
[1] 王曉婕 . 推進社會治理:建設性輿論監(jiān)督:讓公共治理的“大 樹”免遭“蟲蛀”[J]. 傳媒評論 ,2018(9).
[2] 趙志敏 , 張科輝 .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黨報評論發(fā)展路徑探析 [J].中國地市報人 ,2018(7).
[3] 黃桂樹 . 做好新聞+服務文章做強主流輿論陣地 [J]. 傳媒 評論 ,2018(1).
[4] 曹磊 , 楊麗娟 .《人民日報》客戶端網(wǎng)絡評論的運營邏輯 [J].傳媒評論 ,2019(9).
[5] 徐定華 . 如何寫好新聞評論——以《人民日報》鐘聲文章為例 [J]. 新聞戰(zhàn)線 ,2019(12).
[6] 張晗 . 黨媒評論題材的傾向性——基于人民網(wǎng)“人民時評” 專欄的內容分析 [J]. 視聽 ,2019(1).
[7] 侯亮榮 . 黨媒新聞評論創(chuàng)作應厘清的若干要點 [J]. 青年記 者 ,2019(14).
[8] 韓小喬 . 淺析新傳播環(huán)境下的黨報評論選題策劃 [J]. 新聞 世界 ,2019(12).
[9] 夏遠望 . 黨報評論在融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探究 [J]. 新聞 研究導刊 ,2019(4).
[10] 文峰 . 媒體融合背景下地方黨報評論產(chǎn)品的升級 [J]. 青年 記者 ,2019(19).
[11] 肖擎 , 李瓊 , 胡漢昌 . 全媒體時代黨報評論新探索解析 [J].新聞前哨 ,2019(5).
[12] 馬剛 . 黨報評論創(chuàng)作的實踐與思考 [J]. 媒體融合新觀 察 ,2019(1).
作者簡介:楊君(1969—),男,漢族,陜西興平人,現(xiàn)任華商報社總編輯,研究方向為媒體融合發(fā)展、媒 體管理。
(責任編輯:薛耀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