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
毛主席曾有過一個英明的論斷:“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蓖恚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做一個君子并不難,難的是獨處時也做君子。
“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道德修養(yǎng)。我國古代的賢者很早就明白:君子處世,所慎在獨。如《禮記》中就記載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獨也?!?/p>
歷覽前賢,歷史上道德彰顯之人莫不慎獨。圣人孔子,不僅在朝堂之上嚴遵“君君臣臣”之儀,在顛沛流離之途也堅守君子之禮,席不正不坐,語非禮不言。詩人屈原,雖身處濁世,慘遭罷黜流放,仍能“沐后彈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聲斷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令行賄者抱頭鼠竄,令美德彪炳千古,從而成為“君子慎獨”的最好注腳。
“君子慎獨”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誠實。一個人只有對自己誠實,方能對他人守信?!段逶獰魰飞显d有這樣一則故事:由于戰(zhàn)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曰:“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師答一偈子曰:“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焙靡粋€“既誠我心,是誠我佛”!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良心。大庭廣眾之下的君子是眾人的君子,只有獨處一室之時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獨,對自己誠實,就像是空谷中的幽蘭,即使無人知曉,也始終散發(fā)著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獨”的人,徒然地欺騙著自己的良心,內(nèi)心最終會成為臭不可聞的鮑魚之肆!
“君子慎獨”還是一種對自己的審視。每當夜深人靜、獨處一室之時,當顏面億代未易的星圖高懸頭頂,當清潔無暇的月光扶上左肩,你能夠因為無須顧及旁人而放縱身心嗎?不,燦爛的星空遙望著你,皎潔的月亮守望著你。在這獨處的靜謐里,只要你細心聆聽,隱隱地,會出現(xiàn)一種聲音,那便是靈魂對自己的拷問。君子慎獨,他的靈魂始終謹慎不茍。
當一輪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獨生的蘭花,冰清玉潔,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這獨處的正直中,他贏得了滿天星光。
點評:
“慎獨”,于中學生是個不太容易寫的話題。本文能準確理解題意,從“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誠實”“是一種對自己的審視”幾個角度分別展開論述,論述中材料的運用和對所用材料的理解準確到位,顯示了作者較好的文化和思想積淀。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