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龍
【摘要】目的 詳細探討使用中醫(yī)療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隨機45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yī)療法;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yī)內科治療,并在治療后對比兩種不同方法的治療效果及其有效率。結果 經過對比兩組不同方法的臨床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采用中醫(yī)內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較好,45例患者中,顯效患者17例,有效2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11%),采用西醫(yī)療法的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0例,有效19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64.44%),兩組數(shù)據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中,中醫(yī)內科療法效果好、無副作用,使得患者的身體能夠快速恢復,適宜在我院推廣。
【關鍵詞】中醫(yī)內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02
當前,胃食管反流病在中老年階段較為常見,致病因素較多,一般為飲食不規(guī)律、食物不潔、患者本身體制問題等多種原因。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持續(xù)的提高,使得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要求愈來愈高,尤其是在“食”方面。食物的多樣性、以及患者對食物的特性不了解,導致其面臨著患病的風險,患者在患上胃食管反流病后,會出現(xiàn)胃灼熱、吞咽困難、吞咽疼痛等多種癥狀,如不及時到院治療,會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的傷害。本文對比了中醫(yī)內科治療與西醫(yī)治療的效果,希望可以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康復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與我院對照實驗的90例患者收治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患者家屬均已簽署同意書,除胃食管反流病外,未患有其它病患,且并無精神類病史。觀察組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在51~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24±2.45)歲,平均病程為(3.48±0.87)年;對照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在54~76之間,平均年齡為(60.41±1.24)歲,平均病程為(2.56±1.24)年。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療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中,一般為口服雷尼替丁,每日兩次,每次150 mg,對于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可以適當增加藥物的攝入量,或者輔以其它藥物,如埃索美拉唑,每天兩次,每次20 mg。
觀察組采用中醫(yī)內科治療方法,醫(yī)生應注重辯證理念的應用。在中醫(yī)中,胃食管反流病被分為四種,分別是肝胃郁熱型、脾虛氣滯型、肺胃失和型和胃陰不足型,且在確診后,需要根據其癥狀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藥物[1]。肺胃郁熱型應采用煅瓦楞、烏賊骨、黃芪等;脾虛氣滯型采用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等;肺胃失和型采用旋復花、代赭石、陳皮等;而胃陰不足型采用北沙參、麥冬、白芍等。采用水煎的方式,每天均必須服用一劑。
1.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有效、無效為本次臨床治療效果判斷標準。顯效:患者各項不適癥狀均消失,胃腸道黏膜等恢復如初;有效:患者的胃腸道黏膜的損失已有了較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但未完全恢復;無效: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癥狀未出現(xiàn)好轉,且可能存在繼續(xù)惡化的趨勢。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 20.0為本次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n)為計數(shù)資料、總有效率(%),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對比兩組不同方法的臨床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采用中醫(yī)內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較好,45例患者中,顯效患者17例,有效2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11%),采用西醫(yī)療法的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0例,有效19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64.44%),兩組數(shù)據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食物食用的不潔性或者人體的體質原因,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病癥,而胃食管反流病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颊咴诨忌衔甘彻芊戳鞑『?,會出現(xiàn)較多的臨床癥狀,主要有胃灼熱、反酸、吞咽困難等,會使患者的食欲被大大降低,以至于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持續(xù)下降[2]。
在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中,有西醫(yī)療法和中醫(yī)療法。在西醫(yī)療法中,主要通過口服雷尼替丁和埃索美拉唑兩種藥物,此類藥物可以對患者的胃酸和十二指腸的分泌進行抑制,降低胃酸和其它分泌物對患者胃黏膜的傷害,但該治療方法僅能治標,不能治本[3]。通過中醫(yī)內科治療中的辯證療法,將患者的胃食道反流病分為肝胃郁熱型、脾虛氣滯型等,并根據每種病癥的不同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從而達到治本。
據本次對照實驗表明,采用中醫(yī)療法的總有效率達(91.11%),而采用西醫(yī)療法的總有效率僅為(64.44%)(P<0.05),由此可見,中醫(yī)療法對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岑鳳蘭.中醫(yī)內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J].醫(yī)療裝備,2016,29(13):132-133.
[2] 李新民.探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醫(yī)內科治療手段的治療[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0):190.
[3] 李韓華,劉美華.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腹針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3,19(03):149-150.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