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
“青由”指的可不僅僅是住宅周遭的重巒疊嶂。在距余杭車程一小時開外,張雷和妻子Yovana選中了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的鄉(xiāng)野,地方的名字便叫“青山村”。
“夯上房非常節(jié)能,冬暖夏涼,有著工業(yè)化水泥建筑比不上的智慧”
翻新房子的過程近乎一場實驗,涵蓋了對傳統(tǒng)材料和技術的不斷摸索與突破,充滿挑戰(zhàn),卻樂趣無窮。
五年前,設計師夫妻檔張雷和Yovana在大自然保護協(xié)會的牽線下來到青山村,他們試圖通過發(fā)展手工藝,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結構的調(diào)整,從而緩解種植業(yè)對水源的破壞。項目雖告一段落,二人卻不舍得告別,隨后不僅把攜手創(chuàng)立的品物流形工作室及“融”設計圖書館從余杭搬到了村子里,還決定在這兒安家落戶。
2017年,張雷和Yovana開始物色房子,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一定要住夯土房。隨著村民的生活逐漸富足,村里的夯土房已所剩無幾,僅存的少數(shù)也多是家禽的飼養(yǎng)棚。對于這種連當?shù)啬嗤呓扯疾磺樵附邮址薜睦戏孔?,二人有著自己的?zhí)著:“近十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傳統(tǒng)材料和制造技術,其中便包括了夯土房,隨著了解的深入,自然有了要住一住的想法。夯土房非常節(jié)能,冬暖夏涼,有著工業(yè)化水泥建筑比不上的智慧。”尋覓多時,他們找到了這座1983年落成的雙層小樓,Yovana一見傾心,“房子很規(guī)整、很開敞,看到空間第一眼時,我心中已經(jīng)有了明晰的構想“。
翻新房子的過程近乎一場實驗,涵蓋了對傳統(tǒng)材料和技術的不斷摸索與突破。Yovana在底樓的開放式廚房里澆鑄了一個巨大的水磨石島臺,第一次不成功,敲掉重來,第二次施工才達到理想效果。二人還尋得一套俄羅斯傳統(tǒng)壁爐的開源圖紙,為了打造這個壁爐,他們與只會俄語的老匠人來回溝通,專程去天津定制鑄鐵組件,跟著村民上山挑泥巴來燒磚塊……嘗盡艱難險阻才完成組裝。
入駐青山村不僅僅是為了過上桃源野居生活,這里意味著夢想,也意味著承諾。
改造新家也少不了當?shù)亟橙说膮f(xié)助:全屋窗戶的設計、建造便是由他們貢獻了關鍵力量。“做窗戶足足花了六個月?!睆埨渍f道,“為了讓保溫性能達標,我們選擇了金屬門窗常見的斷橋結構,但我們想用全木材質(zhì),市面上沒找到滿意的。”夫妻二人請了兩位師傅合作攻克這個技術難題,一位是斷橋鋁窗師傅,另一位是傳統(tǒng)木窗師傅,在一次前所未有的跨界后,總算造出了密封嚴實的雙層玻璃木窗。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年半,夯土房改造一新。萬事俱備后,房東爺爺為遷宅挑選了吉日,還祭拜了神靈,借著這股“東風”,夫妻二人才終于搬進了新家。
用自己的力量建設鄉(xiāng)村,目標雖具有理想主義色彩,但現(xiàn)實主義的方法可以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都走得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