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
我的高三是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場戲,它具有完整的高潮與結尾,構成了我人生劇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三“開機”
還沒來得及告別興趣小組的舞蹈教室,高三就勢不可擋地沖過來了。2018屆的學長學姐結束高考后,我們搬進了他們曾經努力和奮戰(zhàn)過的教室,我知道,我也要踏上自己的戰(zhàn)場了。
一直靠小聰明混日子的我難免有些心慌,“我像高三的學生嗎?”我一直在心中問自己。讀了兩年高中,連一本像樣的筆記本和錯題本都沒有,偷懶已然成了習以為常的事。
而我也嘗到了偷懶所帶來的惡果,從9月的調研考試開始,我的成績連續(xù)3個月出現(xiàn)了下滑,從年級前十跌到年級第30名左右,那種失落感我從沒向任何人訴說過,它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身體里。
面對看過我分數(shù)條的同學、開月考分析會時的班主任、飯桌上試探我的父母,我一直裝著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終于,在某一天的晚上,我的情緒爆發(fā)了,躲在被子里止不住地哭泣,內心在不斷地吶喊:“我在乎,我在乎!”那一夜,我不記得我是怎樣入眠的,可能是在我哭得筋疲力盡后睡著的,但我記得在那天以后,我再也沒哭過。
認識自己
我珍惜失敗就如同珍惜成功一樣,每一次考試都是我趕超他人的好機會,因此我不會去計較每一分的得失。
每次考完試出成績后,考得好的同學喜出望外,考得差的同學有可能沮喪頹廢。而我則是在大家擠在辦公室里看分數(shù)的時候,將前一階段攢下的錯題拿去問老師,反思最近的學習狀況。當確定自己沒有存在很大的問題時,哪怕成績沒有太大的起色,我也不會太在意,而是繼續(xù)按照原有的節(jié)奏進行復習。
因為成績的反饋往往具有滯后性,只有保證對自身的情況具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才能在分數(shù)給自己“判死刑”的時候繼續(xù)勇往直前—把紙老虎戳破,讓真正的實力得以顯現(xiàn)。
認識自己,信任自己,是我高三時賴以傍身的必殺技。
保持優(yōu)勢
在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最大的短板是英語,比較有優(yōu)勢的則是數(shù)學。相對于有些同學一心撲在劣勢學科上,繼而導致出現(xiàn)精力分配不均的情況,我則要求自己做到數(shù)學要考第一,英語成績要超過平均分,對我來說這樣的目標是最合理的。因為優(yōu)勢好比良馬,不將它發(fā)揮到極致,豈不浪費了這份才華?而劣勢好比惡犬,只有耐心調教,才能很好地馴化它。
在高三后期,我這兩門科目的總分已經展現(xiàn)出絕對優(yōu)勢。對于許多同學都十分煩惱的偏科問題,我只用比較少的精力便將其解決了。
別怕吃苦
高三沒有假期,沒有娛樂,沒有退路,有的只是留堂作業(yè)、背書任務、模擬考試。度過了兩年閑散的時光后,面對節(jié)奏突然加快的學習生活,就好比傳入耳朵的輕緩民謠突然變成“死亡重金屬”。
我知道叫苦叫累是沒有用的,時間沒有快退鍵,所以我開始學著享受吃苦享受奮斗的激情。每天早上鬧鐘一響,我就立刻起床,刷牙時還會在腦海中溫習前一天晚上的背誦內容或者設定一下新一天的學習計劃,跑去食堂快速解決早餐后,就立馬趕回教室參與晨讀;晚自習過后,我會堅持背完最后一個知識點,再趕在宿舍大門關閉前沖回寢室,熄燈后有時還會支起一盞小臺燈,解決當天課堂的遺留任務,最后滿意地將整理出來的學習成果放回書包中再去睡覺。
那段時間好比是電影進入高潮部分,我隨著背景音樂一起加速,那激昂的搖滾樂令人熱血沸騰,令人無比動容。
勞逸結合
再激烈的樂曲也有舒緩的間奏,抑揚頓挫才會讓人覺得好聽。在高強度的高三,我訂購了半年的時政雜志,雜志里有新鮮的時事消息,正好減緩了我“身處信息孤島”的感覺。在學習狀態(tài)不佳的時候,我會拿出雜志看上5-10分鐘,品品世間百味,給大腦換個思路。更重要的是,我在雜志中看到的許多新聞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積累下來,有一次月考,我就將有關故宮文創(chuàng)的材料用到了作文中,新穎的材料和看法幫助我拿到了高分。
高三的時候,我聽得更多的是搖滾樂,那振奮人心的旋律能夠為我加油打氣。同時,我也聽我偶像的歌曲,聽著她的歌聲就能想象出她努力奮斗時的樣子,讓我更想與優(yōu)秀的她再靠近一點。適當?shù)姆潘桑屛腋玫馗狭烁呷o張而快速的步伐。
沖刺“珠峰”
到了高考沖刺階段,“高原反應”到達頂峰,經常能看到有人在哭,有人在鬧,但更多的人表現(xiàn)出來的是焦躁。我也曾在這樣的高壓下開始盲目刷題,甚至課上不認真聽講,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寫。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成績出現(xiàn)了下滑,于是我又陷入努力了也學不好的思維怪圈之中。幸運的是,我及時向老師尋求了幫助,老師在幫我分析問題的同時也鼓勵了我,之后我便一直跟著老師的步伐,把每一個細節(jié)落實到位,知識學得更扎實了,成績也越來越穩(wěn)定了。
當然,我也會自己找一些好題、難題來做,高考真題是我反復研究的對象,當復習到相關知識點或者是做到類似的題目時,我都會將高考真題翻出來做比較,回憶解題思路。做題不在多而在精,做題為的是鍛煉思維,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數(shù)量。
在特殊時期的每一個調整都需要小心謹慎,不可脫離集體私自行事,必要時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這樣才能在“登頂珠峰”的最后時刻穩(wěn)住心態(tài)。
高考前的一周是自由復習時間,在這一周里,我沒有額外多做題,而是將一年來所有復習過的知識點再整理了一遍,以便做到心中有數(shù),實在拿不下的難點就放棄,將有把握的知識點牢牢抓緊,力求做到“顆粒歸倉”。
走向高考
2019年對我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那個夏天,我迎來了自己的高考。高考的那兩天沒有出現(xiàn)什么意外,我沒有失眠,沒有忘帶準考證,開考前沒有緊張到手抖,考試時沒有涂錯答題卡,三年來一直沒犯過的錯誤到最后也沒犯。也許正是高三這一年里日復一日的努力付出,一個個踏實的腳印,才讓我的高考變得如此簡單。
考完后,我甚至和同學開玩笑道:“我感覺自己參加的不是高考?!彼椒驳孟袷且淮文M考試,只是這一次考完后,再也不用回到教室恢復桌椅位置,再也不用上晚自習,再也不用聽老師講評試卷。
考完高考的那一晚,我很累,也很平靜,沒有和朋友瘋玩到天明,也沒有一覺睡到日上三竿,而是在第二天的凌晨4點就醒了。我躺在床上望向窗外的星空,睡意在一陣清風過后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知道我的高中結束了。
一路走來,我發(fā)現(xiàn)當初的那些困難其實不算什么,這些曾被自己打敗的東西像盔甲那樣,附在身上,讓我變得越來越強大。高三一年的挑戰(zhàn)讓我迅速成長,感謝它的磨煉,這段經歷我將畢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