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之
黑死病疫情前后的女性勞動力參工探究
丁彥之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
12—14世紀的歐洲人口劇增、勞動力過剩,且有大量女性參工。隨著時間的演進,勞動力市場在饑荒、戰(zhàn)爭、黑死病的洗禮下幾經考驗,身處其中的女性勞動力又產生了復雜的變化。試圖還原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社會背景與待遇變化,探討對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黑死??;女性勞動力;人口過剩;勞動背景
在中世紀的黃金時期,歐洲接連遭遇了人口過剩、饑荒和黑死病,身處其中的女性勞動力境遇也隨之發(fā)生變化。本文以黑死病爆發(fā)前后為節(jié)點,試圖探究女性選擇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原因、待遇的變化以及各個階段對于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一直以來,女性勞動被分為家務勞動與勞動市場勞動兩部分。本文重點討論的是勞動市場上的女性。
從1270年的《手工業(yè)志》可以看出,紡織業(yè)是女性從事的主要職業(yè)之一。其中,紡紗、制絲以及制緞帶部門中的女性甚至一度壟斷了絲織業(yè)并擁有自己的工會,學徒成為師傅后才有資格進入,但是大多數(shù)家庭都不愿意為注定出嫁的女兒支付高昂的學費。盡管紡織業(yè)是一個傳統(tǒng)女性行業(yè),但是最為有利可圖的工序還是歸男性勞動力所有,女性只能從事低工資行業(yè),比如紡紗、羊毛分類、洗羊毛之類技術與利潤較低的工種。即使是在這些僅存的容納女性勞動力的行業(yè),也普遍存在著男女“同工不同酬”現(xiàn)象。在惡劣艱苦的環(huán)境中,女性是最低等的勞動力。
類似于紡織業(yè),釀酒業(yè)也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女性行業(yè)。大多數(shù)家庭婦女的日常工作之一是釀麥芽酒以補貼家用。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放貸人、女性醫(yī)生、助產士、擠奶工等一些零星的職業(yè)。而從總體數(shù)據(jù)看,女性參與的職業(yè)從1292年的172種降至1313年的130種,女性的工作處境每況愈下。
1.2.1 整體就業(yè)背景
勞動力始終過剩。1290年左右,歐洲經濟發(fā)展到了頂峰。黑死病之前的農村人口過剩,以至在13世紀結束時,雇傭勞動力已經“遍地可見而且十分廉價”。此時較一個世紀以前的黃金時期曾經出現(xiàn)了嚴重的失業(yè)問題,勞動力的工資無法追上嚴重的通貨膨脹。
資本更傾向于使用熟練的男性工人。當時的勞動力市場上充斥著不熟練工人,工人們無論男女,自發(fā)學習的渠道很少,因而雇主需要自行培訓。中世紀勞動工具并不發(fā)達,對于勞動力的技術要求更高,訓練一個新工人耗資巨大。當雇主不得不訓練工人時,盡管女性可能要求的工資更低,但當時普遍認為女性是一種能力與智力低于男性的類別,過于笨拙缺乏技巧,所以從培養(yǎng)成本與未來收益考慮,雇主更傾向于選擇培養(yǎng)一個男性工人。但是在勞動力飽和時,大量女性仍進入了就業(yè)市場。
1.2.2 女性就業(yè)分析
1.2.2.1 傳統(tǒng)女性職業(yè)
傳統(tǒng)女性職業(yè)主要包括:①一些傳統(tǒng)女性職能獨立出來的行業(yè)或者只有女性能夠從事的行業(yè),比如性禁忌使得男性不能從事助產士這樣的職業(yè);紡紗自古就是一項“女人的職業(yè)”,女人更適合紡織蠶絲這樣的工作。②一些男性不屑于從事的行業(yè)。如釀造淡啤酒,男人基本不涉足;建筑行業(yè)中鮮有女性活躍的跡象。③一些依托于家庭的職業(yè)。女性可以從丈夫、父親那里學到技術,直接在家中開辦的小作坊中工作或者出售家務勞動的剩余產品。寡婦基本可以繼續(xù)從事亡夫的職業(yè),一些地區(qū)的女性可以繼承父親的工坊與全部技術,如釀酒,這為女性進入就業(yè)市場提供了便利。
1.2.2.2 生活壓力與就業(yè)形勢利好
家庭生計高度依賴勞動收入。超過1.25億的小農戶的預期收入完全無法養(yǎng)活土地上的勞動力,3/4的農村家庭聚居在不到1/3的土地上。再加之饑荒、戰(zhàn)爭,沒有勞動力市場,這些家庭將難以為繼。因而,為了家庭生計,女性被迫進入上述行業(yè)。有學者描述當時里昂紡織業(yè)的女性勞工都是“為貧窮生活所迫的人”。
對于英法兩國而言,1337年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也使得“超過10%的成年男子”從勞動中抽離,形成了勞動市場上暫時的空缺,對于兩國的女性勞動力是一個好消息。
1.2.2.3 勞動工具的進步與閑暇時間
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許多家庭主婦能夠通過兼職零售貼補家用,大量制作食品與生活用品以供出售。技術的更迭之所以為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創(chuàng)造了契機,是因為在中世紀,女性的天職還是照顧家庭。風車與水車的普及使得女性無需手磨谷物,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勞動力轉移到其他的工作上,首先是葡萄種植業(yè),接著是新興紡織業(yè)的紗線生產。而且,農村人口過剩,勞作效率提升使得許多女性顯得有些多余。女性的轉移從鄉(xiāng)村內部勞動力分配的變遷開始,逐漸波動到了城市的勞動力,直到有羊毛的地方就能看到婦女在清洗、梳理、紡織。
1.2.2.4 其他便利
就業(yè)對于女性還有額外的好處。盡管工資很低,然而作為勞工(織工)可以向政府申請救濟金,這對于貧困的女性來說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此外,盡管上升空間小,壓力大,但工作可以為女性帶來自由與一定意義上的獨立,受到較少的男性掌控。中世紀時,當婦女就業(yè)狀況較好的時候,她們普遍會推遲生育年齡甚至保持單身。
1347—1353年的黑死病之后,人口銳減,如圖1所示。根據(jù)推算,1340年,全歐洲人口約為7 350萬,黑死病導致超過2 000萬人死亡,人口減少約1/3。各個行業(yè)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寥落,面臨著“用工荒”,國民經濟縮水150萬英鎊。此時勞動力工資逐漸上升,人均生產總值上升,鄉(xiāng)村工業(yè)崛起,消費能力增強。
圖1 歐洲1000—1500年的人口估計值(范圍)
圖片來源:Paolo Malanima(2010),energy and population in Europe the medieval growth(10th—14th centuries)。
2.1.1 第一階段
在勞動力短缺的幾年,雇傭情況出現(xiàn)一定緩解。即使是最排斥女性的行會也不得不放松限制,佛羅倫薩的女仆工資甚至一度與男仆持平。對于釀酒業(yè)而言,由于市場縮小,谷物價格降低,釀酒成本下降。再加之清閑的勞工讓15世紀的酒屋成了社交場所,一部分女性從家庭釀酒業(yè)轉型成職業(yè)釀酒者。在此行業(yè)中,女性享有“不同尋常的經濟和社會自主性”,是女性勞工罕有的“黃金期”。
2.1.2 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女性就業(yè)狀況比13世紀的形勢更為嚴峻。黑死病導致人口減少,使工資成本增加,莊園經濟和農奴制度瓦解,生產慢慢恢復,資本積累,生產進一步集中。
為了使“國王的子民”有足夠的工作,女性的工作權利受到限制,政府出臺各種法律限制女性工作,比如織布師傅不得與妻子一同工作,漂洗工的寡婦如果嫁給非漂洗工則不得從事漂洗業(yè)等。女性被大量逐出行業(yè),這一點在紡織業(yè)與釀酒業(yè)的演化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紡織業(yè)中,諸如染色、漂洗、織布等資本密集型行業(yè)很快幾乎由男性完全壟斷。而只有紡紗使用工具簡單,技術水平低而且難以集中生產或者集中后利潤較低,因而女性依舊可以從事。
14世紀末,由于分工進步以及原本的飲品葡萄酒在戰(zhàn)爭影響下中斷供應,男性不屑于進入釀酒業(yè),但隨著釀酒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需求激增,出現(xiàn)專業(yè)釀酒設備。釀酒業(yè)規(guī)模從小到大,利潤越來越可觀,于是一些專門的釀酒工場紛紛出現(xiàn),男性主導的大規(guī)模商業(yè)釀酒取代女性的家庭釀酒。史料記載,到了15世紀的阿里斯頓,只剩下3個女人繼續(xù)從事這個行業(yè)。
女性勞動力進一步邊緣化。這個時期的宗教觀對于女性的要求更為嚴厲。中世紀對于女性的期望局限于一個溫順的妻子,照顧家人,服務家庭,生育子女。男性主導的教會大肆宣揚女性的落后與卑賤,圣經中毫不掩飾對于女性的蔑視:女人要沉靜,一味順服。
世俗中迫害女性的行動接連不斷。女性商人因為她們的“貪婪”,醫(yī)生、奶媽、助產士因為病人或孩子不可控的死亡而被處死。醫(yī)療相關行業(yè)因為在這些行業(yè)的專業(yè)化,諸如開設相關學校、頒布行醫(yī)許可證等,將其中的女性逐漸排擠殆盡。
黑死病前后的女性就業(yè)基本情況:勞動力缺乏時,工資低廉的女性可以補充勞力。當生產恢復,產業(yè)成熟化規(guī)?;?,男性又逐步占領這一行業(yè)??偟恼f來,男性占領了中世紀大部分的工作,女性受到普遍的歧視,僅有狹窄的就業(yè)種類,而且待遇普遍劣于同種工作量的男性。
從社會心理的角度看,中世紀對于女性的歧視源于將女性的身份長期與低能、消費、欲望、奢侈等概念畫上等號。當生產力進步,消費能力與欲望上升使人們產生罪惡感,最終將這種道德上的罪惡感歸罪于女性。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首先保證的是男性的生存與權利。在大多數(shù)人的觀念里,女性更多的是一種性別意義而不是作為一種勞動或者社會組成部分存在。女性在經濟上的意義是附庸、順從的,不能對男性形成威脅。人們對婦女工作的贊揚局限于“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招攬顧客。
女性鮮少以一種明確的勞動身份出現(xiàn)。女性缺乏工會組織,缺少社會對女性身份的認同,所以作為一種勞動力量很容易被市場忽視。中世紀的女性往往身兼數(shù)職,或者頻繁跳轉工作。一方面女性很難接受到正規(guī)培訓,勞動身份不受保護與認可;另外一方面家庭原因也很重要。一旦一個家庭適應了有女性貼補家用的生活,一旦女性失業(yè)將會使這個家庭面臨困頓。所以女性為了維持家庭生活水平,不得不一直勞動。雜亂的工作使女性勞工顯得像兼職工一樣不專業(yè),很容易被社會遺忘。
政治力量與宗教力量也在封殺女性。統(tǒng)治思想在基督教的指導下將女性貶斥為劣等生物,不能與男性平起平坐。13世紀的阿奎那在著作中認為女人應當在男人支配下生活,因為她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克服自身的弱點。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qū),女性的政治權利從來沒有得到過保障,這樣才能保證婦女安分守己,依從男性生活。政權與教會聯(lián)手,后者從文化、心理的長期建設上讓女性天然低人一等。
中世紀一半的人口因為種種原因被排除在市場之外,有觀念的原因,也有技術發(fā)展的原因。女性的平等與解放只有在廣泛地參與社會勞動之后才能夠實現(xiàn)。在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像幾百年前那樣大規(guī)模的女性歧視在大部分國家已經從明面上消失。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物質基礎的不斷豐富,平等也將不會是一個空洞的詞匯。
[1]HANAWALT B.Women and work in preindastrial Europe[J].Renaissance Quarterly,1986(12):94.
[2]CHRISTIANE K Z.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J].Renaissance Quarterly,1992,49(2):326.
[3]CONSTANCE H B.Medieval agriculture,the southern- French countryside, and the early cistercians:a study of forty-three monasteries[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1988(4):94-117.
[4]PALLISER D M,DYER A.Decline and growth in English towns,1400—1640[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HANAWALT B.Women and the household economy in the preindustrial period:an assessment of women,work,and family[J].Journal of Women's History,1999,11(3):10-16.
[6]MUNRO J H.Nominal wage stickiness and the real-wage problem:J. M. Keynes,adam smith,and the evidence[J].Research in Economic History,2003(21):186-297.
[7]KITTELL E E.“Half as Much as a Man”:gender ideology and practice in medieval flanders[J]. Journal of Women's History,2011,23(1):132-154.
[8]WIESNER,MERRY E.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modern Europe[J].Histoire Sociale,1996(5):119.
[9]胡玲女.14—15世紀英國城鎮(zhèn)女性經濟權利和經濟活動探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10]徐浩.中世紀西歐工業(yè)生產中的婦女群體——紡紗女、釀酒女及其他[J].史學月刊,2013(3):66-76.
[11]薛國中.黑死病前后的歐洲[J].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9(4):98-104.
[12]楊明君.試論中世紀英國城市婦女的地位[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0.
2095-6835(2020)10-0149-03
K561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0.067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