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智能語音交互是人們接觸智能語音最普遍的渠道,從手機語音助手、家庭智能音箱、智能耳機、智能電視、故事機到智能車載等,根據(jù)艾瑞《2020年中國智能物聯(lián)網(AIoT)白皮書》,2018年消費級AIoT在總AIoT市場中占比68%,市場規(guī)模達到1753億元。作為最早顯示出市場潛力的賽道,無論是硬件設備廠商還是互聯(lián)網公司、AI公司都瞄準消費級智能交互終端。
近年,智能音箱作為智能生活“入口”的地位逐漸被夯實。智能音箱產品價格適中,近年來價格下降趨勢明顯,且隨著遠場語音識別、基于NLP 的對話和問答能力逐漸成熟,功能達到可用。據(jù)艾瑞咨詢此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到2019年底,中國智能音箱累計出貨量超過7200萬臺,在我國城鎮(zhèn)住房中滲透率達到20%,接近2012年智能手機的滲透程度,“終端可得性”條件初步具備,跨過了家庭流量遷移的第一道門檻。
智能音箱廠商則希望在智能音箱從用戶家庭場景流量中分一杯羹,成為家庭場景流量入口。借鑒移動互聯(lián)網的經驗,有三個關鍵因素將促成設備端口的流量增長:終端可得性、接入便利性、應用豐富性。
智能音箱主打語音交互,由于使用體驗等問題,使用頻率仍然較低;而智能音箱App作為未來流量變現(xiàn)的重要一環(huán),其活躍度也不夠樂觀:2018年底,每月會登錄智能音箱App 的用戶只有智能音箱設備保有數(shù)的15.8%,后期由于新奇退去,活躍度在2019上半年還產生了一定下滑,至2019年底,智能音箱App的活躍情況相對于大幅增長的出貨量依然未成正比,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智能音箱應用數(shù)量有限、品類較少,潛在的應用想象力空間還比較空白,同時信息量大的服務不易通過語音交互,也成為智能音箱應用引流的考驗。
圖1 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從業(yè)者最看好的用戶入口
圖2 2012-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與智能音箱出貨情況
圖3 2012-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與智能音箱滲透情況
圖4 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中國主要智能音箱App月獨立設備數(shù)
圖5 2017-2020年中國智能音箱整機銷售額
圖6 2019年中國智能音箱成本分布
圖7 2019年中國智能音箱平臺商業(yè)模式探索
2019年,盡管我國智能音箱硬件補貼已進入收縮階段,補貼額依然達到15.8億元,中小玩家難以支撐大量補貼,因此巨頭占據(jù)了絕大部分市場。目前智能音箱市場主要由天貓精靈、小度音箱和小度在家、小愛音箱占據(jù),互聯(lián)網基因使它們在智能音箱產品上復制了互聯(lián)網玩法——補貼攻城、低價策略、互聯(lián)網服務運營回血,同時應用開發(fā)者的廣泛聚攏、產品智能化提升的開發(fā)都需要強大的資金和資源支持,使智能音箱市場很難存在群雄并起的格局,智能音箱的流量也相應聚攏在大平臺。而在智能音箱的生產成本中,麥克風陣列仍然是最大的部分。
目前終端設備銷售以外的商業(yè)化還不是市場主要關注的問題,但已開始有一些嘗試。智能音箱的應用/技能基本是以設備綁定形式存在,因此品牌設備方本身也是平臺方,這為智能音箱更好地復制互聯(lián)網變現(xiàn)模式打下了基礎,電商購物、平臺廣告植入、應用推廣和應用內購買(IAP)分成、用戶增值服務付費、開發(fā)者服務等都是可能的變現(xiàn)方式,其中用戶增值服務和電商購物已開始搶跑。
與傳統(tǒng)的互聯(lián)網產品商業(yè)模式相比,由于智能音箱在活躍度、應用豐富性、流量質量等尚未取得突破,且口播廣告不符合音箱產品使用邏輯、信息流及原生廣告有待開發(fā),因此廣告形式、應用推廣及IAP形式的變現(xiàn)還存在較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