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珂,楊春華
(1.海軍裝備部上海局,上海 201206;2.上海廣電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200237)
對于載有艦載直升機的艦船而言,其雷達不僅要完成對海上目標的檢測跟蹤,還要在艦載直升機的飛行半徑內(nèi)對直升機進行定位,并通過其位置信息(方位、距離)濾波預測出直升機的運動信息(航向、航速),從而更好地完成在指定海區(qū)進行搜索、救護、運輸聯(lián)絡等任務。直升機目標相對于雷達的運動大部分時間是作勻速運動的,但有時會加速、減速或轉彎。另外,直升機目標飛行速度比海上目標快。根據(jù)直升機目標的特點,需要選擇一種算法以便更快、更精確地得到直升機飛行的航向和航速。
IMM(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算法是具有轉移概率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這種算法在多模型算法的基礎上考慮多個模型的交互作用,以此得到目標的狀態(tài)估計。此種算法應用到直升機跟蹤中,分為勻速運動和勻加速運動兩個模型,兩個模型交互作用后得到直升機的運動狀態(tài)。
IMM算法目的是由目標在k-1時刻的狀態(tài)變量估計出目標在k時刻的狀態(tài)變量。示意圖如圖1所示。
具有N個模型的IMM算法從k-1時刻到k時刻的遞推步驟:
(1) 設從模型i轉移到模型j的轉移概率為Ptij:
圖1 IMM算法流程示意圖
得到交互計算后r個濾波器在k時刻的輸入:
其中
Pj(k|k)=(I-Kg(k)H(k))P(k|k-1)
其中
Pj(k|k-1)=F(k-1)P(k-1|k-1)F′(k-1)+Q(k-1)
Kg(k)=P(k|k-1)H′(k)/(H(k)P(k|k-1)H′(k)+R(k))
(3) 模型可能性計算
其中
(4) 模型概率更新
模型j的概率更新如下:
其中
IMM算法就是利用以上遞推過程來完成的。
直升機跟蹤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目標錄取
直升機目標錄取過程由其他硬件部分完成。送到跟蹤程序的目標點跡信息包括距離(r,單位:m)、方位(a,單位:°,0°~360°)、目標號(tid,范圍:0~15)。
(2) 航跡與目標關聯(lián)
關聯(lián)過程:首先通過目標號tid關聯(lián)航跡,再判斷航跡是否在軟波門內(nèi)。若兩者都滿足,則目標與航跡關聯(lián)上。
(3) 航跡管理(起始、更新、刪除)
(a) 手動捕捉目標后,航跡起始;
(b) 航跡刪除,包括手動刪除和跟蹤丟失刪除;
(c) 航跡質量的更新是根據(jù)航跡關聯(lián)上點跡的圈數(shù)定義為不同的質量,具體可根據(jù)實際調試結果修改。
(4) 航跡的濾波及預測
采用IMM算法,對航跡進行平滑濾波,預測下一圈的位置,計算航跡的速度、航向。單個航跡的預測濾波流程見圖2。
圖2 單個航跡濾波預測流程
直升機跟蹤中IMM算法采用2個模型,分別是勻速直線運動和勻加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模型的狀態(tài)轉移矩陣:
勻加速直線運動模型的狀態(tài)轉移矩陣:
其中,T為雷達天線周期。IMM算法實現(xiàn)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圖3中,卡爾曼濾波部分所包含的方程以及濾波流程如圖4所示。
圖3 IMM算法實現(xiàn)流程圖
圖4 卡爾曼濾波算法流程圖
勻速運動模型的初值設置如下所示:
轉移概率矩陣
噪聲向量的協(xié)方差矩陣
勻加速運動模型的初值設置如下所示:
轉移概率矩陣
噪聲向量的協(xié)方差矩陣
勻速運動模型的概率初值u1=0.5,勻加速運動模型的概率初值u2=0.5,勻速運動模型的觀測噪聲的協(xié)方差初值R1=0.0001,勻加速運動模型的觀測噪聲的協(xié)方差初值R2=0.0001,其他速度初值、加速度初值等都設置為0。
IMM算法雖然比較復雜,但多個模型的交互作用適用于直升機跟蹤,使跟蹤算法能夠快速、準確的收斂,并在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目前,該算法應用于勻速運動和勻加速運動兩個模型,并還有模型擴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