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鵬,趙政陽,李建明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園藝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2.甘肅省靜寧縣果樹果品研究所,甘肅 靜寧 743400)
近幾年來,我國蘋果產業(yè)四大產區(qū)之一的環(huán)渤海灣傳統(tǒng)種植區(qū)域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下降,西北黃土高原產區(qū)優(yōu)勢不斷突顯,種植面積產量及價格持續(xù)增長[1];從我國蘋果產業(yè)近年來的發(fā)展形勢分析,蘋果產業(yè)發(fā)展呈現(xiàn)出西移北擴之勢,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轉移趨勢明顯,黃土高原產區(qū)已經成為我國蘋果產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地帶。靜寧作為黃土高原產區(qū)蘋果種植第一大縣,目前,全縣蘋果栽培總面積穩(wěn)定在6.67萬 hm2左右,截止2018年底,蘋果總產量達76萬t,總產值35.5億元,種植區(qū)域海拔1 300~2 100 m,年均氣溫8.3 ℃。由于獨特的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栽培面積最大的紅富士全面進行了套袋,其著色佳、果實硬度大、含糖量高、極耐貯運等特點而享譽全國[2]。靜寧縣各蘋果主產鄉(xiāng)鎮(zhèn),套袋仍是當?shù)靥O果生產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富士套袋栽培發(fā)源于日本,尤其富士蘋果套袋能明顯改善果面光潔度、提高果面著色度、使外觀更加鮮艷[3],增加了經濟效益,但是,靜寧蘋果生產以單家獨戶為主,掛果園大多數(shù)為小塊梯田地,大多采用傳統(tǒng)栽植模式,進入盛果期后果園郁閉,生產成本隨著人工的短缺而逐年提高,勞動力短缺、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等因素已成為限制黃土高原山地蘋果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歐美、新西南、日本等世界蘋果主產國早已全面推廣蘋果無袋栽培技術,無袋栽培蘋果品質更占優(yōu)勢[4],大大降低了蘋果生產成本,是蘋果栽培向省力化、輕剪化、機械化發(fā)展的關鍵技術。為此,我們對甘肅靜寧縣果研所李建明等歷經十多年自主選育的優(yōu)良更新?lián)Q代品種‘成紀1號’[5]和‘靜寧1號’[6]進行套袋和不套袋栽培試驗,對果實外觀指數(shù)、理化性狀、農藥殘留及生產成本進行測定,分析比較套袋和不套袋蘋果各指標差異,以期為靜寧乃至隴東黃土高原蘋果產業(yè)提質增效、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試驗在甘肅省靜寧縣威戎鎮(zhèn)梁馬村靜寧縣蘋果良種苗木繁育基地母本圃進行。育苗基地位于靜寧縣中部,海拔高度1 600 m,年降雨量530 mm,年均氣溫8.3 ℃,試驗所用材料為靜寧縣果樹果品研究所自主選育的兩個蘋果新品種富士芽變短枝型品種‘成紀1號’和秦冠芽變品種‘靜寧1號’,于母本圃2014年4月定值,矮化中間砧為M26,基砧為新疆野蘋果,栽植密度選擇1.5 m×4.0 m,采用行內覆膜、行間生草,設立支架拉線,配套滴灌微噴的現(xiàn)代矮密栽培模式,中上等管理水平。
2018年6月5日在苗木良繁基地母本圃選擇樹勢中庸的‘成紀1號’ 和‘靜寧1號’各5株,每株選擇不同方位果枝長度、果實大小相近的8對蘋果測量果實大小,每個果實懸掛標簽進行套袋與不套袋標記,同時進行套袋與不套袋處理。
果實成熟時進行采樣,‘成紀1號’花期在4月21-26日,‘靜寧1號’花期在4月23-28日,兩個品種均為晚熟品種,果實成熟期接近,其中,‘成紀1號’套袋和不套袋蘋果采樣時間均為2018年10月14日,‘靜寧1號’套袋和不套袋蘋果采樣期均為2018年10月18日,采摘時對套帶前標記的每對蘋果進行果實大小測量,每個品種套袋和不套袋處理各40個樣品(采前個別落果的進行標記),樣品標記包裝好后寄送至興城農業(yè)農村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果實理化性狀和農殘測定。
果實硬度,維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農藥殘留等,檢測主要儀器為電子天平,果實硬度計,氣相色譜儀等。
由表1可以看出,‘成紀1號’蘋果不套袋果實在維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可溶性糖等指標均比套袋果實高,其中不套袋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維生素c含量高5.6%,可溶性糖含量高0.5%,果實固酸比或果實糖酸比大小決定著果品的口感[7~8],果實固酸比高0.62%;而套袋與不套袋果實在硬度、可滴定酸、糖酸比含量方面差異不大。
由表1可以看出,‘靜寧1號’蘋果套袋與無袋栽培檢測指標同‘成紀1號’對比結果相似,不套袋果實除硬度外其他檢測理化指標均比套袋果實高,其中Vc含量差異最為顯著,高于套袋果實3.7%,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高出不足1%,固酸比高1.06%,而糖酸比高1.53%;套袋與不套袋果實在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方面差異不大。
經過連續(xù)2 a對無袋和套袋栽培果實進行試驗地常用的6項農藥殘留進行檢測,由表2看出,兩個品種套袋與不套袋果實在農藥殘留檢測中均檢出了果樹殺菌劑多菌靈與戊唑醇,‘成紀1號’套袋果實農藥殘留高于不套袋果實,‘靜寧1號’套袋果實多菌靈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實,而套袋果實戊唑醇含量高于不套袋果實。而套袋與不套袋果實中均未檢測出苯醚甲環(huán)唑、毒死婢、阿維菌素和噠螨靈等。參照我國食品中規(guī)定的最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9],戊唑醇在蘋果中最大限量為2 mg·kg-1,多菌靈最大限量為 5 mg·kg-1,兩個品種果實中檢出的2種農藥殘留量均遠低于國家食品安全規(guī)定的最大農藥殘留限量,說明當?shù)厣a的紅富士和秦冠蘋果均為無公害農產品。
表1 ‘成紀1號’和‘靜寧1號’蘋果套袋與不套袋果實品質比較
表2 ‘成紀1號’和‘靜寧1號’蘋果套袋與不套袋果實農殘比較 (mg·kg-1)
經過連續(xù)2 a對無袋和套袋栽培果實進行試驗地常用的6項農藥殘留進行檢測,由表2看出,兩個品種套袋與不套袋果實在農藥殘留檢測中均檢出了果樹殺菌劑多菌靈與戊唑醇,‘成紀1號’套袋果實農藥殘留高于不套袋果實,‘靜寧1號’套袋果實多菌靈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實,而套袋果實戊唑醇含量高于不套袋果實。而套袋與不套袋果實中均未檢測出苯醚甲環(huán)唑、毒死婢、阿維菌素和噠螨靈等。參照我國食品中規(guī)定的最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9],戊唑醇在蘋果中最大限量為2 mg·kg-1,多菌靈最大限量為 5 mg·kg-1,兩個品種果實中檢出的2種農藥殘留量均遠低于國家食品安全規(guī)定的最大農藥殘留限量,說明當?shù)厣a的紅富士和秦冠蘋果均為無公害農產品。
經過連續(xù)2 a對無袋和套袋栽培果實進行試驗地常用的6項農藥殘留進行檢測,由表2看出,兩個品種套袋與不套袋果實在農藥殘留檢測中均檢出了果樹殺菌劑多菌靈與戊唑醇,‘成紀1號’套袋果實農藥殘留高于不套袋果實,‘靜寧1號’套袋果實多菌靈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實,而套袋果實戊唑醇含量高于不套袋果實。而套袋與不套袋果實中均未檢測出苯醚甲環(huán)唑、毒死婢、阿維菌素和噠螨靈等。參照我國食品中規(guī)定的最大農藥殘留限量標準[9],戊唑醇在蘋果中最大限量為2 mg·kg-1,多菌靈最大限量為 5 mg·kg-1,兩個品種果實中檢出的2種農藥殘留量均遠低于國家食品安全規(guī)定的最大農藥殘留限量,說明當?shù)厣a的紅富士和秦冠蘋果均為無公害農產品。
筆者研究表明,在甘肅靜寧地區(qū),蘋果新品種‘成紀1號’和‘靜寧1號’不套袋果實在維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方面均高于套袋果實,尤其是Vc含量不套袋果實遠高于套袋果實,而農藥殘留方面套袋果實與不套袋果實差異不大,也均符合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
筆者研究結論與魯興凱等[3]對富士蘋果套袋與不套袋栽培果實理化性狀方面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而果實農藥殘留方面與耿軍[10]對無袋與套袋栽培對果實農藥殘留的影響結論相一致,研究中兩個蘋果品種套袋與不套袋在果實硬度、維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理化指標均處于較高水平,說明在靜寧地區(qū)富士和秦冠品質都較好,而無袋栽培果實綜合品質更優(yōu)于套袋果實。
近年來,在靜寧及周邊地區(qū)蘋果套袋成本約占當?shù)厣a總成本的三分之一,由于在蘋果套袋、摘袋、采果等大量用工時段出現(xiàn)用工荒、成本高等情況,果實套袋尤其可以明顯改善富士等品種的外觀品質,提高商品果的單價,但在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當前境況,蘋果套袋耗時費力,套袋栽培成本過高,而且這一宭境還在不斷加劇。近年來,根據(jù)筆者的調查研究,建議在靜寧乃至黃土高原蘋果產區(qū)山塬地大力發(fā)展“喬砧+短枝型品種”、在川水地根據(jù)自身條件適當規(guī)模發(fā)展矮化中間砧或矮化自根砧的現(xiàn)代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均采用寬行距窄株距、行間生草的建園模式,有條件的配套滴灌,促進肥水一體化,搭建防雹網(wǎng)等果園防災減災設施,為今后蘋果無袋栽培創(chuàng)造推廣發(fā)展條件,適應全國蘋果產業(yè)新一輪變革發(fā)展要求。結合當?shù)靥O果生產成本、果實品質、經濟效益等因素,在靜寧蘋果產業(yè)發(fā)展面臨變革的關鍵時期,無袋栽培將逐漸成為靜寧蘋果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