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慕靜
(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熟 215500)
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前糖代謝正?;蛴袧撛谔悄土繙p退,但妊娠期首次出現(xiàn)糖耐量異常,不僅影響孕婦身體健康,同時也影響胎兒身體變化,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目標導向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十分顯著[1]?,F(xiàn)選取我院孕婦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兩種護理方式下的效果。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單雙數(shù)法分為對照組62例,觀察組63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OGTT血糖異常,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年齡均在36歲之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其它嚴重疾病患者,排除精神障礙患者,排除病歷資料不全患者。對照組62例,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32.46±2.16)歲,住院時間3~7d,平均(5±1)d;觀察組63例,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32.35±2.07)歲,住院時間3~8d,平均(5±1)d,患者基礎性信息并無差異,可進行對比分析。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患者主要為傳統(tǒng)方式控制血糖,根據(jù)醫(yī)囑測量血糖,血糖大于11.1mmol/L時則報告醫(yī)生,依據(jù)醫(yī)囑進行胰島素注射,血糖測量間隔控制在2~4h。
觀察組患者為目標導向血糖控制。首先設立血糖控制目標,空腹血糖控制3.3~5.3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4.4~6.7mmol/L,體重為每周增長500g。成立目標導向護理小組,以護理人員為主建立微信群,主要在微信群內進行知識普及。
患者血糖在3.9~~7.8mmol/L之下時可停止胰島素注射,出現(xiàn)低血糖時采用50%葡萄糖20mL靜脈推注;當血糖為7.9~16.6mmol/L時維持原有胰島素劑量,也可增加1~2U/h;當血糖處于16.7mmol/L之上時將胰島素在原來基礎上增加2U/h持續(xù)泵入,同時血糖監(jiān)測頻率控制在每小時3次。
(1)對比患者血糖控制狀況,主要分析患者MEAN(24h血糖平均值)、SD(血糖標準差)、GV(血糖波動系數(shù))、GM(血糖波動均值)。(2)對比母嬰結局,其中主要為巨大兒、羊水過多、胎膜早破、早產(chǎn)。
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125例患者數(shù)據(jù),以x2檢驗母嬰結局資料(%、n),以t檢驗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資料(),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MEAN、SD、GV等指標顯著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情況()
表1 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情況()
組別 例數(shù) MEAN SD GV GM對照組 62 10.16±3.163.97±0.673.40±0.6710.26±1.52觀察組 63 8.45±2.672.64±0.541.25±0.46 8.64±1.25 T 3.270 12.229 20.944 6.513 P 0.001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羊水過多以及早產(chǎn)等情況顯著更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對比母嬰結局狀況(n,%)
有研究發(fā)現(xiàn),我院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達18%,孕期采用合適方式控制對降低血糖十分重要[2]。但嚴格控制血糖也可能致使孕婦發(fā)生低血糖,嚴重危害胎兒健康,因此需制定合理的控制方式。
和傳統(tǒng)護理相比,目標導向護理有完善的循證依據(jù),可精確調控胰島素用量,真實反映患者血糖變化[3-4]。同時護理人員也需依據(jù)每次血糖測量結果進行動態(tài)調整、操作較為方便。本次護理中,所有目標和方法的設定均進行大量循證查詢,同時結合日常工作實際,因此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好。本研究觀察組患者MEAN、SD、GV等各血糖控制指標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可知患者血糖可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同時波動較為穩(wěn)定。對比母嬰結局時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羊水過多、早產(chǎn)等情況均較少。因此可知,為患者予以目標導向護理時,可有效減少巨大兒、胎膜早破以及早產(chǎn)等狀況,有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予以目標導向護理時可控制患者血糖變化,改善母嬰結局,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