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自然災害視域下的西周末期政治重心東遷

        2020-06-04 02:55:02潘明娟
        唐都學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旱災災害政治

        潘明娟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關中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 710126)

        關于西周末期的政治重心東移,大部分學者等同于“平王東遷”的歷史事件。平王東遷的原因,《史記》提出“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由于文獻記載語焉不詳,近現代學者就平王東遷原因提出異議,錢穆先生指出:“《史記》不知其間曲折,謂平王避犬戎東遷。犬戎助平王殺父,乃友非敵,不必避也。”[1]蒙文通先生也認為:“犬戎黨于平而奪平地,秦敵于平而平封爵之,皆事之必不然者。”[2]王玉哲先生指出:“平王東遷,明為避秦”,而不是逃避犬戎[3]。晁福林認為:平王東遷洛邑“一是豐鎬不僅殘破,而且鄰近西戎和正在崛起的秦國,故不如遷往東都洛邑安全。二是洛邑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輻湊,經濟發(fā)達,并且支持周王室的晉、鄭、衛(wèi)等都在洛邑附近?!盵4]于逢春則持“投戎避秦”之說[5]。王雷生推而廣之,認為平王東遷是因為“受逼于秦、晉、鄭等諸侯”[6]。董惠民在逐條批駁于逢春的觀點后,提出東遷的原因是“王室衰微,東依晉鄭”[7]。以上觀點,有相近之處,如晁福林、王玉哲、于逢春、王雷生等學者均持“避秦”之論;有的則完全相反,如晁福林認為東遷避戎,于逢春則認為“投戎”,又如王雷生認為東遷避晉鄭等諸侯,晁福林、董惠民等則認為晉鄭諸侯支持周王室。這些論述主要是從當時的政治斗爭及諸侯勢力、戎周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僅于逢春在其文章中提到了平王東遷的原因之一“是為了擺脫連續(xù)幾百年的天災所造成的困境”[5],但這并不是其論述的重點。

        政治重心的東移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僅局限于平王東遷事件本身進行論述;同時,政治重心的東移是諸多因素包括內政外交、軍事力量、社會經濟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著重探討自然災害對西周末期政治重心變遷的影響。

        就本文主題而言,有兩個問題需要界定:第一,研究時段。西周末期應是周厲、宣、幽三王在位時期,自公元前878 年周厲王即位至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東遷(1)關于平王東遷的時間,學界有不同觀點,參見王雷生《平王東遷年代新探——周平王東遷公元前747 年說》(《人文雜志》1997年第3 期,第62-66 頁)、王紅亮《清華簡〈系年〉中周平王東遷的相關年代考》(《史學史研究》2012 年第4 期,第101-109 頁)。本文采用學界普遍觀點,認定周平王東遷時間為公元前770 年。108 年的時間。第二,政治重心。西周時期有三座都城:岐周、宗周、成周。岐周是先周時期的政治重心,即主都;西周初期的主都為宗周豐鎬,岐周為圣都、陪都,成周洛邑為陪都;西周末期,政治重心逐漸東移至成周洛邑,至東周初年正式遷都。政治重心的轉移過程,與政治、軍事、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因素分不開,當然,自然災害也是影響政治重心轉移的因素之一。

        一、西周末期黃河流域的自然災害

        關于西周時期的自然災害研究,學界有先秦災荒的總體研究(2)參見劉繼剛《中國災害通史·先秦卷》,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聶甘霖,陳紀昌《先秦時期的自然災害與政府應對》,載于《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劉進有《先秦災害問題述論》,載于《蘭州工業(yè)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有不同災害的專題研究,包括水災、旱災、蟲災、地質災害等(3)參見堯水根《先秦至秦漢水旱災害略論》,載于《農業(yè)考古》2013年第4期;程天寶《試論先秦時期的水災與賑濟》,載于《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劉繼剛,何婷立《先秦水災概說》,載于《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2期;胡其偉《先秦農業(yè)中的蟲災簡析》,載于《農業(yè)考古》,2016年第4期;王元林,孟昭鋒《先秦兩漢時期地質災害的時空分布及政府應對》,載于《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有災異觀念、應對措施等(4)參見李亞光《周代荒政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陳艷麗《先秦防災救災經濟思想研究》,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李瑞豐《先秦兩漢災異文學研究》,河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其中,《中國災害通史·先秦卷》匯總了西周旱災11 次,火災1 次,地震4 次,風災1 次,雹災2 次,饑荒1 次,瘟疫1 次,天氣異常1 次[8]P26。西周自然災害研究最為詳細的是吉林大學李亞光的博士論文《周代荒政研究》,其論述了西周時期的災情,分析了西周災害發(fā)生的規(guī)律。在災害影響的研究方面,上述論著普遍關注了災害對經濟(尤其是農業(yè)經濟)的影響,較少關注災害與政治的互動,尤其西周末期厲、宣、幽時期災害情況及其對政治的影響,尚未見專題論述。

        (一)西周時期黃河流域的氣候變遷

        氣候的變遷在周人的興衰史中起著巨大的作用。鄧拓認為中國先秦災害的形成與其歷史上氣候的變遷和具體的地理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9]。

        西周時期的氣候變遷,學界有諸多論述,范圍大多集中在黃河流域甚至黃河中游地區(qū)。竺可楨先生指出,公元前11世紀到8世紀黃河流域發(fā)生了持續(xù)不斷的旱災。而長江流域受旱災影響較小,相反卻是一個比較寒冷的時期[10]。楊銘、柳春鳴認為“從周平王以降,歷經厲、宣、幽、平時期,將近三百年,至少在黃河流域,經歷了一個寒冷轉向干旱的氣候變化”[11]。具體到黃河中游地區(qū),黃春長通過對渭河流域全新世黃土的研究也證明西周早期渭河流域氣候干旱[12]。李喜峰認為:西周時期,黃河流域氣候的主要特征是干早寒冷, 尤其是在西周后期的厲、宣、幽王時期, 黃河中游地區(qū)氣候嚴重干早[12]。還有學者認為我國商周時期正處于氣候上的一個冷期, 地殼活動劇烈導致當時地震頻繁[13][14]。

        以上研究都證明:西周時期確實經歷了一個長期的寒冷與干旱的氣候變化。這種變化影響了氣溫和降雨,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災荒,進而影響農業(yè)生產,重創(chuàng)當時的農業(yè)經濟。不僅如此,災荒還影響著周王室的內政外交及軍事力量的重新分布,導致政治重心的轉移。

        (二)西周末期黃河中游的自然災害

        西周末期黃河中游的災害主要為旱災、寒災和震災(5)災害統(tǒng)計原則,見 《古代旱災及政府應對措施——以西漢關中為例》一文(《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年第6 期,第1064-1068 頁)。。

        1. 旱災

        西周末期旱災是非常嚴重的?!峨S巢子》曰:“厲幽之時,天旱地坼?!盵15]梳理文獻可知:周厲王、周宣王、周幽王在位108 年間,共發(fā)生旱災14 年次,平均每7.714 年發(fā)生1 次,頻率為0.130 次/ 年。以每10 年為一個時段整理旱災發(fā)生次數,可以看出公元前828—前819 年的10 年間旱災爆發(fā)7 年次,最為頻繁;前858—前849 年的10 年間旱災爆發(fā)5 年次;前808—前799、前788—前779 年兩個時段旱災為1 年次;其他時段沒有旱災發(fā)生。

        圖1 西周末期黃河中游旱災次數

        因此,蒙文通先生總結這段歷史時說:“厲、幽、宣、平凡歷一百五十余年, 而旱災與人民之流徙不絕于詩, 此國史上一大故也?!盵16]

        2. 寒災

        西周末期氣候逐漸變冷,寒災也逐漸增加。相關文獻記載,西周末期黃河流域發(fā)生寒災2 年次,分別發(fā)生于周幽王四年(前778)(6)《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記載:“(幽王四年)夏六月,隕霜。”、周幽王九年(前773)(7)《綱鑒易知錄》記載:“戊辰,九年,夏六月,隕霜?!?。夏六月出現隕霜,是天氣寒冷的極端表現。

        3. 震災

        據文獻記載,西周末期地震災害2 年次,分別發(fā)生于周幽王二年(前780)(8)據《國語·周語上》記載:“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史記·周本紀》也有同樣的記載:“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焙土?前776)?!对娊洝ば⊙拧な轮弧?9)鄭玄《毛詩傳箋》定此詩為厲王時詩,但詩序認為:“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鼻迦笋R瑞辰認為“(鄭)箋以為刺厲王者,實本魯詩及中侯。但梁虞廣刂、唐傅仁均及一行并推算幽王六年乙丑歲建酉之曰辛卯朔辰時日食,……與此詩‘百川沸騰,山冢崒崩’正合,則仍從《毛詩》刺幽王為是?!庇涊d了前776 年這次地震的情形,“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p>

        統(tǒng)計西周末期黃河中游的旱災、寒災和震災,得出:西周末期旱災、寒災、震災三種自然災害共計18 年次,平均每6 年發(fā)生一次,頻率為0.167 次/ 年。

        西周末年自然災害的頻繁,正如《國語·周語下》所記載:“自我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于今未弭?!盵17]P99

        二、自然災害對西周末期政治重心遷移的影響

        在嚴重的天災背景下,西周末期的社會經濟、政治統(tǒng)治也是岌岌可危。西周末期政治重心的轉移是在特定災害背景下的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災害嚴重打擊了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導致周王朝的政治重心逐漸轉移。

        (一)西周末期自然災害對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的嚴重打擊

        自然災害的頻繁發(fā)生,對西周末期黃河流域尤其是黃河中游地區(qū)的社會經濟是非常嚴重的打擊。

        周厲王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連續(xù)五年的大旱,具體情況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公元前842 年爆發(fā)的國人暴動的背景是周厲王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政策。則周厲王的經濟改革,可能與之前連續(xù)大旱造成的農業(yè)歉收、財政困難是分不開的。從政治上來說,國人暴動直接打擊了周王室的統(tǒng)治權威。

        表1 西周末期自然災害發(fā)生年次表

        共和十四年(10)《古本竹書紀年》“厲王”條:“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秋又大旱,其年,周厲王死,宣王立?!敝列醭跄辏沁B續(xù)七年的干旱。周宣王二十五年(前803)也發(fā)生了一場大旱?!洞呵锓甭丁そ检搿酚涊d:“周宣王時,天下旱,歲惡甚, 王憂之?!盵18]《詩經·大雅·云漢》描述的旱災,雖然學界對旱災時間有不同觀點,但大部分都認為是周宣王時期(11)學界對《詩·大雅·云漢》寫作時間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認為做于宣王初年(見朱鶴齡:《詩經通義》,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9 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第642 頁),歷代學者如王質、嚴粲、牟庭等贊同此說。另一種意見是《詩·大雅·云漢》做于宣王中期,何楷(見《詩經世本古義》,《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 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第513 頁)、錢澄之(見《田間詩學》,《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 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第697 頁)贊同此說。不論作于宣王初年還是宣王中期,《云漢》描寫的旱災都是非常嚴重的。。周宣王時期的旱情非常嚴重,“旱既大甚”,沒有任何方法阻止“則不可推”“則不可沮”。旱災造成的后果,首先是農業(yè)顆粒無收,“昊天上帝,則不我遺”;其次,百姓流離失所,“周余黎民,靡有孑遺”;第三,政治秩序散亂,“散無友紀”。這次大旱“歲惡甚”,從社會經濟、政治秩序各方面打擊了周王朝的統(tǒng)治。

        周幽王在位12 年,發(fā)生旱災1 年次,寒災2 年次,震災2 年次,平均2.4 年發(fā)生一年次災害,較之周厲王和周宣王時期更加頻繁。寒災“夏六月隕霜”,未到時節(jié)而嚴霜下,會使大豆等農作物枯死。寒災加上旱災,對農業(yè)經濟的影響尤其巨大。《詩經·小雅·谷風》:“習習谷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眰髟唬骸半m盛夏萬物茂壯,草木無有不死葉萎枝者?!盵19]嚴重震災又造成了河流山川地形、地貌的巨大變化,“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這些災害對西周末期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尤其是震災嚴重的宗周。

        (二)宗周與成周軍事地位的變化

        西周末期一百多年的天災導致黃河流域生存環(huán)境惡化,經濟大幅衰退,社會秩序也迅速崩壞。為了穩(wěn)固政治統(tǒng)治,周王朝開始把經營重心轉移向南方、東南江漢和淮河流域,進行軍事擴張和經濟掠奪。許倬云認為:“自從昭穆之世,周人對于東方南方,顯然增加了不少活動。昭王南征不復,為開拓南方的事業(yè)犧牲了生命,穆王以后,制服淮夷,當時周公東征以后的另一件大事。西周末年,開辟南國,加強對淮夷的控制,在東南持進取政策?!盵20]在這種背景下,宗周和成周的軍事、經濟、政治地位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政治重心開始東移。上述的“謂爾遷于王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末期政治重心的變化。

        首先,氣候災害背景下,宗周成為被動防御戎狄入侵的前線。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一方面導致黃河流域的社會秩序和農業(yè)經濟遭受嚴重打擊,另一方面,也會迫使游牧民族南下(12)面對干旱和寒冷的氣候,“受影響的狩獵居民只有三種出路:一是追隨他們所習慣的氣候環(huán)境,追隨獵物向北或向南移動;二是留居原地,靠不怕干旱的生物勉強過活;三是仍然留在原地,通過馴化動物和從事農業(yè)把自己從惡劣的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大部分情況下,游牧民族是追隨他們習慣的氣候環(huán)境移動的。(見阿諾爾德·湯因比著,曹未風等譯:《歷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86-87 頁),導致戎狄入侵,宗周地區(qū)淪為對戰(zhàn)游牧民族的前線。

        其次,成周成為對東南夷掠奪戰(zhàn)爭的基地。豐鎬地區(qū)的被動性防御軍事行為動搖周王室政治權威的同時,隨著周王朝的經營重心向南方、東南江漢和淮河流域轉移,成周洛邑成為重要的軍事基地。以洛邑為基地的與東夷、徐戎、淮夷等方國部落之間的主動戰(zhàn)爭則不斷取得勝利?!案嗟氖侵芡醭鲃优绍妼δ戏叫U夷‘不臣’或‘不貢’的征伐”。[23]相關戰(zhàn)爭青銅器銘文中的記載很多。如厲王時期的虢仲盨蓋、宗周鐘、敔簋、禹鼎、鄂侯御方鼎、晉侯穌編鐘等銅器銘文均提及對南夷或南淮夷的軍事行動,最終“厥獻厥服”。其中,晉侯穌編鐘詳細記述了晉侯穌隨周厲王東征的經過。厲王三十三年,王親省東國南國,正月,從宗周出發(fā),二月至成周,隨即往東,三月王親會晉侯率乃師伐夙夷,進擊城,大獲斬俘。王還歸成周。六月,王兩次召見晉侯穌,親賜弓矢、馬駒等,晉侯穌因此作鐘。[24]宣王時期也有對南方征伐的文獻資料,如《詩經》中的《小雅·采芑》《大雅·江漢》《大雅·常武》。幽王時期,即使已經衰微,周人仍然沒有放棄對南方和東南地區(qū)的經營,如《小雅·漸漸之石》毛詩序曰:“下國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荊舒不至,乃命將率東征。役久病于時,故作是詩也?!?/p>

        比較以宗周為中心的對西北戎狄的防御戰(zhàn)爭和以成周為中心發(fā)動的對東南夷的掠奪戰(zhàn)爭,會發(fā)現西周末期宗周和成周的軍事地位出現了很大差別。

        (三)宗周和成周經濟地位的變化

        旱、寒等氣候災害對宗周和成周均有影響,震災則嚴重打擊了宗周的社會經濟。隨著周王朝經營重心的轉移及宗周成周軍事地位的變化,二者的經濟地位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成周洛邑擁有大量的諸侯貢賦和從東南夷掠奪來的物資囤積,也就是說,在豐鎬地區(qū)經濟實力銳減的同時,洛邑逐漸成為經濟中心。

        成周作為西周在中原地區(qū)統(tǒng)治的據點,主要的經濟職能是征收賦稅,囤積物資。洛邑的經濟地位在“四方入貢道里均”[21]133這句話中有鮮明的體現。應該說,洛邑不僅是對周圍郊甸地區(qū)征發(fā)人力物力的中心,而且是對四方諸侯征收貢賦的中心,更是對四方被征服的夷戎部族或國家征發(fā)人力物力的中心。分封制規(guī)定,各諸侯國對天子必須承擔納貢的義務。而洛邑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相對均等且水陸運輸都很方便,自然成為四方諸侯入貢的中心。

        西周末期,成周作為對東夷和南淮夷進行財富掠奪的軍事基地,囤積了大量的掠奪物資,導致成周進一步成為經濟中心。西周末期,雖然周王室已日漸衰弱,但南夷淮夷仍然不得不向周王室繳納貢賦?!顿饧妆P》銘文:“王令甲(兮甲)征司成周四方積,至于南淮夷?;匆臍w我帛畝人,毋敢不出帛,其積、其進人、其貯,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令,則即井(刑),菐(撲)伐。”[25]周宣王派出輔佐大臣兮甲,也就是尹吉甫,親自主持征收東方的貢賦。南淮夷是向西周貢納糧食和布帛的少數族,所以稱為“歸我帛畝人?!辟饧椎搅四匣匆?,強迫征收糧食、布帛,并且還要進獻奴隸,否則就要用武力征伐。西周晚期的駒父盨蓋也說明了周王室對南夷和東夷的貢納征收。駒父盨蓋屬西周晚期,有銘文82 字,記錄了周王十八年正月,“南仲邦父命駒父即南諸侯,率高父見南淮夷”,索取貢納,淮上小大諸侯無敢不奉王命,“不敢不敬畏王命”,“厥獻厥服”。四月駒父還至于蔡,歷時三月。[26]西周末期,諸侯的貢獻集中到洛邑,從東夷、淮南夷掠奪的貢納品也聚集在洛邑。據此看來,西周末期豐鎬和洛邑經濟地位是不同的。

        (四)宗周和成周政治地位的變化

        很明顯,連年的嚴重災害,影響了農業(yè)收成,社會經濟遭到打擊,使百姓陷入饑饉,四散流亡;社會秩序迅速崩壞,人心不穩(wěn);政治局面混亂,朝廷對內對外的政治控制力都在下降。周王室統(tǒng)治所依賴的社會、經濟、政治基礎分崩離析,政治重心的轉移、政權的覆亡就是必然的結果?!妒酚洝ぶ鼙炯o》云:“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盵21]145-146《國語·周語》也有類似的記載[17]26-27。將西周末期與夏商之末的自然災害進行對比,論述的重點是“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即在自然災害的背景下,西周的統(tǒng)治秩序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

        自然災害背景下,西周末期豐鎬和洛邑軍事地位、經濟地位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政治重心隨之變化。

        當然,如文首所言,西周末期政治重心的遷移,有其政治、軍事、經濟等各要素的影響。從政治上來說,內政方面,秦、晉、鄭、衛(wèi)等諸侯與王室錯綜復雜的關系是其內政影響對政治重心的主要因素;外交方面,戎狄對周王室的威脅是外交因素,也對政治重心的遷移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軍事和經濟上來說,豐鎬和洛邑軍事地位和經濟地位的變化,也是影響政治重心遷移的因素。而西周末期的旱災、寒災和震災等自然災害,對周王室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等方面均有重大影響。一方面,直接削弱了周王室的經濟實力和政治控制力;另一方面,通過西北方戎狄的入侵打擊周王室的軍事力量,擾亂內政外交,從而成為影響政治重心逐漸東移至洛邑的因素之一。發(fā)展到東周初年,由于自然災害的摧殘、戎狄的入侵導致宗周豐鎬殘破不堪,加上各諸侯的推波助瀾,成周洛邑終于成為主要都城,完成了西周末期政治重心的遷移。

        猜你喜歡
        旱災災害政治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板栗“旱災”后生產管理技術
        河北果樹(2020年2期)2020-05-25 06:58:58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葫蘆島市旱災風險評價
        黑龍江省旱災等級劃分及旱情分布研究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 加勒比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97人妻无码免费专区| 三级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久久综合日本久久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a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精品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男女射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激情无码Av毛片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爱爱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app下载|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爆乳|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大全|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精品| 日本顶级metart裸体全部|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激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无码片久久久天堂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91青青草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