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其自卑及厭學心理、心理素質差等及造成的原因分析,然后提出了目前班主任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長期采取劣勢教育,管理過于疏松、班會課浮于形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道德教育等,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優(yōu)勢教育及促進方法,旨在通過優(yōu)勢教育更好的提升高職生的心理素質及個人能力。
關鍵詞:心理素質;班主任工作;劣勢教育;優(yōu)勢教育
五年制高職,也稱五年制大專,是由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承辦[1],由前三年的普通中等職業(yè)教育和后兩年的普通高等職業(yè)教育組成,是初中畢業(yè)生上大學的最快也是最有效的途徑。但是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能力較弱,家庭教育方式等問題普遍自我認知能力不強,過分自卑,尤其是進入職校以后,自尊心大受打擊,對未來無比茫然,且這個時期又是青春期,很多學生存在逆反心理,這更加重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往的批評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只會加劇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學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采用優(yōu)勢教育模式鼓勵學生發(fā)展長板尤其重要。
一、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1.自卑和厭學心理
這是高職學生入校時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由于中考的失利或其他原因等他們覺得自己在普通高中生面前低人一等,這種失敗者的心態(tài)導致他們自暴自棄。不像普通高中生以考大學為目標,他們進入高職院校后對未來無所適從,沒有目標,大多數學生的專業(yè)是父母選的,自己并不感興趣,不知道以后的職業(yè)方向,再加上學校對于課業(yè)考核的要求不高,學習的內容難度較大、學習方法不當、不良的學習習慣等更加劇了他們的厭學心理,加之社會對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偏見較多,他們的心理素質每況愈下,大多數學生的混混心態(tài)占據上風,導致其浪費了5年的寶貴時光。
2.心理素質和情緒問題
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敏感時期,觀察大多數來到高職院校的學生發(fā)現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問題,自身的情緒低落加之家長和老師的抱怨及社會偏見等導致學生遇到一點小挫折就容易心理崩潰走極端方式;在學校也無法正常處理人際關系,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有的甚至對學生、老師進行辱罵等行為;生活也沒有活力,對班級組織的活動漠不關心,對事情缺少同情、同理心等。
二、班主任工作管理現狀
1.疏于管理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教育者和引導者;是學生的指明燈,是家校溝通的橋梁。五年制高職班級采取的是中小學管理模式,每個班級均由班主任直接管理,但是很多班主任對于班級疏于管理,秉承放養(yǎng)模式,只要學生不出錯即可,導致學生較進校時的素質和自我約束能力均有所下降,上課嘈雜,無組織無紀律,難于管理,班級整體氛圍很差,也增加了任課老師的上課難度。多數學生均在混日子的狀態(tài),5年之后除了一張畢業(yè)證,學無所長,這更加劇了社會對職校學生的偏見,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班會課浮于形式
班會課是班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級德育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一堂有效的班會課可以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學習和鍛煉,提升整體的素質,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目前學校里的班會課并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利用,浮于形式,僅僅是為了傳達學校里的一些通知或班級事物總結之類的,即使正常進行的班會課制定的主題也是系里統一制定的安全類的,并不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作用。
3.劣勢教育
這是目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教育模式,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習慣了當學生犯錯時對其采取批評模式,學生受到批評時下意識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故意犯錯與老師或家長產生沖突。老師和家長過于關注學生的劣勢,總是試圖通過某種方式使其提升自己的劣勢,而這種對于劣勢的過分強調會加劇學生的自卑心理,總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失去信心,長此以往,心理防線崩塌很容易走極端,對于其他事物的積極性也會下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會極大的增加。
三、班主任工作中的優(yōu)勢教育
1.發(fā)現學生優(yōu)勢
每一個學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真正的教育,根本不是發(fā)掘人的第一,而是發(fā)現人的唯一。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教育,我們往往過分強調了第一性,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獨特的長板,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做好該做的事就值得被贊美。尤其是這些高職生,學習能力差是他們的劣勢,過分強調對于劣勢的提升于他們而言是成效甚微的,不僅學生甚至于老師也會以一蓋全認為學生一無是處,學生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只會每況愈下。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學生就會發(fā)現他們也許有的學習能力很差,但是人際交往能力卻很強,有些同學領導力很強,人無完人,我們不應該單一以學習能力來衡量學生,而是應該發(fā)現學生身上的優(yōu)勢并加以引導,使其在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茁壯發(fā)展。
2.從“最近發(fā)展區(qū)”入手
從“最近發(fā)展區(qū)”入手是幫助學生練習提高自身優(yōu)勢、培養(yǎng)新的優(yōu)勢,或者是在低風險條件下戰(zhàn)勝劣勢的絕佳方法。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這個概念聽起來復雜,其實是一種巧妙自然的搭建腳手架的方法:班主任讓學生參與活動練習,逐步提高任務的挑戰(zhàn)難度,讓這個難度保持在學生能達到的高度往上一點點,來幫助學生提高解水平,達到他獨立發(fā)展時難以企及的高度。
3.充分利用班會課
高職學校一定要改變傳統的說教式和傳達式班會課形式,這種形式的班會課效用不大,還會使學生昏昏欲睡,對班會課產生極大的厭倦感。要積極探索新的形式,如演講、辯論賽、素質拓展、模擬記者招待會、吐槽大會、相聲、詩歌朗誦等寓教于樂的形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優(yōu)勢組織召開班會課,如一場辯論賽要從籌備、查閱資料到組織人員參賽、包括場地布置等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班主任僅起到鼓勵和指導作用,同時提供設置學生的參賽獎品等,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四、促進優(yōu)勢教育的方法
1.積極的溝通有助于提升優(yōu)勢教育
當班主任深入的了解學生優(yōu)勢后,在與之溝通的過程中就會減少很多批評的語言,積極的表揚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表現,從優(yōu)勢出發(fā)的表揚一方面認可了學生的優(yōu)勢,一方面又可以肯定他努力的過程,從而再次復制自己的成功。
2.日常班級管理中的優(yōu)勢教養(yǎng)
從優(yōu)勢出發(fā)管教學生的不同之處在于,當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時,是從幫助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fā),采用更具建設性的方法,讓學生清楚的意識到可以運用哪些優(yōu)勢來提升自我。當學生做出錯誤的選擇并感到為難的時候恰恰給了我們機會去跟他探討是什么地方忘記發(fā)揮優(yōu)勢,他需要運用什么優(yōu)勢來解決這個問題。
五、總結
構建從關注劣勢教育轉向關注優(yōu)勢的教育[2]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量,需要班主任深入的去觀察每一個學生,充分了解學生優(yōu)勢,再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使我們的每一個高職學生都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增強自信,告別自卑心理,擁有一個快樂、積極向上、奮進的5年求學生涯。
參考文獻:
[1] ?金鍇琰. 五年制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心理素養(yǎng),2019(4):83-88.
[2] ?錢麗君. 從關注劣勢走向關注優(yōu)勢的心育文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15):35-37.
作者簡介:李冰月,1992年10月出生,女,河南焦作,機械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作者單位: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