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儒
古稀之年,回望來路,恍然頓悟:一切曾經日思夜想,牽腸掛肚追求、追逐的名利地位、職稱頭銜、名車豪宅,乃至美女,得之失之,黃粱一夢而已,并不值得你付出一生的代價。
施耐庵先生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朋友聚會,筆者亦放言:花甲不發(fā),何須再發(fā);古稀未名,談何名哉?——因“用違其時,事易盡也”,有所作為之最佳時機已過,成功之概率鮮矣。
桑榆晚景,放得下功名富貴心方得道成仙,參得破人生之真諦才立地成佛——“放置”身外之物,乃人生之大境界也!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中拂逆的事很多,故須退而思之:與其逆水行舟,還不如順流而下;與其激流勇進,不如隨遇而安。列子御風,大道至簡。心無利害牽掛,生命之真氣便與自然之元氣融為一體。
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心”。解除約束身心自由的繩索枷鎖,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國,“放飛”心靈,方得延年益壽。
歲月雖云蒼老,眼光絕不能守舊。抱殘守缺,墨守成規(guī)會讓你與外部世界格格不入,與年輕人時時別扭。
河伯狂妄自大,誤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及至見了北海若(海神),方知自己目光短淺,夜郎自大。于是便望洋興嘆:“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矣?!?/p>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望遠,方知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強中更有強中手。唯“放開”眼界者,方有大視野、大格局。
彈指人生,遙想當年,派斗成風,相煎何急,同窗揚鑣,誣陷告密,無所不用其極!
遺憾的是:時過境不遷,難得一次四十年后的同窗聚會,彼此依然是怨氣沖天,秋賬再算!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痛飲了人生的“三道茶”(三毛將人生喻為“三道茶”——“少年甜,中年苦,老年淡”),寬容曾經的傷害,忘卻彼此的嫌隙,“放下”情仇恩怨是大智慧。
前不久筆者親耳聞見:九旬老父在護理院長臥病榻,膝下四子女卻為爭奪遺產數(shù)度對簿公堂。想想都令人背脊發(fā)涼,可悲異常!
“讓他三尺又何妨”,“放棄”應得份額又怎樣!其實人生最割舍得起的是“金錢”。惜乎這點小道理,都是花甲老人了,卻依然對此執(zhí)迷不悟。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官司雖未了,但人生已輸了。無論原被告雙方誰贏誰輸,倘以筆者之見,皆已輸了“親情與時光”,此為“人生法庭”之判決也!
國慶期間,“荒友”聚會,觥籌交錯之間,問及一位50年前的同窗在忙些什么?孰料他竟是一臉無奈,萬般感慨。原來他在為在家待業(yè)的兒子求職忙碌——從簡歷策劃、單位選擇,直到四處請托,八方打聽,心甘情愿地做了“孩奴”!
古訓:“雨澤過潤,萬物之災;情愛過義,子孫之災也?!痹诮逃⒆由?,我們是否“情愛過義”,“圈養(yǎng)”過頭了?該“放手”時便放手——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當由他自己來選擇,來擔當。
放置、放飛、放開、放下、放棄、放手,一個“放”字抵千金,信是不信,全在你的“悟性”。
童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