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茂
倉位與減倉,是股市里的兩個術(shù)語,要說后者,必須先明白前者的含義。所謂倉位,是指投資人實有投資和實際投資資金的比例。舉個例 子:比如你有10萬元用于投資,現(xiàn)用了4萬元買基金或股票,你的倉位就是40%。所謂減倉,指賣掉一部分持有的股票或基金,是在對后市行情不確定、不看好的情況下,所采取的部分贏利落袋為安的一種操作。
將題目里的減倉打上了引號,旨在告訴諸位讀者朋友:本文談的減倉,并非在研究股市基市的實戰(zhàn)操作,而是打個比方,借用這個概念,談?wù)劺夏耆说挠嗌鷳?yīng)予校正,減負。
這么說吧,假若一個人的生命為100歲(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多是在七八十歲、八九十歲止步),那么他活到六七十、七八十歲時,“倉位”就比較高了。按我老漢的觀察和體會,人到了這時候,從思想到行動,“持股”就不能太多,應(yīng)隨時進行“減倉”。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給自己的衣服“減倉”。時下,許多人(青年女子為最)的衣柜衣櫥里,陳(并不“舊”)許多套,新許多套,一旦逛商場去超市遇到“亮瞎眼”的,還要不斷地買進,添加。買進復(fù)買進,添加復(fù)添加,便“衣滿為患”。其實,大多數(shù)老年人,子女盡孝心,老伴獻愛心,幾年下來,衣服也成摞成災(zāi)。年輕人,衣服成災(zāi),來日方長,可以逐漸淘汰,慢慢處理。對老年人來說,來日苦短,誰也不知道“明天與不幸哪一個先來”,所以,對那些穿不著的衣服,包括一晃幾年一動沒動“褶”都沒倒的衣服,或送給需要的親朋好友,或送到城鎮(zhèn)小區(qū)設(shè)置的廢舊衣物回收站,讓其“廢物易主變?yōu)閷殹?。說句不中聽的:以天作計時單位,一個老人今天走了,衣物明天就成了遺物,扔都扔不迭。所以,有多余的衣物,早處理早主動,晚處理,就會負累子女和家人。想到這一點,還是早一步處理為好。
對識文解字、愛讀書看報,又喜好寫作的人來說,哪家不是書櫥挨著書櫥,鼻子眼里都是報紙雜志?按照“二八定律”,書再多,常看常用的也就占20%,那80%,常年處在休眠狀態(tài)。所以,進入老境的人,趕在“百年”或“不幸”到來之前,對這些書報雜志,也當(dāng)忍痛割愛,狠狠地減倉:能捐獻的捐獻,該送人的送人,沒多大價值的就讓其投奔廢品收購站。知識更新快,術(shù)業(yè)有專攻,可別老想著把自己的存書當(dāng)作一筆寶貴的精神食糧留給子孫后代用。
比起上面兩項來,最該削減的是日常生活內(nèi)容的減倉,即自己給自己設(shè)計、安排或承攬的事務(wù)減倉。時下,頗有一些老年朋友,仗著自己似乎身體不錯——還一時沒“趴窩”,心態(tài)無比好,興趣不輸當(dāng)年:養(yǎng)花、養(yǎng)魚、養(yǎng)狗,跳舞,學(xué)畫畫,還要日不錯影地接送孫輩……忙忙碌碌,滿滿登登,一天下來,累個臭死,還認為活得很時尚,有水平。恕我不恭:這主兒精神可嘉,但應(yīng)該緩行:年齡都“日薄西山”了,還把自己的愛好搞得這么“豐盛”,不累嗎,我的姐妹,我的弟兄?如果說接送孫輩義不容辭或出于無奈,那么自己能當(dāng)家做主的愛好,砍掉幾項,豈不可行?“情多累美人”,人老了,愛好不能被心態(tài)綁架,減倉要緊,不服輸不行。
當(dāng)然,老年人需要減倉的事項因人而異,也遠不止這些。但能落實上述三條,這“倉”也就“減”得可以。即使一霎半時減不了三條,能減掉一條兩條那也不錯。怕就怕,年紀逐漸增大,健康逐漸下滑,仍不覺悟,我行我素。
朱森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