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影
【摘要】目前,由于課外閱讀意識薄弱、閱讀時間較緊張、家庭因素以及教師因素的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閱讀容易陷入困境。如何推進學生持之以恒地、興致不減地讀完整本書,成為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題。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小學高年級推進整本書閱讀,要以分享促進閱讀,以交流促進閱讀,把學生內在的閱讀感悟充分外化,讓學生在分享交流中獲得更深入的閱讀體驗。按照具體的閱讀流程,可綜合運用讀前的導讀策略、讀中的分享交流策略、讀后的展示交流策略、角色扮演策略以及評價激勵策略,多管齊下,個體的獨立閱讀與集體的分享交流協(xié)同并進,才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高年級;分享;推進;策略
一、高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困境
《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統(tǒng)編教材設置了專門的板塊——“快樂讀書吧”,把課外閱讀納入課內教學體系中,強化了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可見,在小學階段推進整本書閱讀的實踐,具有巨大的現(xiàn)實必要性??墒?,現(xiàn)實中,高年級學生的自主閱讀容易出現(xiàn)“開始時轟轟烈烈,讀起來慢慢吞吞,最后不了了之” 的局面。
為了摸清本校高年級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筆者曾對本校五、六年級學生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每個年級隨機調查1/3的班級學生,問卷課堂上完成、當堂收回,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家長等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擾,提高調查數(shù)據(jù)的有效度。
調查對象:六年級99人,五年級97人,共196人。部分調查結果如下:
可以看出,本校高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情況不甚理想:熱愛閱讀課外書的高年級學生,不到總數(shù)的一半;每天讀課外書的時間不到20分鐘的,接近35%,學生沒有用足夠的時間進行整本書閱讀。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支持度不足,經(jīng)常指導的所占比例較低。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二、高年級整本書閱讀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
為什么高年級的整本書閱讀會陷入困境?我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意識薄弱,閱讀時間較緊張?!读x務教育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小學六年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其中,第三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質和量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與中低年級的繪本、故事相比,高年級學生閱讀的整本書篇幅較長,所需時間更多,要求更高。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整本書的閱讀比單篇閱讀更加吃力,對某些書目的閱讀興趣不大,對那些厚厚的頁數(shù)而感到頭痛。有的學生偏向于只讀一些簡短的篇章,對整本書只是應付任務式的閱讀,不能很好地保證閱讀質量。
(二)家庭、社區(qū)的閱讀氛圍不夠濃厚。不少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親子共讀較少。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從家庭的傳承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教師教學重視單篇課內閱讀教學,對整本書閱讀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相應的策略。以為整本書閱讀只是簡單的課外閱讀,對推進整本書閱讀的關注不足,相關的閱讀課程、閱讀活動較少。
如何推動學生持之以恒地、興致不減地讀完整本書,成為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題。
三、推進高年級整本書閱讀的具體策略
如今,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方興未艾,各個學校都在積極探索。通過對我們的實踐進行提煉整合。我們認為,在小學高年級推進整本書閱讀,要以分享促進閱讀,以交流促進閱讀,把學生內在的閱讀感悟充分外化,讓學生在分享交流中獲得更深入的閱讀體驗。按照具體的閱讀流程,可運用多種策略:讀前的導讀策略,讀中的分享交流策略,讀后的展示交流策略、角色扮演策略以及評價策略,多管齊下,協(xié)同并進,充分激發(fā)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推進高年級學生的整本書閱讀。
(一)導讀的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積極性尤為重要。目前的導讀課中,較普遍使用的策略是引導學生猜封面、猜書中的人物,讀封底、讀目錄、讀序言等等。
此外,適當引入影視資源也是導讀的可行策略。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導讀課前,筆者播放了《魯濱遜漂流記》同名電影的小片段,強烈的視覺沖擊使學生們眼前一亮、興致盎然,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還沒開始閱讀的時候就很想“讀進去”。從影視的鑒賞角度來切入整本書,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分享交流的策略
在推進高年級的整本書閱讀中,只有個體的獨立閱讀與集體的分享交流協(xié)同進行,學生的自主閱讀才不會產生“開始時轟轟烈烈,讀起來慢慢吞吞,最后不了了之”的局面。分享交流的方式多樣,如,分享批注、分享閱讀單、辯論會等等。
1.分享批注
閱讀時,筆者讓學生在書上寫簡單的批注,組織讀書交流會,把學生閱讀的批注、收獲、遇到的問題等進行交流,及時解決閱讀過程中的問題,交流閱讀中得到的感受,有效地促進整本書閱讀的繼續(xù)推進。
以《小英雄雨來》為例,在讀書交流會上,有學生就提出“書中有些北方方言的詞語不太好懂”,其他學生也紛紛贊同。怎么解決這個閱讀困難?通過小組內交流討論、推薦小組代表在臺上分享解決的方法,學生們發(fā)現(xiàn),解決這個閱讀障礙的辦法有不少:查字典、找同類詞替換、猜意思或者直接跳過去繼續(xù)讀……筆者通過各種方式組織有效的討論分享,給學生一定的課內時間進行交流,促進學生對整本書能堅持讀下去。
2.分享閱讀單
讀書交流會的形式各樣,除了可以分享批注、困難,還可以分享閱讀單。閱讀單可以培養(yǎng)學生梳理、提取書中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書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進行比較統(tǒng)整。
以《小英雄雨來》為例,為了幫助學生們能如期完成整本書閱讀的任務,筆者設計了“魚骨圖”,助力學生了解小雨來的人物性格變化及其成長經(jīng)歷:
交流會上,學生在分享自己的“魚骨圖”的內容時,不但鍛煉了表達能力,收獲了珍貴的自信心,還加深了書中人物內容的理解,激發(fā)了進一步探究性閱讀的興趣。
3.辯論會
為了優(yōu)化整本書閱讀的分享交流,我們還可以舉行讀后的辯論會。教師是辯論會的主持人,也是話題討論的參與者。
在《小英雄雨來》的讀后分享課上,筆者聚焦了書中的核心問題——“小雨來是一位英雄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在自由交流的基礎上,深度探討小雨來的人物性格變化及其成長經(jīng)歷。為了讀懂雨來,學生們會主動去了解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去了解晉察冀邊區(qū)的狀況。這個開放性的話題辯論中,學生互相補充,互相指正,互相反駁。為了尋找一個論據(jù),會反復翻書。學生的唇槍舌戰(zhàn),使其進一步走進作者,感受雨來的形象與成長,學生們的讀書熱情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可見,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通過分享整本書的主要人物、閱讀體驗、情節(jié)沖突等內容,學生對小說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進行了比較整合、重新加工,形成了新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學生的分析、綜合、評價等高階思維能力與合作分享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展示的策略
在全班學生讀完整本書后,我們可以圍繞整本書創(chuàng)設相應的展示平臺,把學生的手抄報、讀書小報、讀書筆記、閱讀記錄卡、思維導圖展示出來。
例如,在推進《愛的教育》閱讀時,筆者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張閱讀記錄卡,把書中最感動的人物、最難忘的情節(jié)片段、最感興趣的內容、最精彩的地方記錄下來,并把一些內容豐富、設計合理的學生作品貼在教室的墻上,供學生課后觀摩學習。這樣,在整本書閱讀的推進過程中,鼓勵了學生的自主閱讀,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思維火花的平臺,學生獲得了來自同伴的認可,獲得了集體共享同一本書的閱讀快樂,閱讀興趣就更濃厚了。
(四)角色扮演的策略
角色扮演符合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推進整本書閱讀中,適當運用角色扮演法, 可以讓學生把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充分展示出來, 再現(xiàn)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表達對書中主題的感悟。在統(tǒng)編教材“快樂讀書吧”的高年級必讀書目中,小說的數(shù)量較多,而小說的情節(jié)緊湊,人物形象鮮明,學生表演的愿望很強烈。因此,在高年級整本書閱讀中,角色扮演的策略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可小覷。
在推進《小英雄雨來》的閱讀時,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書中緊湊的情節(jié)、生動的人物對話特別感興趣。于是,筆者在班上舉行了一次情景劇表演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情節(jié)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們把自己代入臨危不懼的杜紹英、機智勇敢的雨來,扮演得惟妙惟肖。角色扮演活動,模擬了書中的情境,使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轉化為形象的演繹,有助于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深刻感受人物形象,更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其合作意識、分享意識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五)評價與激勵策略
在分享批注或閱讀單、展示閱讀記錄卡、情景劇表演后,我們可以及時對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行評價。此外,對整本書閱讀中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家庭,可以評為班級“閱讀之星”“書香之家”,可以激勵更多學生與家長積極投入到整本書閱讀活動,是較常見的方法,此處不再贅述。以《小英雄雨來》的閱讀單為例,筆者設計了三個角度來評價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情況: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價,完成任務即可得到“五星”評價。
在《小英雄雨來》的分享課上,當某個小組表演完后,及時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同時引導學生盡量用積極性評價,發(fā)現(xiàn)同學閱讀體驗中的閃光點,鼓勵大家把閱讀堅持下去。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提升的口語交際能力,無形中建立了無價的自尊心、自信心,將是學生人生道路中最珍貴的導師。積極性的評價也使學生在整本書獲得了同伴的肯定,閱讀興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在推進高年級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以分享促進閱讀,以交流促進閱讀,多管齊下,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的展示交流、分享感悟的機會,并及時積極地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入的閱讀,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又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只有個體的獨立閱讀與集體的分享交流協(xié)同并進,才能推動學生持之以恒地、興致不減地讀完整本書,甚至把閱讀期待延伸到其他書,才能使高年級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走出困境。在高年級推進整本書閱讀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繼續(xù)思考,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姚升紅.小學語文教學中角色扮演法運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具身認知的思考[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2]趙文清.為學生播下讀書的種子——淺談統(tǒng)編教材“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10),17-19.
[3]林雪玲.“快樂讀書吧”的編排特點及實施策略[R].順德區(qū)整本書閱讀教學研討活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