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紅
小學生對數學文本語言的理解水平較低,導致在做題時錯誤較多。主要表現(xiàn)在填空、判斷、選擇、應用題的解答方面,而學生往往經過教師的領讀,領會語句的意義后,就能正確解答。這說明學生的障礙在于對題意的理解。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能力,從而能夠正確分析題意并解答呢?目前,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手段多樣,實驗、操作是小學課堂用得比較多的學習方法,而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動手操作完后,再進行經驗交流時就較難,問題出在:操作活動結束后,事情的經過僅僅停留在腦海,而兒童形象思維需要材料的呈現(xiàn)來支撐。因此,只有圖畫能以靜止的模式表現(xiàn)“過程”,圖畫的形象性優(yōu)于文字,這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支撐。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知識的獲得建立在經驗之上”等教育理論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畫圖分析”學習能力,把抽象的語言和身體的動作經歷用圖畫的形式形象呈現(xiàn),能促進低年段學生有效學習。
本文就如何從“計算算理教學、解決問題教學、數概念的認識”三方面培養(yǎng)學生巧妙利用“畫圖分析”方法進行學習展開論述。
一、“畫簡易圖示”熟悉和運用算理,提高計算準確率
計算教學是小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計算過程要依據一定的算理法則來進行。但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在新課探究中強調算法多樣化,忽視了對算理的理解,導致計算準確率不高。對算理的理解比較抽象,需要在練習中借助一定的手段反復鞏固形成清晰的思維過程,我們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經歷教材主題圖圖式的探究,并通過“畫簡易圖示”熟悉和運用算理,有效提高計算準確率。
以“退位減法”教學為例:
如上例所示,教師在教學中,先組織學生經歷探究教材呈現(xiàn)的圖式,發(fā)現(xiàn)算理的內在規(guī)律,但經歷過一次探究,學生對規(guī)律的認知還停留在直觀認知中,如何在練習中,鞏固對直觀認知的提升呢?顯然讓學生再參照教材畫出直觀圖式,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用較簡易的方式呈現(xiàn)計算的算理規(guī)律(如上表所示)。通過算式中的箭頭示意,一步一步明白每次是在相同計數單位內運算,從最初的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就用這樣的示意圖,到100以內退位減法與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法時,學生已能進行知識遷移,自己列出帶有箭頭示意的算式來說明算理,明白在豎式計算中為什么必須相同數位對齊,從而為算法的總結打下了堅實基礎;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對退位減法的建模過程,使抽象的算理呈現(xiàn)在簡易的畫圖過程中(畫箭頭示意)。這種連貫式學習方法(畫箭頭示意計算過程)的引導,促進了學生可持續(xù)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不斷積累經驗,在同一內容體系的探究中,舉一反三,形成個體的認知能力。
二、學習多種“畫圖策略”,優(yōu)化“畫線段圖”策略正確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尤其低段的學生,對文字描述的數量關系理解有困難,我們在教學中引領學生根據問題情景,通過“圖文互譯”,學習多種“畫圖策略”,并優(yōu)化“畫線段圖”策略理解問題數量關系,構建數量關系的模型,從而正確解決問題。
“畫圖分析”是用圖形直觀來表征問題或分析數量關系的一種方式,包括畫線段圖、示意圖等,這是小學生最常用的一種思考方法。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明確畫圖的兩大要點:一是以老師的范例為模型畫自己的圖,畫別人看得懂的圖;二是在畫圖過程中,要注明每個細節(jié)所表示的數量,及這些數量的關系。我們根據學生“畫線段圖”存在的困難,注重引導學生花較多的時間來把文字描述的數量信息,轉化成圖形,開始學生作圖有點難,特別是畫線段圖,要精確地表示平均分有點難度,后來經學生的討論研究,發(fā)現(xiàn)了簡易方法:先確定一個單位長度,然后再依次增加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這樣就做出了一段平均分的線段),學生有了作圖技巧,畫線段圖的積極性就高了,這樣也為“畫圖分析學習方法”提供了學習動力。
三、利用幾何圖形構建數概念模型
數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尤其是分數和小數的認識,如何讓學生按整數的認知邏輯去理解分數、小數的計數單位,理解它們的本質,需要“畫圖分析”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以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為例,通過具象圖、線段圖、幾何圖形來逐步提升學生對“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的認知,構建小數概念模型。
“畫圖分析”理解數概念,本身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從具體數量單位的轉化開始認識(并輔以形象圖示的呈現(xiàn)):如,1角= 元=0.1元、1分米= 米=0.1米,再過渡到把單位“1”平均分成10分(數軸圖),每份是 (0.1),最后,抽象成用幾何圖形的分割來表示分數(小數)的計數單位,學生這個過程中,對數的認識具有了形象感知的支撐,能夠靈活用幾何圖形表示出“幾點幾”,為學習小數的數量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畫圖分析”學習方法是“數形結合”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它是理論與實際的有機聯(lián)系,是思維的起點,是兒童建構數學模型的基本方法。“畫圖分析”學習方法讓學生習得把抽象的數學文本內容轉化成直觀圖,借助直觀圖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從而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概念內涵、數量關系等內在的邏輯知識,找到其中蘊含的規(guī)律,從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畫圖又是對數學問題情境的提煉,本身也是一個思維過程,畫圖的重要性是可以把動態(tài)的思維過程呈現(xiàn)在直觀圖中,變成靜態(tài),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支撐,提高了學習技能。概而言之,“畫圖分析”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作性和個性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使學生找到了打開數學知識大門的鑰匙,讓學生享受到更多數學學習的成功與快樂,使之成為促進低段學生有效學習的手段。
參考文獻:
[1](美) J.S.布魯納.布魯納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劉善娜.把數學畫出來[M].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