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興無
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少將中年紀最長的一位名叫史可全,當時他已經(jīng)63歲了。在全體開國將帥中,他的年齡也僅比朱德小6歲,連領導過他的彭德懷都親切地稱他“老哥”。老將軍史可全在后勤戰(zhàn)線上干了大半輩子,看似波瀾不驚的人生長河卻有很多令人感動的傳奇浪花。
給段德昌當秘密交通員
史可全,原名史太金,1892年出生于湖北天門干驛鎮(zhèn)史嶺村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他12歲開始給地主老財家放牛,受盡了剝削和壓迫。1926年,他在家鄉(xiāng)參加了農(nóng)民運動,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下半年,受黨組織的委派,史可全來到江陵縣馬家寨,以雜貨店伙計的身份為掩護,從事黨的秘密交通工作。期間,史可全充當了在這一帶領導武裝斗爭的段德昌與彭德懷之間的聯(lián)絡人。
當時,段德昌在攻打江陵彌陀寺的戰(zhàn)斗中負傷,由史可全護送秘密回到家鄉(xiāng)湖南南縣(與湖北相鄰)養(yǎng)傷。段德昌得知駐防南縣的湘軍是彭德懷所部,心里十分高興。早在北伐時期,充滿正義感的彭德懷就與軍中的共產(chǎn)黨員段德昌結識,在段德昌的引導下,彭德懷十分向往共產(chǎn)黨。大革命失敗后,段德昌受黨組織的派遣,潛回洪湖地區(qū)開展農(nóng)村武裝斗爭;彭德懷則率部隨軍東征,后移駐南縣。
于是,段德昌派史可全秘密聯(lián)系上了彭德懷,彭德懷迫不及待地讓史可全帶路,連夜趕去看望段德昌。兩人一見面,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彭德懷關切地詢問段德昌的傷情,讓隨行的團部醫(yī)官給他治傷,還帶了不少雞、魚等滋補品給他。他倆談論了對局勢的看法,彭德懷也再次向段德昌表達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迫切愿望。段德昌緊緊握住他的手說:“德懷同志,非常歡迎你加入共產(chǎn)黨,我愿意當你的入黨介紹人?!?/p>
出于保密考慮,段德昌與彭德懷約定,盡量少見面,有事可由史可全聯(lián)絡轉(zhuǎn)達。史可全比彭德懷年長6歲,每次見面,彭德懷總是“老哥”長、“老哥”短地稱呼他。
根據(jù)段德昌的建議,中共南華安特委很快同意吸收彭德懷入黨,并上報湖南省委批準。在段德昌傷愈準備離開南縣時,彭德懷讓史可全詢問段德昌有什么需要,段德昌提出需要槍支彈藥和路費,準備回洪湖地區(qū)繼續(xù)發(fā)動群眾,開展武裝斗爭。彭德懷即命人將未上號冊的10支私槍和幾百發(fā)子彈以及一筆經(jīng)費,通過史可全秘密送給了段德昌。
史可全隨段德昌返回洪湖地區(qū)后,繼續(xù)留在馬家寨雜貨店。1929年3月,史可全收到一份國民黨軍即將進犯馬家寨的情報,便連夜送交段德昌,使在馬家寨的游擊隊迅速轉(zhuǎn)移,轉(zhuǎn)危為安。
國民黨軍撲空后,進行了大搜查。史可全不幸被捕,被關到長江南岸的公安縣斗湖堤敵軍營部。敵人施用酷刑拷問他:“你是不是共產(chǎn)黨?”他一口咬定:“不是。我就是一個雜貨店伙計,每天下午五點就上鋪板關門,外面的事我一點都不知道。”打手用燒紅的烙鐵來威脅他,他也毫不畏懼:“我啥事都不知道!” 敵人一無所獲,又抓不到把柄,只得將他關進牢房。
不久,經(jīng)馬家寨地下黨組織派人打通敵營長的關系,史可全被釋放回到了馬家寨。段德昌特地來看望他,稱贊他勇敢堅強,經(jīng)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是個好樣的共產(chǎn)黨員,并鼓勵他:“要繼續(xù)好好地干?!敝?,史可全被安排在馬家寨一家新開設的甜食館里,繼續(xù)為黨工作。
為彭德懷摸魚改善伙食
1930年7月,紅四、六軍在公安會師組成紅二軍團,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率領紅軍主力創(chuàng)建了洪湖革命根據(jù)地。1931年3月,紅二軍團改編為紅三軍。也在這一年,史可全回到家鄉(xiāng)擔任鄉(xiāng)蘇維埃擁紅委員。
1932年春,時任紅三軍九師師長的段德昌率部開辟襄北根據(jù)地,在天門東北部組織文家墩戰(zhàn)役。史可全聽說老領導帶領紅軍打過來了,心情特別激動。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他動員群眾籌集軍需物資,裝了五六船,運送到紅九師駐地張家場。段德昌見到史可全,稱贊道:“你在馬家寨做秘密交通搞得好,這次糧秣運輸也搞得不錯呢!”
段德昌指揮紅軍在文家墩打了一個漂亮的大勝仗,共俘敵2000余人,擊斃敵團長1名,生擒敵旅長韓昌俊。這一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對洪湖蘇區(qū)的“圍剿”,給蘇區(qū)群眾以極大的鼓舞。不久,史可全與30多名青年正式參加了紅軍。
此時,史可全已經(jīng)40歲,這把年紀已不適合拿槍桿子上戰(zhàn)場沖鋒陷陣了。段德昌對他說:“我看你籌集物資有一套,你就去做糧秣工作吧!”于是,史可全被安排做后勤工作,這一干就是幾十年。
史可全從連隊的軍需干起,先后任連司務長、團供給主任,1935年長征時,擔任紅二軍團(1934年10月恢復此番號)四師供給部部長、紅二方面軍供給部糧秣科科長。在國民黨軍的“圍剿”下,籌集、運輸、保管糧草都非常困難,但史可全的后勤工作做得十分出色,為部隊在困境中生存下來做出了特殊貢獻。賀龍多次稱贊史可全“是紅二軍團的大功臣”。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紅二方面軍被改編為八路軍一二○師,史可全任三五八旅兵站站長,1942年任該旅供給部長,這時他已年過半百。當時八路軍的許多干部都向往去延安抗大學習充電,出身貧苦、文化水平較低的史可全更是渴望到抗大去學習,經(jīng)幾番向組織打報告,終于如愿以償。接到了去抗大學習的通知,他高高興興地忙著做交接工作。
未曾想,第二天史可全又接到一道命令,要調(diào)他到晉綏二軍分區(qū)去任職,要求立即赴任。對此,他開始想不通,有些抵觸情緒,就找旅長張宗遜反映自己的想法:“我文化低,好容易得到一個學習機會,怎么又不讓我去了呢?”張宗遜笑道:“誰叫你‘駝子摔筋斗——兩頭翹(俏)呢?部隊現(xiàn)在急需要你,許光達到晉綏去開辟根據(jù)地,成立二軍分區(qū),說要個得力的供給部長,選來選去,賀老總選中了你。”張宗遜這么一說,史可全明白了,表示完全服從新的任職命令,打趣地說:“我這個供給部長,絕對‘供給你們調(diào)動!”
二軍分區(qū)所處的晉西北地區(qū),是一塊貧瘠的土地,加上日軍的瘋狂“掃蕩”、國民黨的經(jīng)濟封鎖,根據(jù)地軍民生活極其困難。盡管史可全使出渾身解數(shù)籌集給養(yǎng),但部隊的日子仍過得緊巴巴的。
不久,史可全帶著警衛(wèi)員、炊事員等身邊工作人員,來到蘆葦蕩安營扎寨。年近古稀的他,每天精神抖擻,揮舞鐮刀“咔嚓、咔嚓”地砍蘆葦,轉(zhuǎn)眼間一大片蘆葦便倒在了他的身后,連身邊那些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都甘拜下風。三伏天的蘆葦蕩熱得像個大蒸籠,史可全像一個地道的老農(nóng)一樣,揮汗如雨,開墾了大片荒地。
他的幾個孩子一放暑假,就會來到蘆葦蕩干活。這既是為開荒種地增添人手,更重要的是鍛煉孩子們,讓他們從小就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習慣,磨煉艱苦奮斗的作風。孩子們手上打起了血泡,弄破后疼得直叫喚,史可全說:“沒事,等起了繭子就好了?!辈贿^,當孩子們在砍蘆葦時拾到一窩野鴨蛋,也會高興得忘掉一切。但史可全下了一條“死命令”,野鴨蛋誰都不許吃,要送給那位剛生孩子就參加演出,卻暈倒在臺上的演員補補身子。
最叫孩子們開心的是,他們跟父親學會了摸魚的絕技。從湖里摸到幾條魚上來,在蘆葦茬中間支起鍋,用湖水煮湖魚,然后美美地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當然,他們沒有忘記留下兩條魚,連同野鴨蛋一起送給那位剛生完孩子的演員阿姨。
史可全還手把手地教孩子們種紅薯、棉花和各種瓜果蔬菜。辛勤勞動換來的成果,除了自家吃用外,大部分都送給了看守監(jiān)獄的戰(zhàn)士和周圍的群眾。用賣蘆葦?shù)腻X買回幾只小豬仔喂養(yǎng),過年殺年豬,史可全就把周圍的鄉(xiāng)親和城里的名師、名醫(yī)、名演員請到家里來做客,吃肉喝湯拉家常。
得到幫助的群眾受到啟發(fā),紛紛跟著史可全鉆進蘆葦蕩討生活。大家都佩服老將軍有眼力,不愧是供給部長,帶領大伙兒找到了勤勞謀生的好路子。
史可全一生簡樸,省吃儉用,周濟群眾,身后未留分文,家中最值錢的是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他自立自強、踏實坦蕩的人生觀,是留給子女們最寶貴的遺產(chǎn)。他的子女們都傳承了老將軍的優(yōu)秀品質(zhì)。他們大都是企業(yè)的普通職工,后又在企業(yè)改制中先后下崗,但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像他們的父親一樣開荒種地、養(yǎng)雞養(yǎng)鴨,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煤氣太貴,就在院子里搭起灶臺,用枯枝敗葉燒水做飯,草木灰撒地肥田。房屋漏雨,就自己動手修補,從不給組織添麻煩。院子里果樹果實壓滿枝頭,有人上門收購,盡管他們下崗后生活拮據(jù),但從來不賣,全送給下崗的工友分享。
史可全良好的家風深深教育和影響了下一代,為人們樹立了典范。(題圖為史可全戎裝像)
(責任編輯:章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