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萍
“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jīng)艱難,惜紅樓夢斷(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單元導語)?!敝袊诺渌拇竺v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介紹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諸葛亮足智多謀,武松豪放勇武,孫悟空神通廣大,林黛玉多愁善感……閱讀古典四大名著,能讓讀者在閱讀中漫步中國古典名著長廊,走近名著中的人物,品讀精彩故事,感悟?qū)懽骷记伞?/p>
一、草船借箭,彰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文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短時間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諸葛亮巧施妙計向曹操借箭,讓周瑜的陰謀落了空,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足智多謀。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理解諸葛亮是怎樣神機妙算通過草船借箭的。1.觀看插圖,講述圖意。圖中,江上箭如雨下,船一側(cè)的草把子上已經(jīng)插滿了箭,艙內(nèi)的諸葛亮卻鎮(zhèn)定自若,與魯肅談笑風生。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把圖中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講述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2.以“借”為主,明確順序。故事以“借”為主線,有序地講述了整個事情的發(fā)展過程。(1)故事的起因。先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故意要他十天之內(nèi)造十萬支箭,如完不成任務(wù)就給諸葛亮定罪,但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承諾三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2)重點寫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第三天凌晨,諸葛亮把魯肅請到船上,在大霧漫天時把二十條布滿草把子的船開向曹軍水寨。由于大霧,曹操看不清虛實,只叫弓弩手向江中放箭,二十條船上的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滿了箭。(3)事情的結(jié)果。十萬支箭如期交付給了周瑜,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足智多謀。3.描寫言行,突出特點。(1)諸葛亮胸有成竹。課文第二自然段通過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把周瑜設(shè)下圈套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則胸有成竹、從容應(yīng)對的情景展示得淋漓盡致。(2)周瑜妒忌才干。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周瑜與魯肅的對話把周瑜妒才忌能的險惡用心凸顯了出來。(3)魯肅信守承諾。課文第五自然段寫魯肅見到周瑜時“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突出了魯肅忠厚老實、信守承諾的品格。4.按時交箭,彰顯智慧。諸葛亮經(jīng)過周密部署,將計就計,讓曹操上當受騙,并戳穿了周瑜的陰謀,突出地表現(xiàn)了他神機妙算、膽略過人的智慧才干。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并按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順序,把故事內(nèi)容講給爸爸、媽媽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為民除害,贊揚武松的英勇機智
《景陽岡》(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一文選自古典名著《水滸傳》,是一個古今流傳的故事。故事講述了武松在陽谷縣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又機敏的英雄性格。作者是怎樣描寫武松英勇機智打死猛虎的呢?1.有序描寫,重點突出。全文可分四部分。課文第一部分寫武松飲酒。武松進店連飲許多碗烈酒后不聽店家勸告,執(zhí)意要過景陽岡。課文第二部分寫武松上景陽岡。武松上了景陽岡,見到官府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本想返回,又怕店家恥笑,最終決定繼續(xù)上岡。課文第三部分寫武松打死猛虎的經(jīng)過。這部分課文詳細描寫了武松與猛虎一番惡斗,終于打死了老虎的經(jīng)過,打虎場面驚險刺激,扣人心弦。課文第四部分寫武松下岡。武松打虎后精疲力竭,一步步挨下岡來。2.個性凸顯,印象深刻。作者先寫武松在酒家的豪飲,非要喝個痛快,繼而又不顧店家再三勸阻,執(zhí)意孤身上岡。在看到官府榜文之后,武松冒險上岡,突岀他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氣概。武松打虎后精疲力竭,果斷下岡,從中可見武松雖直爽要強,但也思慮周全。突出了他豪爽、固執(zhí)的性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3.巧妙用詞,展示形象。作者在文中巧妙地用動詞進行了描寫,如描寫猛虎的動作時用“一撲”“一掀”“一剪”來突出老虎的兇猛,描寫武松的“梢棒”劈在枯樹上斷成兩截后變成赤手空拳時,用“揪”“按”“踢”“提”“打”等一連串的動詞,把武松打猛虎的動作寫得淋漓盡致,突出了武松打虎的英雄好漢形象。4.引導觀察,啟發(fā)想象。課文中的一幅畫是景陽岡的大致環(huán)境,另一幅畫的是武松舉起“梢棒”向猛虎打去,“梢棒”打在樹上斷成兩截,生動地展現(xiàn)了武松與猛虎搏斗時緊張、危急的形勢,能幫助學生想象“武松打虎”的場景,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教學時,教師要在學生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進行鞏固訓練(①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順序,把內(nèi)容補充完整,再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喝酒→? ? ?→? ? ?→? ? ?。答案:“上岡”“打虎”“下岡”。②先把描寫老虎兇猛的動詞寫下來,再把描寫武松打虎的動作詞寫下來。③讀了《景陽岡》一文后,你對武松的看法是什么?在學習小組中與同學交流),并要求學生回到家中用自己的話把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講給爸爸、媽媽聽,并加上適當?shù)恼Z氣、表情和動作,把故事講得栩栩如生,讓學生在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的同時,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探索美景,凸顯猴王的活潑勇敢
《猴王岀世》(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一文選自古典名著《西游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岀一只石猴。這只石猴與群猴玩耍的時候,因為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那么,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呢?1.預(yù)習課文,初識猴王。課前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預(yù)習課文,找出描寫猴王性格特征的詞語,并觀看電視《西游記》片段,初步了解猴王的性格特征。2.圖文結(jié)合,再識猴王。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仔細觀看課文插圖,突出石猴天真活潑的形象,既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猴王,也為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奠定基礎(chǔ)。3.分析寫法,把握結(jié)構(gòu)。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把握課文的結(jié)構(gòu)。如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先寫石猴怎樣出世,再寫石猴怎樣尋找山澗源頭成為猴王的發(fā)展過程。課文可分三部分。課文第一部分講石猴岀世的經(jīng)過及石猴的生活環(huán)境: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岀一只石猴,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躍,呼朋結(jié)友,儼然是一只真猴。課文第二部分講石猴尋找山澗源頭及石猴發(fā)現(xiàn)了水簾洞。課文第三部分講石猴告訴群猴他探索到的美景,他帶領(lǐng)群猴進入水簾洞安家,群猴拜石猴為王。4.塑造形象,彰顯魅力。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討論作者是如何從多個角度生動地塑造石猴的形象來彰顯出他與眾不同的魅力的。(課文開頭先寫石猴的出世,充滿奇幻色彩;接著課文通過寫石猴在山林間采食蔬果,與眾猴打成一片,突出了石猴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快活逍遙;課文還從石猴先跳入瀑布中的舉動彰顯出他的勇敢,從他建議群猴一起進水簾洞居住則體現(xiàn)出石猴是很有主見的,正是這一處處刻畫,賦予了石猴無窮的魅力)5.用詞生動,突出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去感悟作者在文章中巧用詞語的作用,知道作者是通過“伸頭縮項”“抓耳撓腮”“瞑目蹲身”“將身一縱”等詞語來生動描繪石猴活潑可愛的形象,深刻地再現(xiàn)猴王活潑勇敢的品質(zhì)。
四、渲染場景,突出放風箏的“有趣”過程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許多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其中有的故事不僅場面熱鬧,還充滿著快樂與有趣。如《紅樓春趣》(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一文選自曹雪芹寫的《紅樓夢》第七十回,講的是寶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作者是怎樣寫出“紅樓春趣”的呢?教學時如何讓學生去體會“紅樓春趣”呢?1.播放《紅樓夢》片段,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播放電視劇《紅樓夢》有關(guān)大觀園內(nèi)放風箏的片段,讓學生觀看放風箏的人物形象,激發(fā)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2.作者按事情起因到結(jié)果的順序?qū)懀粚缌恕盁狒[”的場景。作者先寫放風箏的起因:眾人因拾到大老爺院里嫣紅姑娘放的大蝴蝶風箏,便也想去放風箏。作者接著寫眾人七手八腳放風箏的場景:丫頭們拿出了各種放風箏的工具,寶琴、寶釵分別放了大蝙蝠、大雁風箏,而寶玉的美人風箏放不起來,又急又惱,黛玉放風箏時,眾人都說能把病根兒都帶走;作者最后寫大家把風箏放了。全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順序來寫,清楚地展現(xiàn)岀大觀園內(nèi)放風箏的“熱鬧”場面。3.描寫眾多的人物形象,突岀寶玉的性格。課文中刻畫出的眾多人物都楚楚動人,而寶玉更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他性格單純,喜歡玩鬧,一點兒也沒有小主人公的樣子。當眾人一起笑他時,他就惱得把風箏摔在地下……作者生動地描寫出了寶玉率性、純真的性格特征。4.突岀“趣”字,妙趣橫生。課文中的許多語段不但生動描繪了各種各樣的風箏,刻畫出不同人物放風箏的姿態(tài)形象,也突出了放風箏真有趣的場面。如“也有美人兒,也有沙雁兒的……寶釵等立在院門前,命丫頭們在院外敞地下放去”……教師在學生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可以進行拓展練習(①把《紅樓春趣》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②回家后觀看《紅樓夢》的電視?。?,在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閱讀中國古典名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