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
摘要:疫情期間,宅家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如何讓學生宅而不頹,宅亦有勁道,很多體育教師快速響應“停課不停學”政策,紛紛通過各大網絡平臺科學地指導學生和家長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選擇適當?shù)姆绞椒e極運動、增強體質。本文結合互聯(lián)網的特點和優(yōu)勢,提出了搭建適切的支架,讓學生“想動”;創(chuàng)生適切的方法,讓學生“樂動”;提供適切的路徑,讓學生“會動”的家庭微運動指導建議,以期幫助學生和家長取得更好的居家鍛煉效果。
關鍵詞:非常時期;宅動;適切;家庭;微運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 (2020) 02-0013-02
古人有言:“活動有方,五臟自和;磨練肌骼,防病御癥?!卞憻捝眢w,抗擊疫情已經成為宅家學生的重要內容。在這個非常時期,如何發(fā)揮體育學科的優(yōu)勢,讓家庭微運動也能在全天候的時空中展開,讓學生宅而不頹,宅亦有勁道,把“陽光運動”變成“平米運動”,切實做到家校同頻共振,筆者就如何通過互聯(lián)網對家庭微運動進行指導提出三點建議。
一、搭建適切的支架,讓學生在家里“想動”
疫情期間,很多體育教師推出了居家鍛煉的系列視頻,為廣大家長和學生提供了鮮活的運動案例。但是目前,形式多樣的素材資源“鋪天蓋地”,五花八門的運動處方也是讓人“眼花繚亂”,別說是學生,就是家長也選擇困難,不知從何“動”起。所以,我們要對居家鍛煉有正確的理解,為學生搭建適切的支架,微運動才能帶來大健康。
(一)厘清認識,分層“私人定制”
家庭微運動,簡單地說就是充分利用較小的室內空間,開展的能促進身心發(fā)展、提高運動能力的一系列小型的體育活動。家庭微運動適合各個群體,如何讓小學生的居家鍛煉達到效果最佳化,我們不能直接地照搬現(xiàn)成,或是盲目提供豐富的“菜單”選擇等,而是首先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運動需求等,以激發(fā)運動興趣為方向,以實際家庭環(huán)境為場景,以普通生活物品為器材,細化年段的目標和方案,這樣才能對家庭微運動進行系統(tǒng)性的指導。
另外,在家庭微運動的設計上,要充分關照學生實際,尤其是家庭實際,可通過在線調查問卷的形式充分聽取學生和家長的意愿及訴求,在了解家庭的運動條件(能活動的空間面積、能使用的運動器材)、家長的運動能力等情況的基礎上,選用或是設計出科學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安全性融為一體的,簡單易學、一看就會的家常練習。比如,巧妙利用桌椅、沙發(fā)、毛巾、拖把等常用物品進行的親子游戲,提供客廳變操場的運動范式;又或者在全民居家抗疫的非常時期,好玩又有趣的護眼視力操能有效緩解學生在長時間網絡學習后的用眼疲勞。還有快樂的洗手操,在邊唱邊“洗”中,也學會了防護知識,這些在動作難度上都可以有所遞進,以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需要。
(二)隔屏互動,視頻編輯建議
我們總是和熟悉的人更容易有情感的聯(lián)結和互動,所以,在做家庭微運動的推廣和指導時,由任教的老師或是熟悉的同學來做示范,就更能夠讓學生走到客廳這個臨時“操場”上來。那么,在拍攝和編輯視頻時要注意:(1)拍攝的場地選擇。以家庭實景實地拍攝為主,如寬敞的客廳或是大陽臺,注意拍攝點的背景要簡單,不能雜亂無章,避免磕磕碰碰的安全隱患。(2)“演員”的規(guī)范示范。服裝到位,多角度呈現(xiàn)正確完整的動作。不斷提醒學生注意自己在運動中的反應,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也可通過有針對性的語言來互動,如“屏幕前的××同學,你一定做得很認真”等,當學生聽到視頻里出現(xiàn)自己的名字時,一定更能調動積極性。(3)畫面的效果添加。嘗試做一些簡單的特效,如練習時間和次數(shù)的倒計、以彈幕形式出現(xiàn)的有真名實姓的表揚和鼓勵等。(4)音樂的氛圍渲染。根據動作特點,選用適合的音樂做背景,渲染運動氛圍,以正能量的兒童音樂為最佳。(5)文本的布局排版。如果是借助微信推送,在排版時要做到圖文并茂,文字生動,但不宜過多。
二、創(chuàng)生適切的方法,讓學生在家里“樂動”
如何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監(jiān)管”的狀態(tài)下保障鍛煉的質量,需要更多新穎的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真正發(fā)揮家庭微運動的作用和效果。
(一)親子互動法
由于師生、生生時空的分離,兒童在個體學習時很容易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且學習動力很低,通過親子互動的體育游戲,激活“小手拉大手”的熱情,有利于共筑快樂、信任等積極情緒的心理樂園,也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情感交流,緩解特殊時期的緊張、焦慮。親子體育,家長不僅是學生的運動陪伴者,也是運動指導者、安全保護者。因為有家長的配合和示范,所以在親子互動時,可以安排合作性的,抑或是相互比拼的、有一定難度的挑戰(zhàn)性項目。還可以啟發(fā)、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利用現(xiàn)有的場地和物品,自主設計、創(chuàng)造新的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自己動手制作體育器材和用品等。比如,《體育教學》雜志“天天練,戰(zhàn)‘疫勝”主題推送里的“兩頭起” “不倒翁”等親子游戲,既是體能的挑戰(zhàn),又有配合的體驗,把家庭微運動演繹得淋漓盡致。
(二)任務驅動法
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有時在并沒有“興趣” 這個強大的內部驅動的時候,外部的驅動,比如完成任務之后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也能調動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出學習的欲望。所以,可以設置若干的目標任務,在不斷獲得的快感中漸漸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身體練習過程。比如,我們可以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成闖關游戲,把由易到難的練習變成一次又一次的關卡進階;又或者在每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里“埋伏”問題,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去尋找答案;還可以定時或不定時地穿插“尋寶”游戲,例如規(guī)定迅速找到家中的某一樣物品等,通過一些有趣的“刺激”來達成學生的全過程參與。
(三)情境再現(xiàn)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是用表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彼詣赢?、音樂、特效等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能將簡單重復的枯燥形象化、具體化,在營造運動氛圍的同時,也通過加強聽覺和視覺的刺激,激活學生“動”的欲望,幫助學生在鍛煉時能快速地再現(xiàn)情境,尤其適合體適能的循環(huán)練習。比如,在全民戰(zhàn)“疫”的非常時期,用“揮臂”“踢腿”“轉身”“蹬伸”等動作來“驅魔”,在動畫和音效的配合下,每做一次,“病毒”就會被消滅一個,仿佛自己變成了拯救人類的大英雄。并且聽覺和視覺的刺激還能來控制動作的節(jié)奏和用力程度,所以在畫與聲的渲染下,讓身體活動納入實景視像中,轉移了學生對肌肉疲勞反應的注意力,簡單的循環(huán)往復也變得有趣了呢。身心均“在場”,練習質量和學習效能自然也低不了。
(四)家務勞動法
在《自然辯證法》中, “勞動”是恩格斯提到的人之所以誕生的關鍵詞之一。他在闡述“勞動”的時候總要提出身體的變化,勞動也是一種身體的活動,這些都和體育密切相關。所以,把家務活遷移到運動中來,不僅做了家務,也鍛煉了身體,還使勞動教育得到了妙合無痕的滲透。比如,將各種爬行動作與擦地板相融合,可以兩手拿抹布模仿大象走、螞蟻爬等動作擦地板,也可以把抹布踩在腳底,模仿螃蟹走擦地板,還能坐在抹布上,用屁股賽跑的方式擦地板;又或者全家一起比賽疊衣服、一起快速整理家庭運動場地等,既能鍛煉學生的精細動作,提高協(xié)調能力和自理能力,又能作為練習前的熱身準備,一舉多得。
三、提供適切的路徑,讓學生在家里“會動”
相較于課堂學習,家庭微運動更應突出對學生自主學練的路徑指導,只有讓學生會運動,懂運動, “讓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一)滲透運動常識,讓學生在自我鍛煉時會安全地“動”
家庭微運動給學生提供了多種運動范式,但畢竟是隔空練習,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的實時動態(tài),無法如線下課堂那般有針對性地糾錯、檢查和指導,所以,教會學生在“動用身體”時做到安全和實效,才能唱響自我鍛煉的主旋律。比如,當孩子們被激情的運動視頻吸引,身體里的荷爾蒙一下子被喚醒,在運動沖動下就很容易造成肌肉損傷,所以,每次“家庭微運動”的小課堂里,可以開辟一個“運動常識我知道”的欄目,通過動畫小視頻或是童趣幽默的簡短文字告訴學生們熱身和放松活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老師建議的運動負荷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增減,通過測量脈搏的方法或是運動手環(huán)等設備,了解自己的身體反應,做好運動日記,記錄和觀察數(shù)據的變化,努力尋找自己合適的運動量,讓自己在相對安全的狀態(tài)下進行鍛煉;又比如,男孩子總是離不開籃球或足球,引導他們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球感練習,在有限的空間里,既滿足了他們的愛好需求,又保證家庭物品的安全,不影響鄰里的居住環(huán)境;再比如,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可以在倒立時放置坐墊,以備摔下時起到保護作用。
(二)增值評價途徑,讓學生在虛擬空間里會創(chuàng)意地“動”
評價是檢驗學練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學生體育發(fā)展的有效舉措,在無法精準觀測學生真實運動水平的時候,通過“增值評價”,對體育行為、運動習慣、情感態(tài)度、活動狀態(tài)等進行補充性的評估,借助網絡新科技,以多種“云”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自覺。比如,利用微信群的視頻通話功能,邀請3~4組家庭“運動云聚會”,相互比拼,也互相鼓勵,共同完成居家運動;又或者“創(chuàng)意金點子”,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在家庭學習場域制作“新奇”的器材、創(chuàng)造“新鮮”的游戲,擇優(yōu)錄用推廣,讓學生能在“電視”里看到自己;再比如“今天我是小老師”,邀請部分學生來錄制視頻,讓他們以“小教練”的身份轉教別人,喚醒他們的主角意識和自主能力,學習效應將會得到更好的提高;還可以“客廳吉尼斯,我要來挑戰(zhàn)”,把“挑戰(zhàn)”錄成小視頻,采用視頻“踢館”的方式來決出勝負等。在這些活動中都可讓老師和家長對學生在體育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發(fā)展有所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在非常時期,在平時的教學中,家庭微運動還可以是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比如技術動作的視頻以及相關知識的了解、體育家庭作業(yè)的輔導等。但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通過學校與家庭學練的相結合,在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想運動,樂運動,會運動,這樣才能讓體育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江蘇省南通市實驗小學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