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5日,是“學雷鋒日”。每到這一天,我都無比懷念1990年的那個春天。那年,學校號召我們學雷鋒。班主任趙老師也給我們講了許多雷鋒的故事,希望我們能團結,能艱苦樸素,要樂于助人,不怕吃苦。
我們聽得熱血沸騰,特別是我和同桌王麗萍,還有一個叫張虹的女孩。很快,我們仨帶頭組成了一個“學雷鋒小組”。我們三個人學習成績都好,待人又熱情,所以號召力極大,相繼加入進來的有十幾個人。
一開始,我們只是幫助同班同學打掃衛(wèi)生、輔導功課,但很快我們的活動領域擴大了。首先是校園里面“臟、亂、差”的地方,我們都去一一清掃干凈。不僅如此,本來歸其他班打掃的廁所,我們嫌棄人家打掃得不徹底,也不怕臭不怕臟,徹底清理了一番。一時間,我們班名聲大噪。我們幾個被趙老師和校長幾番表揚,這下子更來勁了。
可是,哪有那么多“好事”等著我們去做呀!為了完成更多任務,我們常常聚在一起,匯總各自搜集到的各方消息,定下目標再去開展行動。一天,聽說電影院沒人打掃,我們放學后立即就扛著掃帚去了。電影院的負責人高興壞了,把我們夸成了一朵花。我們聽得心花怒放,最后不但將地面打掃得干干凈凈,還用濕帕子將凳子也抹得干干凈凈。
從那以后,一逢電影院放電影我們就候著,一放完電影我們就跑去做“好事”。漸漸地,小組里的其他人開始找各種理由不去。就連電影院的負責人再見到我們仨,都有點不耐煩了,說:“你們天天做好事,不學習啊,嗯?”這下子,我們深受打擊,決定再也不去電影院做“好事”了。
然而,那段時間,因為心思都花在了搜集信息上面,我們三個的學習成績明顯地下降了。在班會上,趙老師對我們講的話變成了苦口婆心的勸誡:“學習雷鋒是好事情,但你們這個年紀,做好事只要盡心就可以了,總不能耽誤自己的學習吧?”
唉,我們聽了這話,真是好不慚愧,鼓足的勁頭一下子松懈了。不過我們那天真、善良的心,仍是一片火熱的。聽聞學校里有位并不相熟的女生輟學以后,我專門寫信表達對她的安慰,還給她送去不少課外書。
就在這時,我遇到了一件令我深受刺激的事。有一位可憐的婦人被人販子拐賣,挑斷了足筋,她歷盡千辛萬苦才回到家鄉(xiāng)來。她整天躺在大路口,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援助。我們每日給她帶去些吃的喝的,放在她面前。我看著她,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那些自以為是在做“好事”的舉動又是多么的可笑,因為我只是為了想要得到別人的夸贊才去做的呀。我們根本就沒理解“學雷鋒”的真正意義!
就此,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另有一種火焰升騰而起,深藏于心底: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能有更多的力量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很多年過去了,我所擁有的力量依舊是微薄的,對許多事情仍然無能為力??墒?,當某一日,突然聽聞我已完全忘記姓名的那位輟學女生提到我們,提到那些書和信時,我想:我們終究還是曾給他人帶去過光亮,哪怕無比微弱,哪怕僅僅只是一瞬間。
也許,哪怕再小的善意,只要愿意付出,這就夠了。
廖小琴,筆名麥子。中國作協(xié)成員,成都文學院和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大熊的女兒》《棉婆婆睡不著》《灰伯爵》等作品。曾獲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四川文學特別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