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無忌
中文語境下的搜索引擎大戰(zhàn),已經打了20年。百度從2000年上線,2001年推出獨立的網頁搜索引擎,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超過谷歌,成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
這20年間,互聯網圈對百度的挑戰(zhàn),從來沒有停止過。谷歌退出中國,至今已經10年。退出中國市場時,谷歌市場份額為26%,從正式進入中國,到退出中國的4年間,市場占有率從22%上升到26%。
中國巨大的市場,刺激了中國原有的互聯網搜索版圖,除了已經敗走的谷歌,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入局了搜索市場。
“以模仿起家”的騰訊,算得上是入局的重量級玩家。2006年3月,搜搜的beta版本正式上線,依照騰訊的慣性,依托即時通訊巨大的導流,以及捆綁“工具欄”的方式,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但是,沒有搜索技術的搜搜,隨后陷入了發(fā)展困境。
2007年5月,上線一年的搜搜,才和谷歌簽署技術合作協(xié)議,用來解決搜索體驗問題。實際上,就是利用谷歌的搜索引擎,在搜搜的搜索頁面展示搜索結果,在其網頁上,明顯的標注了“以下結果由Google提供”。
隨后,“搜索結果里面不會有一項是廣告”引入了Google Adsense,谷歌廣告聯盟,侵入了“綠色的商業(yè)化搜索引擎”的搜搜。谷歌退出后10天,騰訊宣布成立“SOSO搜索事業(yè)部”,這是騰訊第一次將搜索當做核心部門來進行設置。
可惜好景不長,2012年5月18日,騰訊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搜搜業(yè)務被拆分,分別并入移動互聯事業(yè)群及技術工程事業(yè)群。一個月后,缺少技術支持和廣告系統(tǒng)的騰訊,又一次引入了互聯網巨頭,不過這次從谷歌換成了微軟,騰訊SOSO成為微軟Bing中文搜索顯示廣告和關聯廣告外部獨家合作伙伴。
2013年9月16日,騰訊宣布以4.48億美元戰(zhàn)略入股搜狗,并將旗下的搜索和QQ輸入法并入搜狗現有的業(yè)務中,騰訊將持有新搜狗36.5%的股份。
SOSO品牌就此消失,騰訊放棄自建搜索引擎的業(yè)務,騰訊的退出,給那些認為“搜索引擎”沒有技術含量的人,狠狠地抽了一記耳光。
搜狐是四大門戶中,對于搜索起步最早的一家。作為搜狐的子公司,搜狗搜索于2004年8月3日推出,目的是增強搜狐網的搜索技能,主要經營搜狐公司的搜索業(yè)務。
圍繞搜狗搜索,開發(fā)了輸入法、瀏覽器等產品,尤其是搜狗輸入法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搜狗搜索的市場份額,尤其輸入法和瀏覽器捆綁的方式,雖然給人們非常不爽的體驗,但是在初期的確對攻占市場和培養(yǎng)使用習慣,帶來了很大的效果。
2010年8月9日,在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后,留下的巨大市場面前,搜狗選擇了獨立出來,并引入了阿里巴巴的戰(zhàn)略投資。之后,騰訊現金投資及注入資產,成為搜狗的股東。
2017年11月9日,搜狗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二家上市的搜索引擎公司,上市時,搜狗的綜合占比3.6%,位列第三。
網易的搜索業(yè)務,上線于2006年12月14日,直到一年后,才推出正式版。和搜狗一樣,有道搜索的切入點是詞典和翻譯。依托詞典的裝機量和翻譯的剛需,有道的市場占有率一步步也就起來了。
之后,圍繞有道詞典,相繼推出了有道精品課等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產品。2019年10月25日,有道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第三家獨立上市的搜索引擎公司。但是有道依舊沒有成為搜索引擎的一級,也就是沒有成為主流。
新浪是唯一沒有獨立上線全網搜索引擎的門戶網站,只建立了一個站內內容搜索。
360搜索引擎的上線,被稱為是百度在搜索領域碰到的一次最大挑戰(zhàn)。2012年8月16日,360推出綜合搜索,初期的360搜索,利用二級域名,整合了百度搜索、谷歌搜索內容,可實現平臺間的快速切換—360搜索可以切換谷歌搜索顯示內容,被認為是谷歌借到360重返中國市場的一部分,但是后來被否認。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360通過對谷歌內容的顯示,無疑是增加了其對用戶的吸引力,上線一個月,市場占有率便超過10%。2014年8月,360搜索達到了最高峰,市場占有率超過30%。當然,百度仍然占據榜首位置,但其搜索份額不斷遭受蠶食,要知道谷歌退出后,百度搜索份額一度飆升至80%。但好景不長,此后360搜索一路下滑,對百度的威脅“漸行漸遠”。
百度依舊是最先進入手機端的搜索引擎。利用《百度》和《簡單搜索》兩個APP,百度繼續(xù)鞏固著移動端的市場。同時,《百度網盤》和《好看視頻》等億級裝機量的APP,也給了百度在移動端搜索構建了一定的護城河。
阿里巴巴的搜索引擎,其實早就是市場前端了,當然這只限于阿里巴巴的站內搜索。阿里巴巴的全網搜索,源自對雅虎中國的收購,之后成立“一搜”。
直到2014年6月11日,阿里巴巴全資收購UC,業(yè)內估值為50億美元,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并購事件新紀錄。
在傳統(tǒng)互聯網搜索上,不能有所起色的阿里巴巴,想借助UC完成移動端的信息入口。UC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搜索大全”,進入移動端搜索引擎市場。
2013年,阿里巴巴入股UC,并整合了阿里巴巴“一搜”的團隊和業(yè)務,開始發(fā)力移動端搜索。2014年4月28日,UC正式宣布與阿里巴巴合作共同發(fā)布旗下移動搜索引擎品牌—《神馬搜索》,并將“一搜”網頁,指向了《神馬搜索》?!渡耨R搜索》是到目前為止,唯一沒有網頁版的搜索引擎。
阿里巴巴的移動端,依賴U C的裝機量,完成了全網移動端第二的市場份額,實屬不易。
騰訊是完全放棄搜索引擎市場了,但是還有搜狗,搜狗依托全網裝機量第一的搜狗手機輸入法,在輸入框直接內置“搜狗搜索”的方式,取得了移動端搜索的巨大流量。
移動端市場占有率方面,百度為87. 6 3 %,神馬搜索為6 . 9 5%,搜狗為3.97%,Bing為0.57%,好搜為0.41%,谷歌為0.36%。從趨勢上來看,百度一直穩(wěn)居第一,神馬搜索第二,搜狗第三。不過根據數據變化,百度一直穩(wěn)步上升,而神馬搜索一直在下降,當然,搜狗也在下降,但是幅度很小,意味著依托搜狗輸入法,搜狗很有可能在下次統(tǒng)計時就超過神馬搜索了。
字節(jié)跳動的入局,被認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遇到的最大一次挑戰(zhàn)。
雙方的戰(zhàn)爭其實早就已經打響。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在開發(fā)方面,人才和資金可能更加易得,但是“數據資本”的超車,則不見得那么容易。同時,附屬在搜索引擎上的“內容生態(tài)”,更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建立起來的。這方面,百度、搜狗、有道等通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和完善,已經有了護城河。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是,似乎是有意為之,百度在自家的搜索內容里,藏頭“抄自百度”,多多少少是對字節(jié)跳動“暴力”獲取數據的警告。
在過去幾年,百度在CEO李彥宏夫人馬東敏的帶領下,先后投資了知乎、果殼等內容服務商的項目,其代表百度背后的戰(zhàn)略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打造更好的內容“信息流”—信息流正是今日頭條發(fā)家的殺手锏。同時,“百家號”的崛起,也似乎正逐漸彌補百度體系內原創(chuàng)內容缺失的現狀。
而另一面,2019年7月,“抖音”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3.2億、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數維持在1.2億,依托今日頭條、“抖音”兩個流量池,字節(jié)跳動旗下所有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日活躍用戶數已達到7億,延伸至社交、游戲、電商和教育等各個領域,字節(jié)跳動轉化流量的能力似乎更強大。
同樣是“搜索引擎+內容生態(tài)”的布局,從宏觀上來看,字節(jié)跳動和百度的生態(tài)已經極為相似。可以預見的是,信息流逐漸成為互聯網變現手段之一—百度在做,字節(jié)跳動也在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做—只是,最終只能有一個贏家。
年輕的張一鳴和還算年輕的李彥宏打響的搜索戰(zhàn)爭,橫跨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內容變革的兩個時代、兩種理解—如今,正是他們一較高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