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天下田理
        ——關于“田”的知識考古

        2020-05-30 13:50:00彭兆榮
        思想戰(zhàn)線 2020年1期
        關鍵詞:阡陌田地

        彭兆榮

        引 言

        中國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家,在“天下體制”中,“田”為首要之道理。中華文明作為農耕文明,在某種意義上說,“文明”寫在農田上;因為她與田土建立著長久的、牢固的關系,包括諸如宇宙認知、政治體制、城市營建、里甲制度、鄰里關系、市井街坊等。簡言之,地為“方”,“田”為“方”之樣榜,是為“天下法式”??梢赃@么說,要了解中國,需明鑒“田理”,因為,“理”從“田”來,“理”在“田”中,“理”本從“田”。

        中邦立基田疆

        如果有人問:建立中國的根據是什么?回答:田土。翻開中國第一部地理著述《禹貢》,可以看到,即在建立“中邦—九州”、確立“方國—五服”等事件中,已然將這一道理交代清楚。眾所周知,大禹治水,建立九州,始有“中邦(中國的原型)”?!熬胖荨笔堑乩韰^(qū)域,“五服”則圍繞著“中邦”——具體地說是以中邦(“王畿”)為中心,畫了一個兩千五百里的大圓圈,每五百里為一“服”,是為“五服”?!拔宸苯砸浴疤铩睘橛嬃浚熬╃堋币嘣谄渲?。

        《禹貢》除了劃分地理區(qū)域外,還確立人群的親疏遠近,也就是根據“中邦”的定位、方位遠近來確認?!队碡暋分械乃^“貢”,就是那些遠近的方國提供貢品;“服”就是提供服務。簡言之,貢獻糧食。《尚書·禹貢》載:“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铚,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1)王云五:《尚書今注今譯》,屈萬里注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第34頁。大意是說,靠近王城的一百里區(qū)域,提供整捆連穗帶桔的糧食作為納稅;二百里以內繳納的禾穗,秸稈不需要;三百里以內繳納去了秸芒的穗;四百里以內繳納帶殼的谷粒;五百里以內繳納去了殼的米粒。(2)[美]夏維東:《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97~99頁。這段論述有三點值得注意:第一,所謂甸服,其實就是天子的糧倉。在中國,只要有充足的糧食,其他事情都好辦。第二,所謂納稅,其實就是上交糧食,以禾谷兌換田賦。我們今天仍然沿用“稅”的概念。第三,根據地理的遠近,交納的糧食情況不同,主要考慮運輸問題。其實,這就是“中邦—中國”之“一點四方”之原理:農業(yè)中國,土地中國,田疇中國。

        這種以“田”為計量單位的方位和區(qū)域劃分,也成就了“家國天下”的“疆界”形制。就是說,國之疆界也以“田”為計量;即以田土和溝洫為依據建立疆界,并與“疆理”(劃分邊界)形成了關聯(lián)。(3)李根蟠:《中國古代農業(y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20~22頁。換言之,中國古代版圖的基本構造形式是以田疇為范式的所謂“疆界”。這表明,我國傳統(tǒng)的邊疆、邊界與西方的frontier、border、boundary都不一樣;“界”“疆”“理”等都從“田”,皆以“田”為分割、分界、分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疆理體系”。從現(xiàn)有的材料看,西周時期,土地的疆理與農田溝洫關系密切,這就是我國早期的“土地疆理”?!对娊洝分姓f:“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其實,我們今天講的“邊疆”“疆域”“邊界”等意義,皆包含“田理”的中國范式,這也是我國人類學邊疆理論研究值得重視的地方。

        中國自古將國家稱為社稷?!吧纭迸c“稷”乃農作、農田的照相,亦為“禮儀之邦”之注疏?!吧纭奔挫胪?、厚(后)土、肥土、執(zhí)土,皆為田地;“稷”是糧食的總稱,表明田地中的禾谷。地為母,生產糧食;地與天相應,母與父相合。天父,策動天時;故“祖—社”是天地相合的化身。而天時與地利相互映照;沒有天時,地辰便無秩序,物候便無章法,田地便無生機?,F(xiàn)在我國農業(yè)的24節(jié)氣正是這一景象的生動寫照。此乃天地和諧的契機。王禎《農書》在“地利篇”引《周禮·遂人》之說:“以歲時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教之稼穡。凡治野……以土宜教甿,今去古已遠,疆野散闊,在上者可不稽諸古而驗于今,而以教之民哉?”(4)王禎撰,繆啟愉、繆桂龍譯注:《農書譯注》(上),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第18頁。(大意:《周禮·遂人》說,古時按年定時統(tǒng)計人口,分給田畝,教人民種莊稼。治理農田,按照田地的實際情況實行管理。雖然這是古代的情形,卻是今天驗證的經驗,否則何以教民田作?)可見,田理不獨為天下法理,亦與天時之“天理”相配合。

        在農耕文明的知識譜系中,田與土同指并置。土指土地、土壤、田地?!稜栄拧吩唬骸巴粒镆病!薄渡袝び碡暋吩唬骸柏守曃┩廖迳??!?5)王云五:《尚書今注今譯》,屈萬里注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第27頁。引申為土地、疆土、土田等;還引申為鄉(xiāng)土、本土。土又是“社”的初文,甲骨文毫土、唐土等皆指其地為土地神,即社神。土還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一;同時又特指古代塤類土制的樂器?!对姟わL·鴟鸮》:“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泵珎鳎骸吧M?,桑根也?!标懙旅麽屛模骸巴?,音杜?!俄n詩》作‘杜’,義同。”(6)李學勤:《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177~1178頁?!豆茏印ぐ擞^》之首“觀”便是看農田,其曰:“行其田野,視其耕蕓,計其農事,而饑飽之國可以知也。”(7)《管子校注》(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258頁。這表明,田不僅為諸事之源,也是中國古代“政”之集大成,——“農正之政”也。這樣,“田地—農作—國政”便串在了一起。

        因此,古代的“王政”實施之首要,不僅以田地為政治計量,而且還是百業(yè)之興的照相?!抖Y記·王制》曰: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制: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T字茋茫赜跉q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國用。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祭用數之仂。……古者:公田,藉而不稅。市,廛而不稅。關,譏而不征。林麓川澤,以時入而不禁。夫圭田無征。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田里不粥,墓地不請?!簿用?,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無曠土,無游民,食節(jié)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后興學。(8)《禮記》,張樹國點注,青島:青島出版社,2009年,第54~60頁。

        這就是說,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是按照田地來劃分的,也是管理的對象。

        我們莫錯想為古代中國,已有了阡陌相連,農田相接,雞犬相聞的境界,這須直到戰(zhàn)國時代,在齊、魏境內開始的景況。古時的農耕區(qū)域,只如海洋中的島嶼,沙漠里的沃洲,一塊隔絕分散,在廣大的土地上。又如下棋般,開始是零零落落幾顆子,下在棋盤的各處,互不相連,漸漸愈下愈密,遂造成整片的局勢。中國古代的農耕事業(yè),直到春秋時代,還是東一塊,西一塊,沒有下成整片,依然是耕作與游牧兩種社會到處錯雜相間。(11)錢 穆:《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56頁。

        從歷史發(fā)展的走勢看,田地越是趨向規(guī)制,國家越是趨于一統(tǒng);因為,大一統(tǒng)需要對田地進行統(tǒng)一的規(guī)整和規(guī)劃,進而分封。分封制作為一種政治制度從商代一路沿襲,罕有歷史學家注意到其與田疆規(guī)制的關系問題,而土地規(guī)制之要者,“田”也。

        概之,這是中國的原貌。

        農政井田形態(tài)

        在中國古代社會,井田是一個關鍵概念。田與井建構出了一系列相關的社會關系。首先,井田皆方形,表明地方。地方代表大地,比如方輿(指領域,亦指大地)。有資料顯示,甲骨文刻錄的有關“方”的卜辭極多。(12)張光直:《商文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第275頁。為何講究“方井”?是要對應“天圓”。所以,井田概念中首先包含著宇宙觀價值。其次,井田同構成一幅社會圖景:井是家的表符,無井就無家。中國傳統(tǒng)村落在最初選址時,先找水源,最有代表性的,首要事務就是開鑿水井,以確立生命之源,進而立基、開基。故背井離鄉(xiāng)被描繪成失去家園的凄慘情狀。再次,田相屬的是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中的“農戶—家族—宗族”人群共同體。第四,井田制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是古代的一種土地制度。雖學界對井田制度在歷史上的井田制有不同見解,但并不妨礙其作為一種制度的模型和理想的樣榜,對我國的農業(yè),比如土地制度、田地與農戶、人口稅賦等都有重要影響。

        無論井田制是否歷史性地長時段實行過,都不妨礙其作為一種農耕政治和文化的樣榜性,——一種理想的農作模式。這個模型的一個核心價值是人與田地的“捆綁關系”。(13)鐘祥財:《中國農業(yè)思想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4頁。這也是鄉(xiāng)土中國(14)參見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鶎拥幕久婷病>青l(xiāng)的指代,失去家園或離開家園為背井離鄉(xiāng)?!墩f文解字》釋:“井,八家一井。象溝韓形甕之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凡井之屬皆從井?!?15)許 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106頁。

        從這一視野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王政”,特別是相關的農業(yè)政策會根據歷史語境進行調整,卻大致不改變鄉(xiāng)井的社會群體結構。井即有家園財產的意思,一方面表示鄉(xiāng)土基層以井為鄉(xiāng)的指喻;另一方面,由于中國村落的基本性質是宗族在歷史上的擴大過程中不斷形成的,所以,大體上是同宗同族,自然也有傳承的意思?!爸芴熳影淹蹒芡獾耐恋胤址饨o諸侯后,諸侯也就成了自己封國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者?!?16)徐喜辰:《井田制度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6頁。這樣,天子與子民通過田地的關系形成了名義上的共同體,這就是金字塔式的“家國天下”體制。換言之,家國的本義皆離不開井田。

        如上所述,對于農業(yè)國家而言,最為重要的事務都圍繞著農田展開:農業(yè)生產糧食,糧食生產于土地,土地規(guī)制于井田,這也便是古代政治之以田為政,——即“田政”的道理。正是因為此,天子必須帶頭親耕農作。歷史資料告訴我們,古代的帝王無不親躬,天子還要行“耤田”禮儀。(17)參見彭兆榮《君儀田方——古代天子藉田禮之人類學研究》,《學術界》2019年第9期。這種儀式,從周延續(xù)到清末。古籍上說:“天子親耕之田也。古者耤田千畝,天子親耕用供郊、廟齍盛,親躬天下之農?!?18)王禎撰,繆啟愉、繆桂龍譯注:《農書譯注》(上),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第389頁。天子親耕,雖為表率,實為政務。稅者,從禾也;田賦的另一種形式租亦從禾(稅的省略)加上且(組織、征收),本義為征收作為賦稅的谷物。如《說文解字》釋:“租,田賦也?!?19)許 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146頁。

        管理制度上亦以田為本;這也是里甲制的原型與衍義。眾所周知,里甲制度作為古代基層的代表性管理制度,皆以田為據。而“里甲”二字即從“田”。比如,清代的國家基層組織體系的主要形式由保甲和里甲組成:

        清廷實行保甲政策,遍于全國,始于順治,初為總甲制,繼為里甲制,皆十戶一甲,十甲一總,城中曰坊,近城曰廂,在鄉(xiāng)曰里,康熙四十七年申令十戶立一牌頭,十牌立一甲頭,十甲立一保長。(20)參見蕭公權《中國鄉(xiāng)村——19世紀的帝國控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年,第38頁。

        保甲雖起源早,但到清朝才正式采行。有歷史學家認為,保甲的雛形始于《周禮》,但作為地方行政的控制系統(tǒng),到清朝才算完備。這種以田為范的計量體制和管理方式成為了傳統(tǒng)農耕社會獨特的中式表述。更有甚者,在中國的“田地范式”中,除了滿足人民的生活基本需求外,還是一門“藝術”。所謂“九州之域,種藝之法也”。(21)王禎撰,繆啟愉、繆桂龍譯注:《農書譯注》(上),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第17頁。在中國,所謂“藝者”,田之種植也。(22)參見彭兆榮《藝者,農也》,《民族藝術》2019年第2期?!疤铩?,是一門藝術。(23)參見俞孔堅《回到土地》之“田的藝術”,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第221頁。綜觀世界古代文明之類型,農耕文明不在少數,但田之如此范式,唯中國獨特。

        概之,這就是中國的原理。

        都邑阡陌形制

        田與國存在關聯(lián)。如上所述,傳統(tǒng)農耕之基礎是在農田上耕作,而中國的農田形制為阡陌式?!墩f文解字》釋:“田,陳也。樹谷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屬皆從田?!?24)許 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290頁。也就是說,田的呈現(xiàn)方式是以田埂為邊界的縱橫交錯。田為方者,平地的田疇可以規(guī)整為“阡陌格式”。當我們以這一個格式來看中國古代的都城形制時,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中國古代的城郭,尤其是王城,正是按照這一“阡陌格式”(設計界通常用“棋盤式”表述)設計的。對此,《周禮》有詳細的記述,比如《周禮·考工記·匠人》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25)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下),彭 林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661~1664頁。所謂“經緯”,與“阡陌”同出一轍。王城的形制都是方形或長方形(比如“坊市”“里坊”),與傳統(tǒng)農耕作業(yè)的井田制度、鄰里關系相互配合。

        這種阡陌格式不僅與“國”之營建與經營相契合,而且與“國”之屬性相配合。陳夢家在《殷虛卜辭綜述》一書中以“四方四土”為題,考證了“商之都邑”與這一形制的意思:“與四方或四方相對待的大邑或商,可以設想為處于四方或四土之中的商之都邑。大邑或商實指一個范圍的土的,即都邑所在土地,故與相對四方或四土亦實指一個范圍更為廣大的土地區(qū)域?!?26)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之“殷的王都與沁陽田獵區(qū)”,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319頁。卜辭中也有不少相關的表示:

        武丁卜辭四土受年四土以外有北田、西田

        武文卜辭四方受禾四方對大邑

        乙辛卜辭四方受年四土對商(27)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之“殷的王都與沁陽田獵區(qū)”,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319頁。

        所謂“四方四土”至少有以下幾層意思:第一,天圓地方的縮影。第二,四方田土。第三,城邑形制。第四,商的指示。第五,一點四方——中國的地理構造。第六,田疇的形態(tài)。

        阡陌形制更為直接的樣本與井田中的溝澮藍圖有關。鄭玄疏云:“井田之法,畎縱遂橫,溝縱洫橫,澮縱自然川橫。其夫間縱者,分夫間之界耳。無遂,其遂注溝,溝注入洫,洫注入澮,澮注自然入川。此圖略舉一成于一角,以三隅反之,一同可見矣?!?28)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下)之“周禮注疏卷第四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675頁。古代都城為正長方形,皇城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中軸南北定向,形成東西南北格局,配以城門。這其實是《考工記》中確定的形制,基本要理正是井田制,特別是城中“經涂”(南北向的道路)就是田壟“阡陌格式”的翻版。當然,古代城市中的“街坊”與田疇的阡陌制下有關系。若將城市遺址與田疇阡陌格式相比較,便會發(fā)現(xiàn)其中奧妙。今天的長安古城仍可確認坊市布局。坊即四方形,其108坊,形成一個囗,城郭。營建原理都遵從阡陌格局、棋盤范式、里坊規(guī)制。

        邑的雛形原與聚落聯(lián)系在一起;(33)參見王玉德,王 銳《宅經》,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2頁。通常,邑與郊野是連通的?!稜栄拧吩唬骸耙赝庵^之郊?!睋Q言之,不論邑為國、為鄉(xiāng),都衍生于農作,衍生于井田,而且演示出了宗法制度的特殊景觀。邑與農耕、季節(jié)相互配合,呂思勉說:

        春、夏、秋三季,百姓都在外種田,冬天則住在邑內,一邑之中,有兩個老年人做領袖。這兩個領袖,后世的人,用當時的名稱稱呼他,謂之父老、里正。古代的建筑,在街的兩頭都有門,謂之閭。閭的旁邊有兩間屋子,謂塾。當大家出去種田的時候,天亮透了,父老和里正開了閭門,一個坐在左塾里,一個坐在右塾里,監(jiān)督著出去的人。出去的太晚了,或者晚上回來時,不帶著薪樵以預備做晚飯,都是要被詰責的。出入的時候,該大家互相照應。(34)呂思勉:《中國文化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第70~71頁。

        今天的云南和順古鎮(zhèn)仍然存續(xù)著閭門格局,只是不見父老與里正。

        城邑與井田制度存在著直接的關聯(lián):

        在所種之田以外,大家另有一個聚居之所,是謂邑。合九方里的居民,共營一邑,故一里七十二家(見《禮記·雜記》《注》引《王度記》?!豆颉泛巍蹲ⅰ放e成數,故云八十家。邑中宅地,亦家得二畝半,合田間廬舍言之,則曰“五畝之宅”),八家合一巷。中間有一所公共建筑,是為“校室”。(35)井田的制度,是把一方里之地,分為九區(qū)。每區(qū)一百畝。中間的一區(qū)為公田,其外八區(qū)為私田。一方里住八家,各受私田百畝。參見呂思勉《中國文化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第70頁。

        中國的城邑制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第一,邑的原始形態(tài)是鄉(xiāng)土聚落。第二,邑的基本構造與鄉(xiāng)土社會的關系密切。第三,邑既為城,又為鄉(xiāng),說明我國古代城鄉(xiāng)分制并非隔絕。第四,城的形制與鄉(xiāng)邑中的田地阡陌形制相互照應。

        傳統(tǒng)的封建制就是以采邑、封邑、食邑為特征。邑的基本語義以井田為背景,即鄉(xiāng)土。采邑盛行于周朝,對后世影響深遠。(36)參見許倬云《西周史》第五章“封建制度”,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在邑的建制中,包含著城郭的特性與特征。邑的形制也成了古代國(城郭)的原型。換言之,邑既可指城,又成型于鄉(xiāng);邑毋寧為城鄉(xiāng)的粘合性媒體。

        概之,這就是中國的原型。

        家園鄰里范疇

        “土—田”之訴是基于農耕而言的。從歷史的角度看,土地并非田疇的原初性表述。作為人類學的常識,農耕文明之先是采集狩獵階段;采集狩獵階段與農耕文明階段并不是涇渭分明的,二者存在歷史性的交錯;即使在今天,世界上仍存在采集狩獵的部族。在中國的商代,狩獵成風,而在安陽考古發(fā)掘中同時發(fā)現(xiàn)了農耕文明的大量材料,比如稻米的種植、水牛的耕作等。(38)李 濟:《中國早期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3頁、第27頁、第28頁。而作為農耕文明的代表田地范疇,也還存在著經過由零到整、由生到熟的田土化過程。再者,田地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人化自然”過程。特定的人群以特定的土地為耕作對象,這一人群共同體因此構成了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的基本構造——也是我們家園的圖像。

        需要加以辨析的是,古代傳統(tǒng)的基層鄉(xiāng)土社會與帝國官僚體制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遵循“同意權力”,后者執(zhí)行“模暴權力”。由于國家的稅賦、納貢等主要從農民那兒獲取,歷代王朝都對三農實行制度性掌控。然而,對于廣大“鄉(xiāng)野”,國家的掌管是有限的;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的那樣,傳統(tǒng)的村落是自治的。(39)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54頁。鄉(xiāng)里與自理自成體系,根本原理仍為田理。

        在中國古代,“里”既是行政單位,計量單位,管理單位,也是群居單位。而“鄰里”又構成了“若干‘家’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較大的地域群體?!薄班徖铮褪且唤M戶的聯(lián)合,他們日常有著最親密的接觸并且相互幫助?!?43)費孝通:《江村經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9~70頁。

        鄰里關系、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也因此成為鄉(xiāng)土社會的重要社會關系。鄉(xiāng)土不僅是農耕文明的社會基礎,也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具體落實。依據字形的含義,楊寬提出,鄉(xiāng)起源于周代共同飲食的氏族聚落。(44)楊 寬《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89頁。有學者解釋,“鄉(xiāng),向也。民之所向也”。更接近于地方上的邑、聚落。(45)[日]池田雄一:《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鄭 威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75頁。在古代的聚落社會,“聚”“鄉(xiāng)”“邑”相互關聯(lián),同中有異。(46)參見[日]池田雄一《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鄭 威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70~83頁。

        農業(yè)之重于田,人民依靠于田。對于農家而言,要使自己富裕的第一件事就是耕田種地,這也是農民的本分、本色與本職。農民若不富裕,國家便不能富強,這也是中國的道理。所以,《齊民要術》首章為“耕田第一”。田在劉熙《釋名》中曰:“田,填也,五谷填滿其中?!?47)賈思勰:《齊民要術》,繆啟愉等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5頁。糧倉充實就富了。人們常用富甲一方來形容地方富裕者。《說文解字》釋:“富,備也。一曰厚?!?48)許 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150頁?!抖Y記·郊特牲》曰:“富也者,福也?!?49)《禮記》,張樹國點注,青島:青島出版社,2009年,第119頁。無論“富”“甲”“備”“?!钡冉詮奶铮寂c糧倉富足有關。在傳統(tǒng)的農耕社會里,人們對“富?!薄案狻钡钠诖c追求皆在農耕事業(yè)中?!疤铩睕Q定人們的生活水平。對于中國人民來說,什么是“富?!薄靶腋!??“田理”故也。

        概之,這就是中國的原景。

        結 語

        我國的農耕文明與田地是共生性的;中式文明與西方的civilization差異甚殊。文明一詞初見于《易經·乾卦》:“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笨追f達釋:“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50)《周易》,楊天才、張善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9頁。說明農耕文明的根本就是人與田地的聚合,并由此生成和演化出復雜的土地與佃戶的關系。佃的意思是人耕治田。(51)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年,第451頁。今天,我國正在進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就中國的歷史與國情來說,只要田地—農民—農業(yè)—農村還健在、健康、健行、健美,天就塌不下來?!捌仗熘履峭跬痢保@個道理,過去、現(xiàn)在、將來都不會發(fā)生根本變化,這就是“天下田理”。

        猜你喜歡
        阡陌田地
        小小宋慈大智慧·巧分田地
        找夢
        陌上花開
        無 題
        湛江文學(2019年3期)2019-11-13 07:49:32
        阡陌 (外三首)
        陶山(2018年1期)2018-01-23 07:40:07
        安其的田地
        盧華
        隱居,向著阡陌(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22期)2017-06-09 07:55:27
        田埂
        商鞅為啥要跟田壟過不去
        今日文摘(2014年15期)2014-11-27 18:59:13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2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免费国产| 99久久免费看精品国产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午夜成人版| 最近中文av字幕在线中文|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在|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无VIP| 婷婷丁香开心五月综合| 中文字幕乱码熟妇五十中出|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国产精品一级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在线观看| 青楼妓女禁脔道具调教sm|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 国产大片在线观看91|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hd| 激情 人妻 制服 丝袜| 无码熟妇人妻AV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在线|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一道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高清内射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 久久久人妻丰满熟妇av蜜臀| 体验区试看120秒啪啪免费| 久久无码av三级| 视频女同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