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巖
困于書齋多日,今晨大雪紛飛,天地茫茫。
我閉門讀國斌兄的畫,看的不是原作,而是他發(fā)來的電子圖片。手機屏幕不斷跳出朋友們發(fā)來的各種關于疫情的微信,我想起金人元好問的一句詩: “滿眼旌旗驚世路,閉門風雪羨山家。”詩人在昆陽(今河南葉縣)買地置田,筑屋讀書,卻忘不了故鄉(xiāng)的戰(zhàn)火,書中的子日詩云與鼓角旌旗重疊在一起。在如此特殊的時節(jié),以如此特殊的方式讀畫,我也有與元好問相近的感受。
我借助文件標注的尺寸,想象原作的樣貌,同時還拜讀了王珂教授對這些作品的評論。比起國斌所畫少量與政治相關的“大題材”,與王珂教授一樣,我也更喜歡國斌的《背包客》系列。在現(xiàn)實的背景下,這些表達個人體驗的“小敘事”,卻讓人的內心無比震撼。這是我第一次看這些畫時所沒有的感受。
國斌憑借著扎實的造型能力,塑造了一組組群像。這些形象有著雕塑的力量和宗教的神圣感,讓我不禁想起貝諾佐-戈佐利在佛羅倫薩美第奇宮畫的《三博士朝拜》。國斌筆下的人物穿行在山巒河流之間,卻不是《早春圖》中的豆人寸馬。高山大川不是繪畫的直接對象,卻存在于畫中背包客快樂興奮的目光里,在他們抬手指點的遠方。這些以中國傳統(tǒng)工具和材料繪制的圖像,因此建立了人物與山水之間一種新的關系:不是文人畫所強調的精神之旅(臥游),而是現(xiàn)代人的身體力行。
這些作品將畫家本人及其朋友的日常姿態(tài)和情感紀念碑化,沒有所謂“重大題材”的虛張聲勢,沒有偽文人畫的酸文假醋,有的只是誠實。眼前的災難,讓我們體會到“日?!笔嵌嗝磳氋F,普通人是多么重要,而誠實是多么難得!我也因此看到了這位性格溫和的畫家在藝術上的勇敢。
下一次旅行,哪天才能出發(fā)?
2020年2月14日
約稿、責編: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