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慧,李敏副,王 茹,蘇紅苗
(海南省瓊海市人民醫(yī)院兒科,海南 瓊海 571400)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約3%的1歲以下嬰兒因毛細支管炎住院治療。重癥毛細支氣管炎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如不治療易引發(fā)多種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支氣管哮喘風險也較高,嚴重威脅小兒生命和健康[1]。有文獻指出,毛細支氣管炎最主要病原體為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侵入人體會誘發(fā)T細胞免疫應答,除Th1/Th2細胞應答失衡外,Th17細胞反應在其發(fā)病過程中也較為重要[2]。馮柱興[3]等學者的研究也顯示,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經治療后Treg細胞明顯升高、Th17細胞明顯下降。基于此,本研究選取106例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以探究小兒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治療前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Treg、Th17細胞水平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間收治的106例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重癥毛細支管炎診斷標準者;年齡<2歲者;入組前未經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紊亂者;其他先天性疾病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或過敏癥狀而更換治療方案者。106例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中男女分別為60例、46例,月齡6~20個月、平均月齡(15.05±3.49)個月。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兒均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采取對癥支持治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生產企業(yè):AstraZeneca Pty Ltd,規(guī)格:2mL:0.5 mg,批準文號:H20090902)、異丙托溴銨(生產企業(yè):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規(guī)格:2 mL:異丙托溴銨500 μg,批準文號:H20100682)、干擾素α-1b(生產企業(yè):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μg:0.5mL/支,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40039)治療,布地奈德0.5mg、異丙托溴銨2mL、干擾素α-1b 1 μg/mL、生理鹽水2mL混合行經氧霧化吸收,10 min/次。如患兒合并細菌感染加用抗菌藥物治療。
1.3 評估方法:治療前后均采集患兒外周靜脈血,使用AccuriC6型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生產)測定患兒Treg(CD3+CD8-IL-17+T)、Th17(CD4+CD25highCD127lowT)頻率;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測定患兒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0(IL-10)、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水平,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紀寧實業(yè)有限公司和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標儀購自上海沛歐分析儀器有限公司(318C+型),進行檢測前對所有質控品進行檢測,測定質控品均在控后再對各組樣本進行檢測,檢測流程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和儀器操作手冊進行。
1.4 評估標準:臨床療效根據(jù)患兒癥狀體征分為顯效(治療7d后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哮鳴音、濕羅音消失)、有效(治療7d后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哮鳴音、濕羅音基本消失)、無效(治療7d后癥狀體征仍無改善或加重)3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觀察指標:評估患兒療效,比較治療前、治療1周后患兒Treg、Th17水平及相關細胞因子水平(IL-17、IL-23、IL-10、TGF-β),評估不同療效患兒的Treg、Th17水平,分析療效與Treg、Th17水平的相關性。
2.1 臨床療效:治療7d后,106例重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顯效61例、有效3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40%(99/106)。
2.2 治療前后患兒Treg、Th17水平對比:治療7d后,患兒Treg水平高于治療前(P<0.05),Th17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見表1。
2.3 治療前后患兒相關細胞因子水平對比:治療7d后,患兒IL-10、TGF-β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0.05),IL-17、IL-23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患兒Treg Th17水平對比
表2 治療前后患兒相關細胞因子水平對比
2.4 不同療效患兒Treg、Th17水平:治療7d后,患兒顯效者、有效者Treg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0.05),Th17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無效者Treg、Th17水平與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顯效者、有效者、無效者治療后Treg、Th17水平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療效患兒Treg Th17水平
毛細支氣管炎是以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多種炎癥介質共同介導的小氣道炎癥,輔助型T細胞亞群細胞比例失調是氣道高反應發(fā)生進展的關鍵。Th17和Treg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型CD4+效應T細胞亞群,應琴[4]等學者的研究顯示,孟魯司特鈉可通過調節(jié)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體內Th17/Treg平衡來提高毛細支氣管炎療效。張進軍[5]等學者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經治療IL-10、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但回顧既往文獻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對小兒毛細支氣管炎,尤其是重型毛細支氣管炎,發(fā)生發(fā)展與Th17/Treg的變化研究較少。故本研究就此方面入手,進一步了解毛細支氣管炎與Th17/Treg失衡的關系,以指導臨床治療。
毛國其[6]等學者的研究顯示,毛細支氣管炎患兒Treg頻率低于健康嬰幼兒,而Th17頻率則高于健康嬰幼兒,Th17/Treg失衡與毛細支氣管炎發(fā)生密切相關。本研究中,106例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3.40%。對比治療前后發(fā)現(xiàn),治療7w后,患兒Treg細胞頻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Th17細胞頻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這提示治療后Th17/Treg失衡狀態(tài)有所改善。本研究數(shù)據(jù)還顯示,治療7d后,患兒IL-10、TGF-β均高于治療前,IL-17、IL-23水平均低于治療前。機體正常情況下,Th17/Treg呈相互拮抗、相互轉化的狀態(tài)。Th17細胞是人體內起著促進炎癥反應作用的一類CD4+T細胞亞群,其通過分泌IL-17細胞因子發(fā)揮強烈的致炎作用[7]。而Treg細胞則能夠對免疫細胞產生負性調節(jié)作用,通過促進釋放出IL-10等效應因子,從而對T細胞的活性及增殖產生抑制作用,發(fā)揮免疫抑制的功能。當發(fā)生毛細支氣管炎時,病毒侵襲使Th17上升促進炎性反應,使Treg下降減弱其對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故引發(fā)不同程度的免疫應答,產生各種病理癥狀體征。而治療后患兒IL-17等炎癥因子水平被控制,IL-10、TGF-β等抗炎因子水平升高,有文獻指出,Treg細胞能夠通過IL-10依賴的方式抑制Th17的促炎作用,高濃度TGF-β下誘導T細胞向Treg細胞分化,因此患兒治療后Th17/Treg失衡獲得糾正。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與Treg/Th17的關系,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后不同療效患兒Treg、Th17水平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治療無效者Th17、Treg水平與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患兒Th17/Treg仍處失衡狀態(tài)。同時,患兒經治療后,顯效者、有效者和無效者Treg、Th17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出現(xiàn)Treg水平越高患兒療效越好、Th17水平越低患兒療效越好的趨勢。而治療前Th17、Treg水平均與療效無關,考慮與本組樣本均為重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Th17/Treg失衡較嚴重不足以反映明顯線性關系有關。這提示,在小兒重型毛細支氣管炎治療中,對患兒不僅要予以抗炎、給氧等對癥支持性治療,還需根據(jù)患兒免疫功能狀況以調節(jié)和治療患兒免疫功能失衡。另外,Th17在毛細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病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反復發(fā)作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清Th17頻率較高可能是其病情向支氣管哮喘轉歸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治療后小兒重型支氣管炎患兒Treg及其細胞因子水平高于治療前、Th17細胞因子低于治療前,治療后Treg與療效呈正相關關系,Th17與療效呈負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