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貝華,傅 明,何錦添,陳順金, 蔣 迪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廣東 東莞 523000)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的一種頭頸部惡性腫瘤,尤其高發(fā)于南方地區(qū),其病理類型以未分化癌和低分化癌為多見,而放射治療是目前臨床采用的治療方法[1]。研究指出,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顯升高,其與患者病理分級、TNM分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均存在密切關(guān)系[2]。研究報道,zeste基因增強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可通過結(jié)合血管抑制蛋白1的啟動子而阻滯該蛋白表達,并進一步促使VEGF表達水平升高,從而誘導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促進腫瘤遠處轉(zhuǎn)移的發(fā)生[3]。作為首個新發(fā)現(xiàn)的反式調(diào)控作用的長鏈非編碼RNA,Hox轉(zhuǎn)錄反義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HOTAIR)高表達于頭頸部腫瘤。為此,本研究通過檢測鼻咽癌患者VEGF、EZH2和HOTAIR的表達情況,并進一步探討HOTAIR表達水平與患者預后狀況的相關(guān)性。
1.1 一般資料:采用回顧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72例鼻咽癌(鼻咽癌組)和54例鼻咽慢性炎癥(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鼻咽癌組患者均經(jīng)鼻咽活檢和病理檢查證實為鼻咽癌,初治;對照組均由于淋巴組織增生而行鼻咽活檢,且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為鼻咽慢性炎癥。排除標準:伴有其它全身其它惡性腫瘤;復發(fā)性鼻咽癌;臨床資料不全。其中,鼻咽癌組男57例(79.17%),女15例(20.83%);年齡20~74歲,平均(49.97±8.73)歲。對照組男39例(72.22%),女15例(27.78%);年齡21~72歲,平均(46.50±9.17)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均P>0.05)。
1.2 檢測方法
1.2.1 免疫組織化學法的檢測: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兩組VEGF和EZH2蛋白表達情況,方法如下:取患者鼻咽組織,經(jīng)石蠟包埋,連續(xù)切片,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根據(jù)著色深度,分為0分:無著色;1分:著色不明顯;2分:著色中等;3分:著色程度強;根據(jù)陽性細胞比例,分為0分:無陽性細胞;1分:陽性細胞數(shù)比例低于50%;2分:陽性細胞數(shù)比例51%~75%;3分:陽性細胞數(shù)比例>75%。以著色程度評分與陽性細胞比例評分之和為總分。
1.2.2 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的檢測: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患者VEGF、EZH2和HOTAIR mRNA的表達情況,方法如下:根據(jù)Trizol試劑盒(美國Ambion公司)提取兩組鼻咽組織總RNA,測定RND濃度,采用反轉(zhuǎn)錄試劑盒(美國Promege公司)逆轉(zhuǎn)錄為cDNA。對引物序列進行設計,以GAPDH為內(nèi)參照,行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反應條件:95℃預變性5min,95℃變性30s,60℃退火30s,72℃延伸30s,共進行40個循環(huán)。以2-△△Ct法對VEGF、EZH2、HOTAIR mRNA相對表達量進行定量分析。
2.1 鼻咽癌組與對照組患者VEGF和EZH2蛋白免疫組織化學評分的比較:鼻咽癌組VEGF和EZH2蛋白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鼻咽癌組與對照組患者VEGF和EZH2蛋白免疫組織化學評分的比較分)
2.2 鼻咽癌組與對照組VEGF、EZH2和HOTAIR mRNA表達情況的比較:相比對照組,鼻咽癌組VEGF、EZH2和HOTAIR mRNA相對表達量均明顯升高(P<0.05)。見表2。
表2 鼻咽癌組與對照組VEGF、EZH2和HOTAIR mRNA表達情況的比較
2.3 HOTAIR mRNA表達與鼻咽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guān)性:采用2-△△Ct法計算HOTAIR mRNA相對表達量,結(jié)果顯示HOTAIR mRNA在鼻咽癌組的相對表達量中位數(shù)為6.12,以該值作為界值,分為低表達組(HOTAIR mRNA<6.12)36例和高表達組(HOTAIR mRNA≥6.12)36例。結(jié)果顯示,不同病理分級、N分期、M分期、近期療效的患者HOTAIR mRNA表達情況的比較,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兩組年齡、性別、病理類型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的患者HOTAIR mRNA表達情況的比較n(%)
馬賽[4]等研究顯示,VEGF蛋白在涎腺黏液表皮樣癌中的陽性表達率較正常涎腺組織明顯升高,并且其表達陽性率與涎腺黏液表皮樣癌TNM分期、病理分級、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均密切相關(guān)。高立生[5]等研究表明,VEGF高表達于喉鱗癌組織;史建偉[6]等研究發(fā)現(xiàn),VEGF高表達于胃癌組織,二者研究發(fā)現(xiàn)VEGF高表達在喉鱗癌和胃癌發(fā)生、發(fā)展、侵襲、轉(zhuǎn)移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殷偉杰[7]研究報道,EZH2蛋白和mRNA均異常高表達于腎癌組織,并且其高表達于患者預后不良密切相關(guān)。另有研究顯示,VEGF高表達于肺癌組織[8],而EZH2高表達于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組織[9],且二者表達量往往與癌細胞增殖、侵襲能力均密切相關(guān)。張樂[10]研究發(fā)現(xiàn),EZH2阻滯劑DZNep具有阻滯食管鱗癌移植瘤增長的作用,同時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隨著近年來對長鏈非編碼RNA與腫瘤病理過程相關(guān)性的研究不斷深入,已有研究表明HOTAIR與多種惡性腫瘤遠處轉(zhuǎn)移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如胃癌和乳腺癌等[11]。并且,HOTAIR可通過募集染色質(zhì)修飾復合體2、組蛋白去甲基化酶1蛋白復合體,發(fā)揮調(diào)控p53、Akt、Wnt等多種信號通路的作用,并且其異常表達具有影響頭頸部腫瘤細胞侵襲、轉(zhuǎn)移、凋亡、細胞周期及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12]。有關(guān)HOTAIR誘導腫瘤遠處轉(zhuǎn)移的分子機制研究表明,HOTAIR的5端可通過結(jié)合染色質(zhì)修飾復合體2蛋白復合物,使其果蠅EZH2蛋白介導H3組蛋白27位賴氨酸的甲基化,促使染色質(zhì)構(gòu)型改變,促進染色質(zhì)的表觀遺傳沉默[13]。
陳文慧[14]等研究報道,HOTAIR高表達于鼻咽癌組織,且其表達水平與患者N分期有關(guān),同時與患者預后不良密切相關(guān)。本研究發(fā)現(xiàn),鼻咽癌組VEGF和EZH2蛋白表達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相比對照組,鼻咽癌組VEGF、EZH2和HOTAIR mRNA相對表達量均明顯升高,結(jié)果表明VEGF、EZH2和HOTAIR高表達于鼻咽癌組織,與上述研究報道相符。同時,本研究顯示,高表達組病理分級、N分期、M分期、近期療效與低表達組比較,均存在明顯差異。結(jié)果表明,HOTAIR在鼻咽癌組織中的高表達與患者預后不良、腫瘤遠處轉(zhuǎn)移密切相關(guān)。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HOTAIR在鼻咽癌組織中可能通過募集EZH2而促進抑癌基因的表觀沉默,促使VEGF表達水平升高,從而起到誘導鼻咽癌腫瘤遠處轉(zhuǎn)移的作用。由此推測,HOTAIR可能是預測鼻咽癌預后狀況的潛在生物學標志物,進而可能是鼻咽癌患者臨床治療的一種新靶點。
綜上所述,VEGF、EZH2和HOTAIR高表達于鼻咽癌組織,并且HOTAIR可能通過EZH2和VEGF而起到誘導鼻咽癌遠處轉(zhuǎn)移的作用,且與患者預后不良存在密切關(guān)系。但目前有關(guān)HOTAIR在鼻咽癌發(fā)生、發(fā)展、侵襲、轉(zhuǎn)移等病理過程中的具體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需今后進一步研究和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