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老首先要“仰老”? 老并不代表衰退,不代表落伍,反而代表沉淀及內(nèi)涵。老年人要仰望,向前望,做到人老心不老。只有“仰老”,才能更好地養(yǎng)老。
留家產(chǎn)不如留“佳產(chǎn)”? 父母留給孩子的不動產(chǎn),從來不止房子。78歲的肖細娣將自己所存的積蓄建立了家人聚會基金,每年家庭出游、聚會的錢都由她埋單。她不打算留一分錢給孩子,只希望留下團圓的美好記憶給孩子們。有時候物質(zhì)上的家產(chǎn),不如精神上的“佳產(chǎn)”。
親情逐漸要“輕情”? 父母的愛是絕對的,兒女的孝是相對的。不要指望兒女總在你的身邊,他們有公婆、有岳父母、有單位、有兒女;他們要生活、要學習、要工作,能天天陪伴著你嗎?到了一定年齡,對于親情要看得開。愛不能太過于沉重,要懂得放手,要變成“輕情”。
孝順就是“笑順”? 子女對父母的孝順有三個層次:第一層就是能夠自食其力,不讓父母操心;第二層就是讓父母的衣食、住房以及醫(yī)療都有所著落;第三層則是要對父母多些陪伴,盡到精神上的贍養(yǎng)責任。
所以,孝順的最高層次就是“笑順”,讓老人從里到外開心。
健步不是“箭步”? 人到老年要學會服老,適宜的鍛煉才是最好的健身。超負荷只能損害健康。走路是公認的良好的鍛煉方式,但不要走得太快、太猛,健步不能成為“箭步”。
購物當心“購誤”? 為了生活,我們要消費購物。當下,購物要當心“購誤”。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成為受騙對象。所以在購物時一要防假貨,二要防虛價,三要防買得過多,不實用,最后變?yōu)槔速M。不能盲目聽信推銷員的夸大其詞,購買金額較多的物品時可以多征詢一下兒女的意見和建議。
(《老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