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鋒
摘要:新建寶雞市陳倉區(qū)虢磻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工程采用墩底轉體法施工,為了保證梁體在轉動過程中的平穩(wěn)狀態(tài),需對T構進行不平衡稱重試驗分析。本文通過工程實例,闡述不平衡稱重試驗方法和應用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對墩底轉體梁轉動體不平衡力矩、偏心距、摩阻力矩及轉動球鉸靜摩擦系數(shù)的測試分析和稱配重方法等關鍵技術做了介紹,為類似T構轉體工程提供借鑒,為今后橋梁轉體施工項目提供經(jīng)驗。
關鍵詞:橋梁轉體;轉體球鉸;稱重實驗
中圖分類號:U445.46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當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工程建設中的跨既有鐵路線、公路線的工況隨處可見,為了消除梁體施工對既有線路運營和行車產(chǎn)生的安全隱患,跨越既有線采用轉體法得到了廣泛應用[1]。
必須確保梁體輕松、安全和穩(wěn)定的旋轉,使旋轉始終處于穩(wěn)定的旋轉狀態(tài)。系統(tǒng)足夠穩(wěn)定。在旋轉之前,進行重量測試以了解結構的實際偏心狀態(tài)??紤]到固定和非平行旋轉草圖周期的稱重試驗,根據(jù)實際支撐條件計算相對應的啟動重量計劃,以確保位置動態(tài)安全系統(tǒng)[2]。
本文以寶雞市陳倉區(qū)虢磻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轉體工程為實例,簡要地介紹下本橋不平衡稱重實驗的關鍵技術,為今后橋梁轉體施工項目提供經(jīng)驗。
1工程概況
虢磻路上跨隴海立交橋工程位于寶雞市陳倉區(qū)虢磻路,橫跨隴海鐵路,連接南北。
虢磻路立交主線橋梁起點樁號K0+473.000,終點樁號K0+867.550,全長395.55m,其中,跨鐵路主橋采用2×58mT構,平面轉體法施工。
2×58m轉體為變截面混凝土現(xiàn)澆箱梁,采用單箱三室斜腹板箱形截面,轉體主梁(53+53)m,主梁在鐵路北側分節(jié)段現(xiàn)澆,轉體重量約9160t,T構逆時針轉體70.2度至設計位置,然后施工邊跨現(xiàn)澆段。
2 不平衡稱重
2.1 稱重原理
在轉動體系所有約束解除后,測量轉動體系的位移變化情況并觀察撐腳是否落地,初步判斷摩阻力矩與不平衡力矩的關系,再決定頂升方法[4]。梁部施工完成,支架拆除后,進行48小時的全天候觀測。在梁下利用千斤頂進行等力、不等力反頂稱重并觀測變化,根據(jù)觀測數(shù)值進行分析,確定不平衡重調(diào)整值,根據(jù)轉體結構物不平衡力矩,包括球鉸表面摩阻力矩Mz、橋梁自重產(chǎn)生的不平衡力矩Mg。在梁上采用砂袋進行加載配重,使結構重心盡量和轉軸中心重合??砂凑?em>Mz<Mg和Mz>Mg兩種平衡情況,推導摩阻力矩Mz和不平衡力矩Mg:
上式中,P1、P2分別為沿縱軸線對稱兩側頂推力大小,P1為非偏心側頂推力,P2為偏心側頂推力,L1、L2分別為不同頂推力對應的球鉸磨心力臂長度。
(2)當解除所有約束后,撐腳支撐著地,轉動系統(tǒng)發(fā)生轉動,由此可知摩阻力矩Mz<轉動不平衡力矩Mg:
當Mz<Mg時,旋轉體系在落架后旋轉,整個體系略向中心方向傾斜,支撐腳與環(huán)路接觸。此時,系統(tǒng)的均衡狀態(tài)由滾壓電阻力矩、支撐腳對摩擦心的力矩和旋轉體的不均衡力矩共同維持,支撐腳力達到滑降時,必須對腳部施加推動力,可按如下公式計算:
上式中,L為頂推過程固定力臂長度,P1為球鉸在千斤頂頂推過程中產(chǎn)生微小轉動瞬間的頂力,P2為球鉸在千斤頂回落過程中產(chǎn)生瞬時轉動的頂力。
根據(jù)大量研究成果及工程實踐證實,在填充黃油后的四氟乙烯片球鉸靜摩阻系數(shù)和偏心距可由下列公式計算[5]:
磨心鉸靜摩擦系數(shù):
轉動體偏心距:
式中,轉體總重量G為91590KN;球鉸球面半徑R為6.9m。
2.2 稱重方案
對稱于橋梁中心線在橋梁轉動體兩側布置4臺4000KN千斤頂,在稱重試驗時對轉動體進行頂放,以測試試驗過程中臨時支點的反力值。稱重試驗測試儀器布置示意如圖1、圖2所示。
如下圖3、4所示,布置4個豎向百分表于兩側撐腳處位置,列表記錄每級加載時對應的豎向位移。在相鄰位置布置4個水平向百分表記錄每級加載時相應的水平位移,以便綜合判斷球鉸轉動的臨界狀態(tài),合理確定臨界力值。
3稱重數(shù)據(jù)分析
3.1?約束拆除
在轉動體系所有約束解除后,在最后的4個型鋼切割之前,架設百分表測量位移,測量結果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出,在型鋼約束解除后,非跨線側下降、跨線側上升,且穩(wěn)定后非跨線撐腳未落地,表明橋梁非跨線側偏重,且摩阻力矩Mz>不平衡力矩Mg。因此在加載過程中采用第一種方式進行加載,即先在非跨線側進行頂升,然后在跨線側進行頂升。
3.2 千斤頂頂推
在非跨線側以500KN為起點,按100KN為一個檔均勻加載千斤頂推力,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2所示,并按表2繪制折線圖(圖5)。同樣在跨線側以100KN為起點,按100KN為一個檔均勻加載千斤頂推力,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3所示,并按表3繪制折線圖(圖6)。
根據(jù)以上圖表可看出:P2(非跨線頂升過程突變值)為2800kN,P1(跨線頂升過程突變值)為400 kN。按以上稱重結果計算出相關結果如表4所示,由該表可知為保證轉體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可在距離ZX5號墩墩中心45m處(跨線側)配重12.8t。
4 總結
現(xiàn)場試驗過程正常,基本測試出轉體梁各項參數(shù)(具體稱重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4),通過采集數(shù)據(jù)計算的球鉸摩擦系數(shù)偏小。試驗為后續(xù)主梁順利轉體的實施提供了一定的保證和依據(jù),寶雞市陳倉區(qū)虢磻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工程于2018年5月7日成功轉體。
試驗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受場地限制,千斤頂加載在球鉸附近實施,影響因數(shù)偏多,準確度相比在懸臂端搭設稱重臺稍差,在以后的試驗中將不斷改進完善。
參考文獻:
候廣偉. 寶雞市上塬路立交橋轉體施工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 2017:7.
魯建生, 楊永宏, 劉繼龍. 保阜高速公路跨京廣鐵路轉體橋稱重試驗研究[J]. 鐵道建筑技術, 2009(5):106-109.
[3]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寶雞市陳倉區(qū)虢磻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工程施工圖[Z].北京: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2016.
[4] ?魏峰, 陳強,馬林.北京市五環(huán)路斜拉橋轉動體不平衡重稱重試驗分析[J]. 鐵道建筑, 2005(4):4-6.
[5] ??張雪松, 王慧東. 西柏坡高速2×67m同步轉體曲線T構稱重試驗研究[J]. 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26(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