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潔
課堂操作是實戰(zhàn)。教學一旦進入這個層面,對技術的依賴就更為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
我們在觀評一線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師課堂操作技術匱乏常常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記不住流程,想不起下一步要做什么;二是管教不管會,學生學得怎樣不清楚;三是接不上話頭,尤其是在學生回答出錯后不能實時回應。
“本簡語文”的下列操作技術或可有助于改善上述狀況。
一、教學板塊單線推進
“本簡語文”主張將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各自的教學內(nèi)容,這就會形成教學板塊。
對于教學板塊,“本簡語文”在操作技術上講究“單線推進”。什么意思呢?就是教什么就只教什么,不旁生枝蔓。如果一個教學板塊是要教朗讀,那就只是單一地循著朗讀這條線去推進教學,不會在教朗讀的過程中插入識字、寫字或者由文本臨時生發(fā)的其他內(nèi)容。在操作上講究“單線推進”,就是讓語文教學不蔓不枝,避免講著講著分岔了。朗讀是“本簡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必選的內(nèi)容。下面,我們用《海濱小城》的朗讀教學來例證和詮釋。
一、練習朗讀:速度和停頓
1.請一位學生朗讀第1自然段,教師點評優(yōu)點和不足。
2.教師教讀第1自然段,重點教學生在朗讀中練習速度和體會“/”所示的句子內(nèi)部停頓。
我的家鄉(xiāng)/在廣東,是一座/海濱小城。人們/走到街道盡頭,就可以看見/浩瀚的大海。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線上,有棕色的機帆船/和銀白色的軍艦/來來往往。天空/飛翔著白色的、灰色的海鷗,還飄著/跟海鷗一樣顏色的云朵。
3. 學生齊讀第2自然段,練習“/”所標示的停頓。
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云朵,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帆船上的漁民,軍艦上的戰(zhàn)士,他們的臉/和胳臂/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
4. 教師出示標有大部分停頓的第3自然段,學生自由練讀兩遍,基于感覺說一說未標示的部分停在哪里比較合適。
海邊/是一片沙灘,沙灘上/遍地是/各種顏色、各種花紋的貝殼。這里的孩子/見得多了,都不去/理睬這些貝殼,貝殼/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遠處/響起了汽笛聲,那是/出海捕魚的船隊/回來了。船上/滿載著/銀光閃閃的魚,還有/青色的/蝦和蟹,金黃色的海螺。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喧鬧起來。
5.教師播放配樂,學生一起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再次練習速度和停頓。
上面所列舉的《海濱小城》朗讀教學板塊,一共五步。每一步都在教朗讀,而沒有教其他。這就是“本簡語文”教學板塊“單線推進”的典型樣例。教學板塊并非不可以“多線并進”,但“本簡語文”為什么要講究“單線推進”呢?首先是為學生考慮,“單線推進”的教學板塊其教學內(nèi)容有焦點,學生很清楚自己在學什么;二是為教師考慮,只教一項內(nèi)容,教師操作起來簡單容易,不會因為“多線并進”而產(chǎn)生過重的操作負擔。有的課堂上,教師講了上一步忘了下一步,多半是由于“多線并進”引發(fā)的。
需要指出的是,“本簡語文”強調(diào)教學板塊的“單線推進”并不會導致教學活動在單一層級上的扁平化鋪展。進一步分析的話,可以將《海濱小城》朗讀教學板塊分為有梯度的三個層級:第一層級實際上是“發(fā)現(xiàn)和建構”,讓學生在跟隨教師朗讀的過程中認識“/”處應該怎樣處理;第二層級實際上是“識別與解釋”,要求學生面對一個新的文段中的“/”時解釋清楚應該怎樣處理朗讀;第三層級實際上是“拓展與運用”,讓學生依托語感,自主指出未標畫的句子究竟停在哪個地方比較合適。每個“單線推進”的教學板塊都蘊含“發(fā)現(xiàn)和建構”“識別與解釋”“拓展與運用”這三個有所區(qū)別的層級,學生的學習就能從抱到扶,從扶到放,最后走向自主。掌握了教學板塊“單線推進”的操作技術,教師就有了脫離教案束縛、專注應對學情的可能。
二、教學步驟功能分置
從接受者的視角來看,是若干個教學步驟所蘊含的教學內(nèi)容匯聚成了教學板塊;從設計者的視角來看,卻要反過來,是將一項教學內(nèi)容逐次分解才能獲得板塊化的教學步驟。
“本簡語文”板塊“單線推進”,將教學內(nèi)容分解為若干步驟需要遵從什么樣的技術規(guī)則呢?
一是逐次賦予教學步驟——教、練、測、結的功能。分解每一個教學內(nèi)容時,第一步設定為教師親自教,第二步設定為學生自己練,第三步設定為教師對學生實施檢測,第四步則可設定為對此板塊的教學小結。如《圓明園的毀滅》中“解說式朗讀”這一教學板塊,就是遵從這樣的技術規(guī)則來設計的。
1.教師講解:“《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的朗讀和其他課文有點兒不同。它的朗讀是解說式的。同學們注意聽老師讀兩個自然段,感覺一下解說式朗讀有什么特點?!苯處煬F(xiàn)場范讀第1、2自然段,學生傾聽后說說解說式朗讀的特點。(語速從容、語調(diào)輕柔)
2.教師教讀第2自然段,學生在跟讀中感覺、練習解說式朗讀。跟讀結束后,自己再用跟讀中習得的感覺再練讀兩遍。
3.配樂,請幾位學生展示自己的解說式朗讀,教師評價。學生
齊讀。
4.教師小結。
先教,后練,再測,教師教得怎么樣,學生學得怎么樣,就比較清楚了。如果教了、練了、測了還不如意,就增加步驟再教、再練、再測,直到學生達成學習此內(nèi)容的目標。當然,將它改造為初測、再教、再練、二測也是可以的。但不管怎么改造,有步驟能分別對應教、練、測的功能即可。對應“結”這一功能的步驟,最好也要有。畢竟,一個教學板塊結束了,有一個步驟小結所學,能使這一板塊的學習顯得圓滿。
二是將步驟組塊對應上文所提及的“發(fā)現(xiàn)和建構”“識別與解釋”“拓展與運用”這三個層級。從本質(zhì)上講,它們與教、練、測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為數(shù)量較多的教學步驟設定的而已。敘寫完指向這三個層級的教學步驟之后,也別忘了再寫一個“結”的步驟。只有起手,沒有收束的教學,容易流向渙散。
三、教學理答見招拆招
語文教學具有對話的特質(zhì),所以,在教學中怎么接學生的話頭就成為極其重要的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接學生話頭,業(yè)內(nèi)行話叫“教學理答”。教學對話天生緊張,學生話音一落,教師就必須馬上對上去,一節(jié)課40分鐘,等不起也耗不起。事實表明,教師如果在教學理答方面的技術不熟練,語文教學活動就很難開展得順暢、深入。因為教師在言語上難以為繼,會導致教學活動被阻滯或者被迫中斷??梢赃@么說,教學理答技術不過關,就一定會導致課堂教學險情頻發(fā)、磕磕絆絆。
根據(jù)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本簡語文”沉淀出如下易用的教學理答技術:
1. 直贊
學生學習表現(xiàn)良好,見解到位,教師應果斷稱贊。“真棒”“好孩子”“聰慧過人”或者“這就叫才思敏捷”等均可。短平快的直贊,只要教師表情、語調(diào)真誠,學生的學習體驗就一定愉悅。
2. 婉評
學生年齡小,缺知識,缺經(jīng)驗,不可能不犯錯誤。當對話出錯時,教師應婉約置評。一般不要直說“不對”“錯了”,可以考慮“坐下再想想”“我們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要細心維護學生小小的尊嚴。
3. 美諫
學生肯于對話,但表現(xiàn)得確實不夠好,可以先夸贊,再提出建議:“站得真直,非常帥!美中不足就是朗讀聲音小了,打了幾個結。但第一個站起來讀,勇氣可嘉!”
4. 退待
學生不肯對話或者不敢對話時,教師要先退一步:“讀這一段的確有難度,不敢讀可以理解。這樣吧,只讀一句,好不好?”一旦學生開口讀了第一句,教師馬上激勵:“聲音真好聽!再讀一句,會更好!”學生讀完第二句,教師要立即插話:“依我看,以你的水平,讀完整段完全沒問題!繼續(xù)!”退一步,緩待,學生就有可能朝我們預想的方向進步。
5. 揚優(yōu)
“你說得真好!就像剛才這樣再說一遍,讓全班同學再聽一遍,好嗎?”“同學們最后一句的氣勢怎么讀得這么好,讓老師再欣賞一次!”表揚一處優(yōu)點,再來一次,學生一定會將優(yōu)點發(fā)揮得更好。
6.范仿
學生舉了手,可一站起來卻沒詞了。教師要適當?shù)却龓酌?,再給學生示范:“如果這個問題讓我來回答,我會這樣說……就像老師這樣,你說一遍……”學生詞窮說不出,但照樣子模仿還是會的。
7.兩可
學生回答問題,除沉默不語外,要么正中教師下懷,要么跑出預設之外。兩種情況分別該怎么理答,這是設計教學時應該細致考慮的。教師要從技術上做到不管怎樣接話頭,接什么話頭,都能讓教學沿著設計好的路線推進。看《花鐘》教學實錄中對同一問題的兩次理答:
片段1
師:這一段,開頭就說“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你信不信?
生:信!
師:這段話中的哪些話讓你相信了這一點?
片段2
師:這一段,開頭就說“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你信不信?
生:不信!
師:他說不信,但這段話中的有一些話,能讓他相信!是哪些話能讓我們相信這一點?
學情相異,但教師在理答上作了兩手的準備,才能保證教學殊途同歸,自己臨“危”不亂。
8.圓場
有時候,學生回答時會表述不清,對的和不大對的都夾雜著說了,越說越說不清,說不完,特別是概括主要內(nèi)容時。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輕撫學生肩膀,示意中斷,然后說:“我想,你說應該是這個意思……你同意嗎?”
9.歧言
尷言尬語偶爾會在課堂中出現(xiàn)。有學者在講解教學機智時,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教《陌上?!?,教師問:“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說明什么?”一生搶答:“這些人好(hào)色?!苯處熣f:“我想你可能念錯了字音,大家都知道這個字還有一個讀音,念‘hǎo。好(hǎo)色可以解作好的樣貌。羅敷有姣好的樣貌,大家都只顧看她了,這說明羅敷美麗、漂亮,但這美麗和漂亮,不是直接寫的?!币簧f:“是側面烘托的?!苯處熢诮邮軐W生不當回答時,故意歧義化,消解了尷尬。
10.掐頭
要求學生自由讀,學生卻齊讀;要求學生齊讀,學生一開口就拖拖拉拉;要求學生個別讀,卻細聲細氣、黏黏糊糊。這個時候,教師應果斷在學生開始讀第一句時卡?。骸安皇沁@樣讀!停下!我的要求是……再來!預備,起!”一開頭就不好,后面一定會更加不好,教師必須迅速掐掉。
11.開逗
童言無忌。學生的話語有時會出人意料、驚天動地?!吨挥幸粋€地球》的教學中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
師:這一段說地球是一個晶
瑩的球體。你們家里邊,晶瑩透亮的東西,一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嬉笑)鉆石。
師:喲,難道我們家里晶瑩透亮的東西都是鉆石做的?我是說,家里邊晶瑩透亮的東西,一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玻璃。
師:拿著像玻璃一樣晶瑩的東西,一放手,落下去,它就可
能——
生:摔碎了。
師:所以這一段一定要寫“地球是一個晶瑩的球體”而不是“地球是一個球體”,它就是想表達一種什么感覺?
生:地球很容易破碎的感覺。
開玩笑性質(zhì)的理答控制得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有積極作用的。至少,可以讓課堂生成一些輕松愉悅——“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四者結合是有道理的??偸钦笪W?、一臉嚴肅的語文老師,恐怕沒有亦莊亦諧的語文老師受歡迎。課堂也有個莊諧平衡的需要。必須指出的是,開玩笑式理答控制得不好、處理不當,或會導致課堂接近插科打諢式的油滑,甚至對學生造成傷害 —— 萬事在于適度,過界則會有害。開玩笑,也需要有幽默理論作指導。
教學理答的技術難以窮盡??偟脑瓌t,即實回應 —— 基于實際狀況,調(diào)用相應技術妥當處置即可。掌握好“本簡語文”在實踐中沉淀下來的這十來項技術,在近乎唇槍舌劍的教學對話中,一方面可以為教師的氣定神閑提供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通過理答及時評價反饋,也有利于學生避短揚長,獲得更大進步。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寮步鎮(zhèn)香市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