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玲
[長沙市中醫(yī)醫(yī)院(長沙市第八醫(yī)院),湖南 長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患病后,患者的主要癥狀為:不完全可逆氣流受到限制,慢性氣道阻塞性炎癥等等。此病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1],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水平,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降低,所以,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與護理,其中對護理的要求很高,護理效果高低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2]。本次研究將康復護理自我管理措施應用其中,取得了很好的干預效果,現(xiàn)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研究對象均選取自本單位中,是在2018 年10 月至2019年10 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00 例,全部患者均確診并簽署同意書,全部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條件,隨后將全部患者分成兩組:觀察組50 例與對照組50 例,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情況:
在觀察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30 例,其中年齡在54-77 歲,平均年齡(65.00±2.55)歲;病程5-10年。
在對照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5 例,其中年齡在54-79 歲,平均年齡(66.00±2.88)歲;病程5-11年。
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情況,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可比較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患者入院后護士要找到合適的時機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的情況,減少患者的陌生感,同時護理人員要態(tài)度和藹地面對患者[3],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輔導,并且,叮囑患者正常用藥[4]。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自我管理方法,主要內容為:
1.2.1 患者評估項目
護理人員要在患者入院的那一刻開始就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解,并且在患者住院期間要正確評估患者的各項指標,其中包含了肺功能監(jiān)測,患者用力肺活量以及第一秒呼氣量等等,定時測量相關指標,并將測量結果進行準確記錄。
1.2.2 患者在住院期間管理
如果患者情況穩(wěn)定,那么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相關內容的護理指導,向患者講明相關的護理知識與作用,使患者認識到其重要性,并主動認真地學習[5],患者需要練習的相關內容有腹式呼吸:患者靜坐,或是站立等,保持平穩(wěn)的呼吸,將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前,控制呼氣時腹部的下線空間,吸氣時感受腹部膨脹感??s唇呼吸:患者保證姿勢,利用鼻子,嘴進行呼吸,呼氣的過程中,需要用嘴以口哨形狀將氣慢慢呼出,控制好呼吸的比例,每天練習2-3 次。
1.2.3 隨訪調查
當患者出院之后,護理人員要定時和患者進行電話聯(lián)系,記錄患者的肺功能監(jiān)測情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給出指導性意見[6]。
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等情況,護理依從性主要包括:完全依從、基本依從、不依從,計算出患者的依從性,并進行組間對比。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以評分的方式表現(xiàn),其中包含了四個方面,分別是社會功能、物質生活以及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四項。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
將兩組患者的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歸納并采用SPSS18.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以P<0.05 作為結果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
見表1。
見表2。
表2 對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進行對比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在臨床上較為高發(fā),是一種長期受到氣流限制而產(chǎn)生氣道炎癥的癥狀所產(chǎn)生的疾病[7],患病后,患者會出現(xiàn)胸廓以及肺部的順應性會逐漸降低的情況,出現(xiàn)氣道受阻等癥狀,影響患者的正常呼吸,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如果患者長時間受到該種疾病的影響,對于家庭的經(jīng)濟也會造成一定的負擔,所以,一般的護理不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8]。因此,本次研究采取康復護理自我管理干預措施,該措施能讓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及時緩解患者的疾病癥狀,效果理想,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積極性與滿意度,因此這種方法是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