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宇菲
摘要:通過解析市民悲劇《克拉維戈》,分析男主人公克拉維戈一生為了追逐名利,兩次拋棄與自己締結婚約的未婚妻瑪麗,以致其悲痛離世,最終被其哥哥博馬舍尋仇而死的過程,并探析克拉維戈的悲劇是由其性格造成的。
關鍵詞:悲劇;性格;命運
《克拉維戈》作為德國作家歌德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市民悲劇,其根據(jù)一件真實事件改編于1774年5月發(fā)表,僅用了短短八天就完成了創(chuàng)作,全劇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以及對于人性掙扎的描繪。
其主要圍繞作為主人公的王室檔案館館長克拉維戈(Clavigo)、未婚妻瑪麗(Marie)、朋友卡洛斯(Carlos)以及瑪麗的哥哥博馬舍(Beaumarchais)、姐姐索菲(Sophie)之間的糾纏而展開。作為西班牙王室檔案館的館長約瑟夫·克拉維戈,與他高貴的身份不符的是,他竟然兩次違背自己的誓言,狠心拋棄自己的未婚妻。而博馬舍為了幫助妹妹討回公道,去揭露克拉維戈的惡行以及他面具背后的丑陋嘴臉。但故事的最后也以男女主人公的死亡而殘酷結尾。
在歌德冷靜得近乎殘酷的陳述中,克拉維戈的人生悲劇從始至終在讀者的眼前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面對這樣的悲慘結局,難免讓人唏噓。同時也情不自禁地陷入對克拉維戈悲劇命運根源的深刻思索。
一、卡洛斯的教唆之罪
卡洛斯,克拉維戈的朋友,一個負有計謀,不顧禮法的人,卻在這一悲劇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假使沒有他的教唆,克拉維戈可能不會第二次拋棄瑪麗,也就不會導致瑪麗的離世。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把克拉維戈的命運看作是自己的命運,也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克拉維戈身上?!芭?,克拉維戈,我把你的命運看作是我自己的命運!”[1]
在他的眼中,事業(yè)重于一切,愛情只能為事業(yè)錦上添花。于是在看到克拉維戈可能因為愛情而面臨事業(yè)受損的風險時,他毫不猶豫地開始勸阻克拉維戈。他冷靜地一步一步引誘,教唆克拉維戈放棄婚約。他先讓克拉維戈意識到現(xiàn)在的艱難處境以及婚事會帶來的不利影響。隨后他告訴克拉維戈,瑪麗身份低微,不可能給克拉維戈的事業(yè)帶來幫助和助力,反而會讓他的名譽受損?!八歉F女子,沒有地位:要不是克拉維戈和他有過一段艷遇,人家壓根兒就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她這個人。他為人還不錯,高尚,機智!— 可是有誰為這點肯娶她做妻子?這樣的婚姻一上來就走上歧途?!盵1]最后一步一步的說到了重點。即瑪麗得了肺結核,如果克拉維戈與之結婚的話,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而且會讓子孫后代也都遭此苦楚
這一切可能發(fā)生的可怕后果,名譽受損,大家的輕視,事業(yè)的危機,讓克拉維戈擔驚受怕,無法承擔。他惶恐卻又堅定地做出了再一次放棄婚約的決定。這所有的一切都歸功于卡洛斯高超的教唆能力,這也讓后來悲劇的發(fā)生有了可能。
二、悲劇之源—性格
克拉維戈作為王室檔案館的館長,深受國王的器重,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為人處世的交際能力。外表上,他深受百姓的追捧,眾多女子的仰慕;但內在他卻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沽名釣譽的人。做事總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對于自己所決定的事情沒有堅定的立場。這樣的性格是導致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在愛情和事業(yè)兩者之間,他總是下不了定論。一方面認為事業(yè)重于愛情,愛情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能否成為愛情的助力,否則沒有存在的必要。所以一開始當他還只是一個窮小子的時候,瑪麗對他來說是一個助力。這時候,愛情有著可以存在的必要。于是他瘋狂地愛上了瑪麗,并向她求婚并予以承諾。但當他平步青云成為檔案館館長,擁有了名氣和權力,受到大家的追捧之后,愛情便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性。這時候,放棄婚約,拋棄瑪麗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笆翘摌s心把我引上了歧途。我怕結了婚,會把我的整個計劃和光明前途葬送?!盵1]
另一方面他卻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了懷疑。他認為自己對瑪麗的愛情也有著讓人感動的真摯成分的存在。從瑪麗的敘述中也可以得到這一觀點。她也認為克拉維戈在沒有名氣之前,對自己的感情是真摯的。可當名利到來時,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爱斔€沒有當上王室檔案館館長的時候,當他還是原來的克拉維戈的時候,他作為一個陌生人,一位新客來到我家,他是多么讓人歡喜,人又多么和氣!他所有的雄心壯志,他所有的發(fā)奮上進,看來都是愛情的產(chǎn)物!他為了我,求名求利求地位:現(xiàn)在他一切都有了,可是我呢!”[1]
克拉維戈自大,貪慕虛榮,追逐名利。在新的總督?jīng)]上任之前,他都已經(jīng)開始謀劃怎樣通過討好部長來讓自己獲利。同時也是一個沽名釣譽,寡廉鮮恥的人。當博馬舍為妹妹來討取公道之時,他害怕因此受到懲罰,便將罪責推給別人。
三、結語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英國經(jīng)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也曾說過:“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必然會對他的行為習慣、處世態(tài)度造成影響,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怎樣的性格就會有怎樣的命運和結局。這一點在克拉維戈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克拉維戈悲劇命運的根源有著不可忽視的外部原因,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是導致其悲劇命運的直接因素。雖然克拉維戈隨意聽信了他人的挑唆,可是如果他意志堅定,對于自己認定的事情不會猶豫不決,舉棋不定,那么他不會兩次求取瑪麗,卻又兩次拋棄了她,最后兩人身死的悲劇也有可能不會發(fā)生。所以悲劇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克拉維戈性格中的懦弱,優(yōu)柔寡斷和沽名釣譽的卑劣思想。
克拉維戈的悲劇也帶給我們借鑒意義。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悲劇的意義在于引起恐懼和憐憫。更確切的說,通過切膚地感覺到悲劇中人物的痛苦和煎熬,我們作為觀眾能與悲劇人物的心路歷程產(chǎn)生共鳴。作為觀眾的我們也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這種體驗將細微的情感與對生命中重大議題的見解融為一體,使我們不僅被劇中人物的艱難歷程所深深打動,在某種程度上也感到一種欣慰和喜悅。
悲劇的存在揭示了這些毀滅者的存在,都是我們應當竭力避免的。因此從克拉維戈的悲劇里,值得借鑒的是性格對一個人的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人要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只要認識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并且加以改正,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這個悲劇的結尾。
參考文獻:
[1]歌德[著] 韓世鐘[譯]. 歌德文集 歌德戲劇三種[M].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