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A組術中失血量(47.00±36.39)ml少于B組的(65.25±25.50)ml,?手術時間(252.75±52.18)min長于B組的(223.00±60.46"/>
郭冠軍 王賢柱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高齡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高齡結直腸癌患者,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 各40例。A組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 B組行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對比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兩組清除淋巴結數(shù)目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術中失血量(47.00±36.39)ml少于B組的(65.25±25.50)ml,?手術時間(252.75±52.18)min長于B組的(223.00±60.46)min, 住院時間(23.10±7.92)d、首次排氣時間(2.60±0.67)d、進流質(zhì)飲食時間(2.75±0.63)d均短于B組的(26.45±6.17)、(3.73±0.75)、(3.98±0.58)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00%低于B組的27.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齡結直腸癌患者經(jīng)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 其效果與開腹手術相當, 但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恢復快等優(yōu)勢。
【關鍵詞】 高齡結直腸癌;結直腸癌根治術;腹腔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19
結直腸癌屬于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日益嚴重以及人們飲食、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 其發(fā)病率明顯升高。手術是臨床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 但高齡患者免疫功能弱、心肺儲備能力降低, 且多合并基礎疾病, 對手術耐受能力欠佳[1, 2]。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能在直視下操作, 可徹底將病灶切除, 但存在創(chuàng)傷大、出血量多、并發(fā)癥多等不足, 延長術后恢復進程[3]。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具有出血少、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 能改善上述不足, 圍手術期創(chuàng)傷明顯減少, 手術安全性較高。為此, 本文分析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高齡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接診的80例高齡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將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 各40例。A組女20例, 男20例;年齡60~90歲, 平均年齡(72.03±12.89)歲;TNM分期:Ⅰ期6例, Ⅱ期20例, Ⅲ期14例。B組女12例, 男28例;年齡60~95歲, 平均年齡(72.40±11.37)歲;TNM分期:Ⅰ期5例, Ⅱ期18例, Ⅲ期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腫瘤未發(fā)生遠處轉移;經(jīng)磁共振成像(MRI)、腸鏡、CT等檢查確診為結直腸癌;術前未接受放化療;年齡≥60歲。排除標準:因腸梗阻或消化道大出血需急診手術治療;腫瘤下緣距離肝門≤5 cm;血液系統(tǒng)疾病;精神疾病;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胃腸道功能障礙性疾病等。
1. 3 方法 兩組手術均由同一組醫(yī)生在全身麻醉(全麻)下實施。
1. 3. 1 A組 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 取截石位, 于臍下做小切口, 置入12 mm Trocar和腹腔鏡, 并經(jīng)此孔創(chuàng)建人工氣腹, 維持氣腹壓約為14 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別穿刺左、右鎖骨中線平臍水平位置作為副操作孔, 置入5 mm Trocar。于兩髂前上棘連線與右鎖骨中線的交點處穿孔, 置入12 mm Trocar, 并作為主操作孔。腹腔鏡下實施全腹探查, 明確腫瘤位置。游離系膜、腸段, 對于回盲部、升結腸、右半橫結腸腫瘤先分離右結腸、結腸中與回結腸血管, 用超聲刀分離組織, 血管結扎夾夾閉、結扎。清掃系膜血管根部和周圍淋巴結, 切除腸系膜、病灶和淋巴結, 其中直腸切緣距腫瘤≥2 cm, 而結腸切緣距腫瘤≥10 cm?;謴湍c道連續(xù)性后沖洗盆腹腔, 確認無出血點后關閉切口。
1. 3. 2 B組 行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 做于腹部正中一切口, 將腫瘤對應腸段血管從根部切除, 切除位于對應腸段的淋巴結、腫瘤, 若為乙狀結腸癌、高位結腸癌則分別切斷腫瘤遠端、近端腸管5、10 cm;若為右半結腸, 則切除近遠端腸管≥10 cm;若為中低位直腸癌, 則對患者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
1. 4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 包括術中失血量、清除淋巴結數(shù)目、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進流質(zhì)飲食時間。②比較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并發(fā)癥包括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瘺、切口感染、腸梗阻等。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清除淋巴結數(shù)目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術中失血量(47.00±36.39)ml少于B組的(65.25±25.50)ml, 手術時間(252.75±52.18)min長于B組的(223.00±60.46)min, 住院時間(23.10±7.92)d、首次排氣時間(2.60±0.67)d、進流質(zhì)飲食時間(2.75±0.63)d均短于B組的(26.45±6.17)、(3.73±0.75)、(3.98±0.58)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00%低于B組的27.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結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 隨著腫瘤增大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瀉、局部腹痛等, 甚至會誘發(fā)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癥狀[4, 5]。尤其是高齡患者多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加上臟器功能減弱、機體營養(yǎng)狀況差、全身儲備能力降低, 對麻醉與手術耐受性較低, 術后恢復較慢[6, 7]。而開腹手術對機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 可致術后臥床時間較長、疼痛劇烈、感染風險增大, 降低手術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清除淋巴結數(shù)目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術中失血量(47.00±36.39)ml少于B組的(65.25±25.50)ml, 手術時間(252.75±52.18)min長于B組的(223.00±60.46)min, 住院時間(23.10±7.92)d、首次排氣時間(2.60±0.67)d、進流質(zhì)飲食時間(2.75±0.63)d均短于B組的(26.45±6.17)、(3.73±0.75)、(3.98±0.58)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00%低于B組的27.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與開腹手術相當, 但前者創(chuàng)傷更小, 安全性更高。腹腔鏡具有放大功能, 能清晰判斷臟壁層與盆筋膜之間的結締組織間隙, 精細操作, 還能將狹窄區(qū)術野放大, 降低重要神經(jīng)、組織與血管的誤傷風險, 減輕手術應激反應, 對機體免疫抑制反應造成的干擾較小[8, 9]。腹腔鏡手術照明條件較佳, 能清晰辨認血管、輸卵管解剖關系, 同時術中用超聲刀止血, 對精細小血管能做到及時、準確的處理, 術中副損傷相對較輕, 失血量少, 提高術野清晰度, 解剖準確性更高。此外, 腹腔鏡手術是在密閉環(huán)境下操作, 以免臟器長期暴露, 并可避免反復機械牽拉胃腸道, 胃腸道的應激反應較小, 利于術后早期恢復[10]。
綜上所述,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高齡結直腸癌患者臨床效果與開腹手術相當, 但前者能減小手術創(chuàng)傷, 對炎癥反應影響小, 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患者病情恢復更快。
參考文獻
[1] 張傳海, 欒寧.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對高齡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 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7, 20(7):552-554.
[2] 孔憲誠, 黃建平, 沙粒, 等. 經(jīng)腹腔鏡實施結直腸癌根治術對高齡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7, 17(9):1700-1702, 1746.
[3] 楊正兵.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18):3166-3168.
[4] 王征新.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降低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效果研究.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8):1313-1315.
[5] 王釗, 彭林濤, 楊帆, 等.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臨床效果分析及對患者凝血功能和T淋巴細胞水平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 2019, 14(11):1678-1681.
[6] 汪劉華, 趙恒蘭, 俞仁龍, 等.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老年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分析.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17, 44(5):316-320.
[7] 陶振洲, 李洋, 曹廣, 等. 70歲以上老年患者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安全性分析. 中國綜合臨床, 2019, 35(1):1-4.
[8] 關亞偉.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療效對比觀察. 安徽醫(yī)藥, 2018, 22(5):875-877.
[9] 朱琳. 結腸鏡聯(lián)合腹腔鏡根治術對老年結直腸癌炎性因子、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安徽醫(yī)藥, 2019, 23(4):780-783.
[10] 高懷軍, 余偉.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9, 48(8):990-993.
[收稿日期:2020-03-02]
作者單位:528200 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