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優(yōu)悠
你的家鄉(xiāng)是否有座橋?或如彎彎新月、臥波虹橋,抑或似蛟龍過江、氣勢磅礴?無論何種形態(tài)的橋,都代表著跨越阻隔的溝通,同時,它也是一種符號,代表一座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巍巍千年,屹立不倒;今日再興,大國之魂。壯哉,我中華之橋!
橋之情結,藏在浪漫幸福的追求中。遠古時期,中華祖先望明月而生遐思,口耳相傳留下牛郎織女鵲橋相逢之愿景。仙雀架橋,是祖先對幸福的追尋;月前相逢,是他們對神秘太空的遙想。2007年,中國“嫦娥一號”成功發(fā)射升空,千百年來,代代中國人癡迷的月宮不再遙不可及;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夢”般的生活近在咫尺。幾千年前,祖先對月產生的幻想,今已一步步成為現實,而那全力追尋美麗幸福的情結卻根植在中華兒女心中,生生不滅。中華傳說里,包含著對幸福未來的美好希冀。
橋之精神,系在堅韌包容的智慧中。1400年前,中華巨匠李春主持修建趙州橋,工匠們以心魂注入,使趙州橋成為華夏瑰寶,世界奇跡。千年來,受風霜而不傾、遇洪水而不倒。這正如在磨練中成長的華夏民族:匈奴蠻夷入主中原沒有摧毀她,她以博大的胸懷與之融為一體;近代帝國主義國家侵略沒有擊垮她,千萬兒女合力抵抗,在烽火中重整旗鼓;風云變幻的當代,國際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對她來說更是不值一提,她在重重阻礙中開辟出一條康莊大道,盡顯大國風范。許多人都驚詫于中國速度,未曾想到會有今天的中國。其實,早在1400年前趙州橋修成時已有了答案:因為我們不驕不躁,不氣不餒,在困境中求突破,在絕望中尋求希望。千古名橋,折射出華夏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
橋之信念,凝在大陸與港澳的親情中。八年有多長?八年多的時間對一名少年來說,連義務教育都來不及完成,那對一個有著廣袤疆域的泱泱大國呢?八年多的時間,足夠我們建成一座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這在很多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國家相信,大橋可以修成;科研者堅信,困難能夠突破。于是八年時間,無數個不可能成為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八年時間,在修筑的過程中出現許多專利,為中國科技的發(fā)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座橋的修建,體現的是中華兒女在新時代逢山開路,遇海架橋的奮斗精神;一座橋的修建,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科技、經濟各方面綜合國力的崛起!它也向世界講述了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力量。港珠澳大橋,體現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堅定信念和不懈精神!
橋之神魂,升華于今日國際合作的時局中。古代絲綢之路,聯通中外,經濟文化共交流;今日“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有形到無形,中國秉承“包容”的大國理念不變,“一帶一路”更是全人類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chuàng)新之路、文明之路,成為新時代中國同世界各國開展廣泛合作的國際新平臺,為人類社會發(fā)展注入強勁的動力,同樣,這座“橋”也是中華文化在國際傳播的重要實踐平臺。中國“橋”擁有的友好開放精神,歷經千年依舊生生不息。
從上古鵲橋、千年趙州,到如今港珠澳、“一帶一路”……我們的中國歷經艱難卻更加富強,我們的民族精神在歲月的磨練中成為中華寶藏。而這些中國“橋”,也讓我們更好的跟世界溝通,讓更多的國際友人理解和接受優(yōu)秀的東方文明。這些“橋”訴說著中國的傳說和夢想,更彰顯著中國的神韻與氣魄,展現時代之新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