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里肯木·熱西提
畜牧業(yè)是我國發(fā)展中的重要部分,而在畜牧業(yè)的發(fā)展中往往會受到諸多類型病蟲害的影響,其中羊肝片吸蟲病對羊養(yǎng)殖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此病是蠕蟲病的一種類型,在國內外都得到了廣泛的流行,很多地區(qū)存在很高的感染率,此病對羊正常的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在寄生的過程中會產生毒素而導致宿主存在全身性的中毒或者營養(yǎng)代謝的紊亂等情況,進而導致羊出現群體性的發(fā)病與死亡,對養(yǎng)殖戶造成經濟方面的嚴重損失。
一、羊肝片吸蟲病特點
此病的成蟲主要在反芻的動物,如牛、羊等肝膽管內寄生,而蟲體中間的宿主為椎實螺。當宿主排出糞便時,也會對蟲卵排出,若外界的環(huán)境溫度較為良好,就能夠發(fā)育成毛蚴。當椎實螺在遇毛蚴后會侵入其體內,后在三個階段的發(fā)育后就會自螺體中鉆出,且附在水面的植物葉上面結成囊蚴。在牛羊等一些反芻的動物對此類囊蚴污染的飲水、牧草等食用后,則囊蚴就嵌入十二指腸中,后脫囊成幼蟲,并自腸壁處鉆出后侵入腹腔中,后續(xù)再侵入肝臟和膽管中,逐漸發(fā)育成成蟲。當成蟲再進行3-4個月的發(fā)育,就會進行蟲卵的產出,通過糞便把蟲卵向體外排出,往往成蟲于羊膽管中能夠寄生存活3-5年,而大部分的蟲體于9-12個月會和肝臟脫離,并借助糞便向體外排出。
此病呈現出地方性的流行特點,特別在夏和秋兩季易于發(fā)生,這主要是因為夏和秋季的溫度比較高,且日照的時間也比較長,促進肝片吸蟲的發(fā)育,利于毛蚴的孵化,同時存在較多降雨,會使大量的尾蚴得到滋生,且附于植物上進行囊蚴的發(fā)育,最終造成羊對此病的感染。囊蚴生活力十分強,可以于濕潤環(huán)境條件下具備長時間的感染性,但因為羊在此階段營養(yǎng)狀況比較好,一般臨床癥狀不是很明顯,但在冬和春季節(jié)中如果營養(yǎng)的狀況比較差,則臨床的癥狀就比較快速和明顯。
二、羊肝片吸蟲病癥狀
在此病臨床的癥狀中,主要有急性型、慢性型。其中急性型一般在秋季多發(fā),主要是幼蟲所引起的,羊在短期內對大量囊蚴吞食,而幼蟲在羊體內發(fā)生移行而造成腸壁和肝臟等周圍的組織發(fā)生損傷與出血。此時羊臨床的表現主要有體溫的升高、精神的萎靡、食欲的不振等,且可視的粘膜出現蒼白、黃染,體質發(fā)生衰弱,甚至一些存在腹瀉,而羔羊的病程比較短,常出現突然性的死亡,對育成羊來說在存在癥狀后的3-5d會發(fā)生死亡。
對于慢性型來說,多發(fā)生在冬、夏季,一般是通過急性型的演變而來的,或者病畜在輕度感染后而導致。此病主要是成蟲造成的,在食入了囊蚴后的4-5月內會發(fā)病,對羊肝、膽等存在較大危害,造成肝、膽炎癥的出現,進而發(fā)生貧血、黃疸和肝功能的異常等情況。往往病羊呈現出食欲的不振、貧血、漸進性的消瘦,羊被毛較為粗亂、易脫落,出現眼瞼和下頜的水腫,在運動后會出現癥狀的減輕等。在此病病情的逐漸發(fā)展后,病羊會出現便秘以及痢疾等癥狀,甚至一些出現極度的衰竭而造成死亡。在哺乳期的患羊,會出現產奶量的下降和乳液的稀薄;在妊娠期的病羊易發(fā)生流產,盡管順利實現分娩,往往羔羊也會因為感染而發(fā)生死亡。
三、羊肝片吸蟲病的實驗室診斷
對病羊的新鮮糞便進行10g的采取,通過10倍的飽和性食鹽水對糞便實施充分的溶解與過濾處理,獲取清澈的溶液,后使用接種環(huán)對表面液體蘸取并抖落到載玻片的上面,將其放置于低倍的顯微鏡下實施觀察,則就會發(fā)現蟲卵是橢圓形、黃褐色、較窄前端、后端有卵蓋和鈍圓狀態(tài)。對病死羊肝臟以及膽管觀察,會發(fā)現存在大量的蟲體,其蟲體呈現柳葉狀或者平葉狀的扁平狀態(tài),其體長25-40mm、寬8-12mm。對新鮮的成活蟲體取出,呈現棕紅色,后固定處理呈現出灰白色,其蟲體的前端呈現錐形,而后端是較窄的,并和上述診斷的結果結合,就能夠對肝片吸蟲病原進行判定。
四、羊肝片吸蟲病防治方法
1、預防
此病傳染源主要包括病羊、帶蟲者等,在預防中可以通過驅蟲對吸蟲傳播實施控制,驅蟲可以選擇硝氯酚和丙硫咪唑等;同時還要確保驅蟲方案的合理性,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驅蟲,首次的驅蟲最佳時間在10-11月間,能夠對羊體內大多數成蟲以及卵囊消除,第2次驅蟲在3月的中旬開展,對羊體內蟲卵以及幼蟲殺死,如果在老疫區(qū)流行此病,就可以于5-11月間實施驅蟲,且每2個月進行1次驅蟲。
在羊群的用藥期間,對可能有蟲卵區(qū)域要實施徹底的清掃以及消毒處理,把糞便遠離養(yǎng)殖的區(qū)域實施堆積發(fā)酵,達到無害化的處理。對中間宿主的消滅,也是防控該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對較多螺類、低洼地勢位置實施改造處理,或者在每年的螺類繁殖期定期通過5%濃度氨水實施噴灑來滅螺,還可以養(yǎng)殖一些鴨、鵝等實施生物法滅螺。
2、治療
在病羊的治療中,采用驅蟲、保肝利膽和健胃等綜合法。在驅蟲時,分期進行給藥,把幼蟲進行消滅,在驅蟲同時根據病羊的臨床癥狀實施綜合性的治療??梢园凑昭虻捏w重進行80mg/kg硫雙二氯酚的灌服,且在7-14d間隔后再進行1次用藥;還可以按照羊的體重進行50 mg/kg吡喹酮的灌服,且在7-14d間隔后再進行1次用藥。如果羊的病情比較嚴重,在進行消炎基礎上還要保肝、利膽,可以口服150mL/d鈣鎂鋅的合劑,且連續(xù)使用3d。在健胃和促消化中,可以進行5mL/d復合性維生素B的肌注,要求每天進行1次肌注,且連續(xù)使用5d,在飼料內還可以進行山楂的酵母粉添加,每天60g,且連續(xù)使用7d。另外,還可以對癥選擇膽素、抗生素和維生素C等。在通過西藥實施驅蟲后,還可以輔以中藥實施調理,對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能夠實現明顯的降低。
綜上所述,羊肝片吸蟲病是一種羊養(yǎng)殖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其具有著顯著的發(fā)病特點和疾病癥狀,對羊的正常生長和發(fā)育造成了很大的不利,甚至導致羊群的集體性死亡,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fā)生,就需要做好對羊群此病的預防,一旦出現此病要及時進行治療,確保羊群具有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作者單位:842205新疆沙雅縣紅旗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