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濱
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檢驗著我們綜合防控的戰(zhàn)斗力,也照見出我們文明生活中的盲點。經(jīng)歷了這段疫情,發(fā)現(xiàn)有些看起來普通的事情,其實很有必要,譬如公筷的推廣。
使用公筷,只是簡單的多擺雙筷子而已,卻是健康生活的好習慣,每個人也都知道它的好處。但從“知道”到“做到”,卻相距甚遠。唐宋以來,中國漸由分餐演變?yōu)楹喜?,共同就餐也成了國人默認的餐飲文化。數(shù)人圍坐一桌,紛紛舉箸,好不熱鬧。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已經(jīng)意識到“我的筷子我做主”背后潛藏的衛(wèi)生隱患。但事實上,即使擺上了公筷,很多人還是“習慣成自然”地“一雙筷子”夾到底。這其中不僅有生活習慣的原因,還有社會背景、餐桌文化的因素?!熬退露唷薄罢娉C情”“嫌臟別出來吃呀”……諸如種種的“情緒綁架”讓公筷成為尷尬的存在。本是文明衛(wèi)生的就餐方式,不得不讓渡于世俗的眼光,躲在被遺忘的角落。
在此次疫情中反復強調,家庭聚餐、多人聚餐是疫情傳播中的高發(fā)頻發(fā)途徑,不使用公筷確實也更大大增加了傳染的幾率。疫情襲來,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但恰恰也可以倒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用公筷,不僅要在人際交往中大力推行,在家庭生活中也應該提倡。
其實,推行公筷,絕對不只是“多雙筷子”那么簡單隨意,它與勤洗手、戴口罩、不隨地吐痰一樣,都是生活的某個切面。看似稀松平常,實際上是文明程度的體現(xiàn)。這些常識性的動作絕不應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而應該成為一種常態(tài)選擇,成為文明衛(wèi)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標準動作。因為只有拼接起無數(shù)個文明健康的切面,讓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生活方式成為普遍共識、集體意識,最終才能有效遏制病毒肆虐,筑起防控疫情的防線,構成健康文明的社會全貌。
讓“多雙筷子”,從常識達成共識,說易行難,關鍵就在于這中間沒有剛性約束,全靠自覺養(yǎng)成。通過這場戰(zhàn)“疫”,能讓“多雙筷子”的好習慣從常識達成共識,就是為戰(zhàn)“疫”做貢獻,就是為健康打“疫苗”。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